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538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农业产业园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滨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

1.1.3项目拟建地点和实施范围

****农业产业园位于****市**区**镇,这里与镇江仅一江之隔,自古就有“京口**一水间”之说,是****城区的南大门和对外的窗口。

****农业产业园南临长江,北接沿江高等级公路,东靠**路,西临**大桥北接线,规划面积约8000亩,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以**镇文化路为界分两大块,其中南侧沿江湿地保护及生态林建设面积3000亩,北侧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5000亩。

1.1.4主要建设内容

针对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初步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四个工程建设内容。

1.1.5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4327万元。

1.1.6资金筹措

由**区政府自筹17327万元,向**区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1.7亿元。

1.1.7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约2年

1.2建设单位概况

****滨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出资设立的区直属国有企业。

公司于2006年7月开始筹建,办公地点位于****市**区**生态农业产业园,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现有员工18人,其中:

管理人员7人,包括本科以上学历5人。

公司经营范围为:

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销售及农业生态旅游。

公司法人代表***,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县、乡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熟悉经济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经营理念清晰,工作协调能力强。

现任****市**区常务副区长。

1.3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1.2有关规定和文件

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

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6.(关于印发《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大中型建筑物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和下达前期工作任务的通知)苏水计(1997)181号

7.《**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管(1997)80号

8.《关于我省长江远期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计(1997)210号

9.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等。

1.3.1.3标准和规范

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2.《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

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9.《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

1.3.1.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

1.《****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市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

5.公司委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3.1.5项目区有关资料

1.项目区1:

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

3.项目区土壤资料

4.项目区农业区划资料

5.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

6.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

7.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1.3.2研究范围

本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2、建设条件;

3、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

4、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5、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环境评价;

8、效益评价等。

1.4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0亩,其中优质粮生产基地5000亩、湿地保护区3000亩。

针对产业园的建设,初步研究和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设内容。

其中:

1、土地集中整理,包括2.8公里江堤加固及堤顶机耕路2000米、疏浚灌溉排涝河道10条,吹沙回填面积200亩,场地平整450亩,水闸新建、改建各1座、排涝站3座、翻水站2座、配电房3座等。

2、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主要包括:

田间机主次机耕路12条,共73800平方米,主次灌溉渠23条39200米,土壤改良5000亩等;

3、湿地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水体恢复250亩、湿地植物恢复1100亩,经济林建设750亩、苗圃建设800亩等,

4、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1.5主要结论

1、项目区粮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老化不全,加上管理措施不完善,水、旱灾害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

目前,**地方政府对将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因此,项目改造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立项得到了**区政府、****市政府的支持。

3、通过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项目实施后,防洪圈封闭,排水系统完善,旱涝保收,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后,便利了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质量、粮食产量,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5、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将滩涂进行改造,拆除零星的农民庄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区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经济上是可行的。

同时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效益分析,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党的十五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决定》指出: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必然要求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并且指出今后农业发展地重点在动植物品种培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植技术、农业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今后的农村工作重点是: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产品和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

2、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在多层次加工转化中着重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活动资金支持各地有计划、有重点的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抓紧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试验室和科技园区。

并制定政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业集团。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位置优越。

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陆效通便利,是****市粮食的主产区之一。

全区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2万亩。

人口5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9.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江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从**沿江地区目前的农用地利用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用地布局不太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交叉现象,尤其是村镇建设用地零散分布,造成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彼此有一定的干扰。

这种利用现状,不利于土地利用规模效益的发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2、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人口过于稠密,人均耕地不足0.8亩,人与地的矛盾尖锐。

近年来全市人口基本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加上工业、城市和道路建设,**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因此,对现有耕地进行保护(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盘活耕地存量,同时通过必要的土地综合整理来增加农用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对于保持**的社会安定团结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耕地利用程度不够。

**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分散经营,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

耕地地力的提高,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养用结合,以保证耕地的及时给养。

土地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各级党委、政府从稳定农业、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耕地、整理土地、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

**沿江地区由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壤肥沃,属灌溉水量充沛的自然浇灌地区,没有受到过任何工业污染,生态良好,最适宜将作为**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此,**区政府决定在**镇西南部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通过湿地保护、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需做出理性的选择。

农业生产应从粗放型走集约型装边,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后期,**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尤其是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提高商品率和优质品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国际上看,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今年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

仅大米一项中国每年要消费500亿斤,世界大米贸易粮仅有400亿斤。

从全国来看,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徘徊在9100亿斤,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当年产需缺口在500-700亿斤,2003年超过了800亿斤,粮食产量已降到14年来最低水平。

其主要原因:

集中表现为“四个减少”,即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