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879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Word下载.doc

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

0.7067(25℃)

  CAS编号:

7664-41-7  自燃点:

651.11℃

  熔点(℃):

-77.7  爆炸极限:

16%~25%

  沸点(℃):

-33.4  1%水溶液PH值:

11.7

  蒸气压:

882kPa(200℃)

  二、中毒处置

  

(一)毒性及中毒机理

  液氨人类经口TDLo:

0.15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

5000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人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三)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

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

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

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

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

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3.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

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

  (注意:

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

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

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

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三、泄漏处置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

消除附近火源。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

事故单位;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

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

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四、燃烧爆炸处置

  1.燃烧爆炸特性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

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

  2.火灾处理措施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报警:

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

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5)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