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全套课件.ppt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全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全套课件.ppt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一章走进心理健康,第一节健康新概念,一、健康概念的演化
(一)健康的初始概念20世纪初,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健康下的定义为:
“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
”
(二)健康新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三)亚健康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亚健康”,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疾病前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潜临床状态”、“半健康人”等等。
(四)21世纪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
(一)心理健康的起源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
(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3、从努力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界定的原则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二)心理健康的两个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的主观感觉如何(快乐原则)2、社会适应性怎样(现实原则),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区分心理健康的规范心理健康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洞的概念,它有自己明确的范围和标准。
但是人们在确定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往往又遵循着某一种衡量的规范。
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以下几种规范:
1、统计学规范,也可以称为平均规范的标准。
2、生理学规范,即病因症状的检验标准。
3、价值观规范。
在平均规范幅度之下的人不一定都正常,而偏离平均规范者也不一定都异常,这要取决于一定的价值观。
4、社会规范。
它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法律、风俗等规范来划分心理的常态和变态。
5、机能水平规范。
这种观点认为健康时的心理机能是能够充分发挥的,水准也高,而病态时的心理机能偏低。
(二)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人的躯体健康有客观的标准,只要医生用仪器进行内、外科的检查,就可以得出基本正确的结论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客观标准的,一般可以根据心理测验、观察和个人主观体验等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较明确可靠的判断。
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问题,每一位心理学家、精神卫生专家都可能提出一套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智力正常3、情绪稳定乐观4、意志坚定能够自制5、人际关系和谐6、自我意识完善7、反映适度8、人格完整和谐三、心理健康的特点1、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
2、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
3、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
4、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固然都很重要,但比较起来,心理健康则对人的生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三)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四)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心理不健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一、心理不健康的机理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人的心理疾病?
怎样认识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和机理?
目前,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观点,都企图从各自的哲学观点、行为学观点、社会学观点去观察和解释影响心理健康的机理。
其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理论观点是: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一)精神分析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医学实践中发现精神创伤是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
他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心理不健康的人被压抑到潜意识的心理矛盾,以此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潜意识决定论2、幼年情结决定论3、人格内在冲突论,
(二)行为主义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行为主义者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对心理健康的机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条件反射作用行为主义者认为,一个人的异常行为或病态人格是个体在其过去的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作用经学习强化过程而固定下来的。
2、社会模仿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指出,人们大量的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因此提出了社会学习的理论。
(三)人本主义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出生后就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只要环境适宜,这些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反之,这些自我实现的趋势、潜能得不到发展或向歪曲的方面发展,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人格异常等。
心理失去平衡的人,往往是由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趋势受到冲击和压制,使自我发展受到阻碍,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危机感。
(四)认知理论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认知理论流派对心理健康问题卓有研究的心理学家,首推贝克和艾利斯。
认知理论认为心理不健康的关键在于人的非理性观念,非理性信念是指会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不合理认知。
不合理的认知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原因,甚至会导致神经症。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可以包括:
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主观因素。
(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人体素质、内分泌腺体活动、生理病变等;母体怀孕期间的情绪、药物、营养等因素;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早产、难产窒息等异常情况。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决定作用。
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主观因素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二章大学生与心理健康,第一节大学生心理概述,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形态的变化
(二)身体机能的发展(三)生理素质的发展(四)神经系统的发育二、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如前所述,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发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全面的影响。
(一)体型对自我观念的影响
(二)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认识心理有了飞速发展2、感情丰富而欠稳定3、意志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突出4、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5、个性基本形成
(二)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体有以下几条:
(一)身心感觉良好。
(二)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情绪积极,稳定协调(四)健康的自我意识(五)人格和谐健全(六)人际关系良好(七)热爱生活和学习,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五)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异常的类型1、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的暂时心理紊乱。
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反映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3、心理疾病边缘这种类型的心理紊乱比较严重,已接近精神疾病的边缘,或者它本身就是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适应不良2、学业问题3、人际交往障碍4、情绪问题5、与性有关的问题6、心身疾病7、人格缺陷与人格异常8、精神疾病,第三节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况,一、欧美、港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欧美、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许多大学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以及从事心理行为发展指导等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它们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举例:
略,
(二)日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咨询为例,1953年东京大学建立了日本高校第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之后不断得到发展。
(三)港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香港各大学均设有学生事务处或学生辅导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学生辅导处的重要工作。
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辅导、学识辅导和就业辅导等。
台湾各大专院校均已设立学生辅导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从行政制度上保证了各大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三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适,第一节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一、轻度情绪障碍及其调节对大学生来说,轻度的情绪障碍主要有:
心境恶劣、情绪易激怒、情绪不稳定、寂寞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维持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3、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4、培养独立谋生的意愿与能力5、理想追求不能脱离现实,二、重度情绪障碍及防治重度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
(一)焦虑症的防治焦虑症是以突如其来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
本症状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为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另一种为慢性持续性的焦虑状态,一般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防治焦虑症的方法
(1)正视现实,分析引起焦虑的因素,认识自己,宽容自己。
(2)强化自我调节作用,排除情绪障碍。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交流思想感情(4)默想法。
(5)注意转移法。
(二)抑郁症的防治抑郁症或称神经性抑郁症是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抑郁反应,其抑郁程度与经历不相符,但无精神病象征。
抑郁症的防治
(1)改变生活习惯,早晨早点起床,进行稍稍出汗的慢跑锻炼。
(2)可能的话,暂时地脱离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修养一阵子,恢复元气,调节好运动和修养的平衡,看些有益的图书。
(3)保持满足感,想想境遇不如自己的人,这样能使心情舒坦。
(三)恐怖症及防治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的一种特定的神经症。
该症与正常人对真实的威胁产生的恐惧是不同的。
患者认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分的和不必要的,但不可克制。
心理因素是重要的病因。
恐怖症的防治
(1)自我脱敏法。
(2)自我暗示法。
(3)系统脱敏法。
(4)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大胆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改变过度内向、依赖、胆小怕事等不良性格特征,促使该疾患彻底痊愈。
(5)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第二节大学生神经症的表现及调适,大学生中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强迫症和疑病症等。
一、神经衰弱及其防治神经衰弱表现为慢性疲劳、情绪不稳、神经功能紊乱,并突出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的特点,还伴有许多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
神经衰弱的自我调适神经衰弱的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同时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以及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1)摆脱和消除心理冲突。
(2)增加生活情趣。
(3)克服有害的自我暗示。
(4)坚持锻炼,积极休息,作息规律。
二、强迫症及其防治强迫症以反复、顽固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
患者内心清楚这些强迫观念和行为是荒谬的、可笑的,但仍然无法控制这些观念和行动的出现。
强迫症的防治
(1)认知领悟疗法。
(2)森田疗法:
(3)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安排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
(4)参加集体性的娱乐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力劳动。
三、疑病症及其防治疑病症是以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切实际地解释躯体症状或感觉异常等,并深信患有严重疾病,而以恐惧不安为特点。
疑病症的防治对疑病症可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