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824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2.骑士教育:

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

  

(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

  

(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

  (3)东方文化的影响;

  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

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

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

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

  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

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

  2.城市学校的特点:

  

(1)世俗性;

  

(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

  (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

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拜占廷的教育

  1.教育概况:

  

(1)私人讲学盛行;

  

(2)中等教育主要是文法学校,学习内容为古典文学;

  (3)高等教育中最著名的是425年建立的君士坦丁堡大学;

  (4)注重法学教育;

  (5)医学教育也比较发达;

  (6)教会比较重视教育,教会学校有隐修院和座堂学校两种;

  2.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1)世俗文化与基督教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相互影响和对立斗争;

  

(2)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起到了传播和保存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作用;

  (3)世俗教育体系得到发展;

  (4)对东、西欧国家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文艺复兴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阿拉伯的教育

学校种类

  

(1)昆它布(简陋的初等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兰经》);

  

(2)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

  (3)学馆(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但比宫廷学校程度要低,相当于中等教育);

  (4)清真寺;

  (5)图书馆(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

  (6)尼采米亚大学(塞尔柱帝国时期,尼采姆在巴格达创建的高等专科学校);

白手起家,对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和教育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其特点在于①尊师重教;

②教育机会均等;

③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

④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⑤多方筹集资金;

⑥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1)特点为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代表人物为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弗吉里奥、格里诺等;

  

(2)“快乐之家”的教育实践包括如下特点①学校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

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

③要求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

④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

⑤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

⑥反对体罚、压制;

  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特点为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

  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二、新教教育

  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

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

路德主张

  

(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

  

(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

  (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

  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加尔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

  

(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教的意义;

  

(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

  (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

  (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

  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①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②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

③加强英语教学;

  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

  1.耶稣会学校:

分初、高两级,高级部之上还有神学部;

  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和中世纪没很大区别;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1)初等教育:

①慈善教育:

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

出现了各样的“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等;

教学内容为“4R”(读写算和宗教);

②主日学校:

为没有机会受到正规教育的成人开办;

  

(2)中等教育:

有文法学校、新兴中等教育和公学,有明显的双轨制痕迹;

公学是一种专门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的贵族学校,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教会和政府控制,初开办时也招收过平民子弟入学,但很快就成为只为贵族培养人才的场所,是“英国绅士的摇篮”;

  (3)“导生制”学校:

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学校,1798年,教师兰卡斯特在伦敦开办一所采用这种教学法的学校,同时牧师贝尔也在殖民地开办了类似的学校;

  (4)“新大学运动”:

开明人士提倡建立新型的教授世俗知识的大学以代替古典大学的思潮推动了“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打开此运动序幕。

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

在其带领下出现许多新的大学。

这些学院的共同特点是①私立;

②不问教派,男女均可入校;

③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

④教育面向中产阶级;

  (5)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对5~12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

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2.洛克论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教育体系的人;

  

(1)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白板说”,“感觉说”,“经验说”;

  

(2)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不仅要有健壮的身体,还必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绅士教育不能靠学校教育,而是需要通过家庭教育;

  (3)绅士教育的内容:

①健康教育或体育②德育(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

③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

德行重于学问;

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3.斯宾塞论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德智体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教育目的:

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2)知识价值论:

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教育;

  (3)课程体系:

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并以此来划分课程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生理学和解剖学;

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

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

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文学、艺术等;

  (4)教学原则与方法:

①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②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

③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④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重视实物教学。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1808年,拿破仑下令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首脑称“大学总监”,由拿破仑亲自任免,全法被划分为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及各学区大、中学教师均为国家官员;

  2.爱尔维修论教育——抨击了“天赋不平等”,主张教育民主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鉴于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大影响,他要求彻底改革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倡导人们关心现实的利益;

还论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终生都应在学习和受教育中,主张爱护身体,重视体育;

  3.狄德罗论教育——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但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主张推行免费的强迫义务教育;

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

  4.拉夏洛泰论教育——其代表作为《论国民教育》,认为教育应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控制,主张教育世俗化,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其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法国乃至西欧各国近代国民教育的建立产生巨大影响;

  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主要有1792年康多塞方案,1793年雷佩尔提方案(建立国民教育之家)等,均主张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倡普及教育和教育民主化,教育内容应科学化、世俗化,等等;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1)18世纪后期,德国开始改变过去教会控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局面,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控制,最早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