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878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

序号

监测检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高程测量

m2

整个地基加固过程

2

表层沉降

3

分层沉降

4

孔隙水压力

5

静力触探

地基加固前后

6

边桩

7

深层水平位移

8

水位

9

十字板剪切

10

砂、土密实度

3点/1000m2•层

上砂、上土过程

11

钻探

54

卸载前

12

标贯

砂垫层完成后

5监测检测总要求

5.1现场观测仪器埋设要求

(1)沉降板

沉降板在铺设砂垫层设置排水板后进行,在埋设沉降板之前发生的沉降可根据原始地面标高、砂垫层厚度和沉降板埋设前的砂垫层标高等数据推算出。

沉降板埋设后要注意保护,一旦被损坏应立即修复并补测标高。

(2)孔隙水压力计

孔隙水压力计布置在淤泥层中,要求自上而下淤泥底面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在插板完成后设置,要求每个钻孔埋设一个孔压测头,埋设应满足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3)分层沉降仪

分层沉降仪布置在淤泥中,分层沉降磁环要求淤泥底面和顶面各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分层沉降管和磁环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4)测斜管

测斜管布置在预压土坡脚,要求测斜管渗入淤泥层下下卧层2.0m以上深度,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5)边桩

边桩在插板和水平排水系统完成后设置。

各监测检测仪器的埋设必须在指定的位置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5.2观测

所有测点均需在施工前准确地测定其初读数;

各监测检测项目的观测必须认真、细致、准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施工期加强观测,利用实测沉降速度、位移增量及孔隙水压力增量控制堆载速率。

其控制标准要求如下:

①沉降板竖向沉降≤15mm/d(有超载预压土区)

竖向沉降≤10mm/d(无超载预压土区)

②边桩侧向水平位移<6mm/d

③孔压孔压增量/荷载增量<0.6

监测检测频率见表2

表2监测检测频率计划安排表

项目

监测检测频率

加载期间

满载期间

1天1次

5天1次

边桩位移

地基加固后

注:

后期监测检测频率根据现场情况可作调整。

5.3记录及资料整理

每一监测检测项目用标准的观测记录表记录,每次观测所得数据及时整理分析,并绘制成图表。

在施工过程中若观测结果显示异常,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等有关部门汇报,指导工程的施工。

6监测检测实施方案

6.1高程测量

原始地面、砂垫层和预压层等填筑前后都需进行高程测量,填筑期间每天须详细记录填筑范围及厚度,从而确定填筑工作量。

6.2表层沉降观测

6.2.1目的

观测地表沉降量及沉降过程,掌握土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分析土体变形及控制地基加固质量,根据实测沉降曲线推算土体的固结度和残余沉降量,预测沉降趋势,评价地基加固效果,确定合理的卸载时间。

6.2.2布置

根据设计提供的监测检测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6.2.3实施方案

(1)施工开始时必须在远离加固区的地方设一个水准基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水准点必须牢固可靠,并定期进行校核;

(2)沉降标制作:

将Φ40mm的镀锌钢管焊接于500×

500×

8mm厚钢垫板上,竖管分段制作,两头制作螺纹接头,并用4条Φ10mm钢筋焊接牢固,钢管每条长度约为1m可随堆载高度变化而及时接长;

(3)铺设砂垫层后,按设计要求位置安放沉降盘,回填时一定要保持竖管的垂直度。

放置完毕后,立即测量杆顶初始高程;

(4)在堆载施工期间,将沉降标内部观测管及外部保护管逐节升高,按长时接杆前测量一次,接杆后随即再次测量杆顶标高,并将上述测量数据记入记录表中;

(5)数据整理时,根据观测及计算结果,绘制沉降~荷载~时间关系曲线。

以判断地基稳定状况,控制加荷速率,实现信息化施工。

6.2.4观测频率

在加载期的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后的观测频率为5天1次,后期观测频率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6.2.5控制标准:

竖向沉降≤15mm/d(有超载预压土区);

竖向沉降≤10mm/d(无超载预压土区)。

6.3分层沉降观测

6.3.1目的

由于沉降板观测结果是地基土的总沉降量,而地基各土层的固结压缩情况无法区分开来,为了了解各深度土层的固结、沉降情况,就必须用深层分层沉降仪来进行观测。

6.3.2布置

仪器布置平面位置及沉降磁环的埋设如设计图所示。

6.3.3实施方案

(1)首先检查监测仪器设备是否在质检有效期内,只有在有效期内的监测仪器方可在本工程中使用;

(2)施工开始时须在远离工地的地方设一个水准基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3)仪器埋设前,按照沉降环设计标高或根据加固前加固土层的实际情况,将每一个沉降环的固定环固定在连接好的引导管上。

引导管最下端管口封紧,胶带密封;

(4)钻机成孔至设计底标高,将连接好的引导管放入孔中,用粘土封孔;

(5)沉降环埋设后,用测头、接收器、水准仪、钢尺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环位置稳定,作为初读数,埋设完毕;

(6)在堆载施工期间沉降环引导管随着堆载厚度的增加而接高,接口处必须用管箍连接密封,防止泥沙和水进入管内;

(7)根据观测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各磁环的沉降值为纵坐标,绘制成荷载~时间~沉降曲线图。

6.3.4观测频率

加载期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后观测频率为5天1次。

后期监测频率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6.4孔隙水压力观测

6.4.1目的

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指标是土体内孔隙水压力,因此必须用埋设在不同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测头来监测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从而计算出土层的固结程度,分析地基强度增长情况。

6.4.2布置

仪器布置平面位置及孔隙水压力测头的埋设如图所示。

6.4.3实施方案

(1)首先进行室内率定,将率定正常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滤水环在埋设前预先煮沸,以便充分排出滤水材料内的气泡,并在煮后应始终将其放置在水中直至现场埋设;

(2)钻机成孔,套管跟进,直钻至设计要求埋设深度以上0.5m,钻孔内充水至孔口;

(3)将经排气处理的传感器在饱水的情况下移入孔中,用钻杆送至预埋土层,并压入到设计深度;

(4)经检查已埋设的孔隙水传感器工作正常后,进行封孔。

否则重埋。

封孔后,将孔隙水压力导线集结成束;

(5)确定初始读数,传感器埋设完毕后应立即观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直至读数稳定,此读数即为初始读数;

(6)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孔隙水压力、超静水压力~荷载~时间过程线,计算分析孔隙水压力及固结度。

6.4.4观测频率

在加载期的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后的观测频率为5天1次,后期监测频率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6.4.5控制标准:

孔压增量/荷载增量<0.6

6.5静力触探

6.5.1目的

根据qc、fs贯入曲线的线型特征,参照临近钻孔的分层资料划分土层,从而确定该区排水板长度;

确定淤泥、含砂淤泥处理前后的性状,评价砂垫层的密实程度,确定卸土时间,辅助确定孔隙水压力。

6.5.2布置

参照勘察钻孔布置图,布置于钻孔之间,当钻孔较疏或土层较厚时,适当的进行加密。

6.5.3实施方案

(1)第一次静力触探试验应在砂层施工完毕,插板前进行。

首先要率定探头,求出地层阻力和仪表读数之间的关系,以得到探头率定系数,一般在室内进行。

新探头或使用一个月后的探头都应及时进行率定。

(2)现场测试前应先平整场地,放平压入主机,以便使探头与地面垂直;

下好地锚,以便固定压入主机,将电缆线穿入探杆,接通电路,调整好仪器。

试验深度为穿过含砂淤泥进入下卧层不小于1m;

(3)采用LY-15双桥静力触探仪,边贯入,边测记,系数数据采集采用LMC310,贯入速率控制在10~20mm/s。

(4)反力装置采用堆载方式;

(5)第二次静力触探试验应在达到设计恒载时间后进行。

6.6边桩位移观测

6.6.1目的

边桩主要观测堆载时的边坡位置表层土的水平位移和隆起情况,确定表层地基的稳定状态。

并结合深层水平位移分析土体表层的侧向位移方向、范围及变化规律,控制加荷速率。

6.6.2布置

根据设计提供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6.6.3实施方案

(1)先在加固区外的地方设置测量基点(基线),确定边桩位置;

(2)位移边桩采用钢管埋设于设计要求位置;

(3)位移边桩的埋设采用打入方式,主管打入地基指定深度后其顶部焊接带十字丝车件,以十字丝的交点作为观测点;

(4)加荷过程中采用经纬仪测量出各观测点到测量基点连线(基线)的距离,从而推算出边桩位移量,用水准测量来推算边桩的隆起量。

6.6.4观测频率

加载期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前期观测频率为5天1次,满载后期观测频率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6.6.5控制标准

水平位移<6mm/d。

6.7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6.7.1目的

由于淤泥土抗剪强度低,随着荷载的施加,淤泥层有可能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而侧向挤出,从而导致地基失稳。

埋设测斜管的目的就是为了监测软土层不同深度处的侧向变形情况,为加载过程和加载速率控制提供指导。

6.7.2布置

仪器布置平面位置及测斜管的埋设参见设计图纸。

6.7.3实施方案

(1)钻机成孔至所需标高,然后将逐根用管箍连接至设计要求长度导管放入孔内,导管连接部分用自攻螺丝固定,各管连接时导槽要相通,而且管端封紧,并将十字槽一轴对准变形测量方向,以减小侧向位移引起的测量误差;

(2)将导管底部埋入硬层(陆相沉降层),作为固定端。

导管埋设后,用测斜仪对其进行2~3次观测,直至导管位置稳定,此测读数即为初始读数;

(3)经检查仪器工作正常后,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好的测斜管的导槽中,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至孔底,记下深度标记,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激烈的冲击,测头在孔底放置5min,使测头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

(4)将测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