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94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8页,共40小题,第Ⅱ卷为第9页至第10页,共2大题。

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2.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

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

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

以上变化表明()

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3.《考工记》中提到:

“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

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

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

”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4.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

(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5.先秦时期血亲复仇盛行,《周礼》规定为父母报仇不担刑责,只需登记。

宋代没有关于复仇的专门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处理,但另有补充说明,子孙复仇案由官员上报皇帝裁决。

根据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宋代()

A.宗法观念趋于淡漠B.国家权力冲击儒家伦理

C.法令执行更加严格D.理学思想缓和民间矛盾

6.王阳明说:

“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

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B.主张知行合一

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D.认为人性本善

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8.《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9.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

“(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

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

”这一评论()

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要求

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

10.如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

部分历史事件

东北军爱国官兵

江桥抗战、双城狙击者、热河抗战

东北抗日义勇军

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攻克安达县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

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

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

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1.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工,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

”材料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入超 B.传统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

C.银贵钱贱加剧了农民贫困 D.洋货已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2.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

时间

进口货物

总值

鸦片(%)

棉布(%)

棉纱(%)

1850年

54%

34%

6%

390.8万元

1870年

34%

50%

6%

6457.4万元

 

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D.民族资本主义下工业取得较快发展

13.“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14.《南京条约》申明:

“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

“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16.梁启超说:

“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

”梁启超意在说明()

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

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17.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

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18.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

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

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

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

 

19.下图是河北省某县颁发的“自留地使用证”,它反映出()

A.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B.农村土地经营的灵活性

C.人民公社化保证了农民的利益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露端倪

20.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21.历史记载:

民国初期,脚行、人力车夫及商家抗议电车通行,迫使直隶省议会否决了电车公司开通海河北岸线路的计划。

这表明近代中国()

A.交通近代化影响部分下层民众生计B.民主政治对社会近代化起决定作用

C.政治民主化已经涉及社会方方面面D.直隶是中国近代最早开通电车城市

22.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3.某时期新华社通告:

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实施极大地激发科研热情B.“左”倾错误波及到了科研领域

C.“文革”动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改革开放推动了科学的春天到来

24.“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

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B.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

C.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D.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

25.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人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确定今天的法律到了明天还能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地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以上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雅典实行严刑峻法B.古代雅典不存在民主政治

C.古代雅典政治具有人治色彩D.古代雅典民主只保护平民利益

26.19世界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27.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

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

其意在说明()

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

28.1688年英国的国民总财富为4800万英镑,1855年增长到7亿英镑。

虽然此间人口在增长,但人均收入的增长更迅速。

1700年人均收入仅为8英镑,1750年左右增长到12英镑,1860年又增加了一倍。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中心的转移B.三角贸易的发展C.殖民霸权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

29.陈乐民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