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4623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及岛屿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除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包括内海、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如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珊瑚礁、海柳等水下植物等,最重要的是水、空间和环境。

目前已探明的资源有:

(1)面积广阔的浅海滩涂资源;

(2)160多处优良港湾;

(3)繁多的物种,记录在案的有2万多种;

(4)蕴藏量达数百亿吨的油气田;

(5)矿床800多个;

(6)含有丰富盐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海水;

(7)潮汐、波浪、海流、盐差和温差等巨大的再生能源等。

未探明的资源还很多,如埋藏在深海底下的甲烷,由于低温高压形成一种象干冰一样的结晶体,称海洋底下的可燃冰或称天燃气水合物。

将来仅开采这种能源就够人类使用上几百年。

因此,科学家认为21世纪人类将回归海洋,将21世纪称为海洋世纪。

  二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

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缺乏保护意识,轻保护,重开发,向海洋索取多,投入少,也由于部分地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到位,缺乏有力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等,致使我国海洋资源环境明显恶化:

一是无序无度的海洋开发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掀起围海造田热,80年代以来,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兴起,遍及沿海各地的围垦热再次出现。

沿海水域由于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海湾及海岸带生态系统如红森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河口等受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严重萎缩,使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失去了很多繁殖、生长栖息场所,加速了海洋生物退化、濒危和灭绝。

如历史称“金湾”、“银湾”的海门湾、企望湾已荒漠化,海门湾的中华白海豚(俗称“白鹅”)已销声匿迹;

二是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措施不力,造成渔业资源急剧衰退。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渔船猛增,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出现酷捕滥捕现象,使渔场变迁或缩减,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资源密度比80年代初下降七、八倍,沿海传统20大渔汛基本消失,有的品种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

如金钱鱼、鲸、绿海龟、鲎、鹦鹉螺等。

 

三是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致使赤潮频繁发生。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海洋无形成为陆域污水、垃圾的“排放场”,沿海、海域纳污自净能力不断下降,使海洋水体污染严重,导致赤潮频繁发生。

根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沿海70年代以前发生过赤潮3次,70年代9次,80年代29次,90年代以后猛增至200多次。

如去年我省的珠江口、粤东沿海也先后发生了赤潮。

赤潮的发生给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及海洋水质环境造成危害。

尤其对海水养殖业危害更大,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综上所述,我国沿海生态环境已遭受一定破坏,进入21世纪,首先应对沿海海域应进行保护和整治,使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其次是加大海洋开发力度,让海洋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资源,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将我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三、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

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

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体现。

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时,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好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城市和农村、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关系。

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要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力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农、林、牧、渔、盐、副业、养殖以及其它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以及生物资源的特点,要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协调统一,反对各行其是,不能只顾生产,忽视环境保护,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可能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

不能只顾利用,不顾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

促进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的内容很广,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济、合理的联合企业。

只有把治理工业“三废”同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尽量做到把“三废”中的危害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来弃之为害的“三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就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投资少、收益大、品种多、危害小的合理开发的目的。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

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

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

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宗旨。

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造福于人民,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中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防止和消除污染及迅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极大的有利条件。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工作。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政府即要求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

要求在搞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绝对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

中国政府多次指示:

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以后又针对中国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势,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颁布了中国工业“三废”的排放和防止沿海水域污染的规定,采取许多有力措施,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流程,不让废水流失,根治污染源,大搞综合利用以及装备环境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等。

对于一些不适宜在城市的工厂,进行搬迁和转移;

对那些目前还难以治理或有碍市容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关、停、并或改造。

采用多种方法,来控制污染源。

因为工业废水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仍是减少海洋污染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大搞植树造林、整顿厂容、绿化环境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而出现了一大批“花园式”的工厂,为大型工厂找到了整顿治理的良好方法。

  在组织落实方面,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的主管机构和“三废”的治理机构,各省、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门领导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中国各地和沿海水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健全领导机构的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科研机构和监测机构,积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中国沿海、重点港湾及河口区的污染调查监测工作,为控制和理治海洋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沿海的石油化工等企业,按照“三废”治理的措施,不仅设有污水处理的装置,还设有监测机构。

有关的环保部门正加强监督和检查,因地制宜地实行有效的防治和管理。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沿海污染的监测网,发布海域污染通报,评价海域环境质量。

如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海监11”号,就是一艘对渤、黄海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的执法船,船上装有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海洋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实验室,进行溶解氧、pH值、化学耗氧量等现场分析和油类、汞、铬、铅、镉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的室内分析。

  除进行了大量环境基础调查外,中国还大力开展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在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海洋污染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和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海水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测定以及海洋污染航空遥感等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

为了统一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方法及其各项技术规定,编印了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规范”。

此外,有关高等院校还设置和开设了海洋污染的专业课,培养有关专业人材,以适应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保护海洋环境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管理海洋环境,制定和健全必要的法制和规章制度。

早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船舶、港口、航运和海事处理等管理规定;

197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并在内部试行。

  为了保护中国水产资源,1955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渤海、黄海、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

1957年8月国务院又作了补充规定。

1956年11月颁发了“关于贯彻资源保护政策,有力地安排渔场和改造船网工具的指示”。

1957年4月颁发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

沿海各省市根据此条例,分别制定了繁殖保护措施。

1957年7月颁布了“对机轮侵入禁渔区的处理指示”。

197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这些均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水产资源保护的重视。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

对带鱼、大黄鱼、小黄鱼、蓝圆鲹、沙丁鱼、太平洋鲱鱼、鳓鱼、真鲷、黑鲷、二长棘鲷、红笛鲷、梭鱼、鲆、鲽、鳎、石斑鱼、鳕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