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4611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第二编法律 12

第五章法理学 12

第六章刑法 18

第七章民法 22

第三编经济 31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1

第一节市场经济概述 31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 31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32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 32

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33

第六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3

第九章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33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 34

第二节重庆市情 34

第十章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35

第一节国际贸易关系 35

第二节国际货币关系 36

第三节国际投资关系 37

第四节国际经济组织 38

第三编科技 38

第四编写作 43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超级全面)

第一编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

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静止:

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3.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

旧事物新事物更新事物……

质变新量变……

肯定否定(新的肯定)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

矛盾(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同一性:

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

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感觉、知觉、表象)(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新实践„„

(概念、判断、推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发展三因素:

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用)

3.人类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政治结构:

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

观念结构:

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1.商品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

2.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1.商品流通规律:

商品——货币——商品(W–G–W)

2.资本的流通规律:

货币——商品——货币(G–W–G’,G’=G+∆G)

3.资本的分类:

不变资本c:

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1.资本的积累

(1)简单再生产:

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

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3)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

2.资本的循环

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2.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3.当代资本主义特征:

国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

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

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

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经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2.科学社创立的政治条件——19C30-40s,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3.科社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C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科社的诞生标志——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代表人物——列宁2.标志:

1917年10月,俄国的十月革命

三、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1.1949年底,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2.20C50s,东欧国家相继开始改革

3.1991年8月,苏联共党垮台

4.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第一节中共党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2.中共二大: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

允许党人一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4.1927年8月1日,共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全国广泛开展反对国民党的斗争5.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至1936年10结束。

期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

6.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

1941年-1943年间,提出十大政策,中心环节是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7.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通过以毛思想为党的知道思想,选举产生以毛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8.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全面反攻国民党。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度黄河,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9.1948年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0.1949年3月,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二、中共党建立社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2.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4月毛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会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5.1957年4月,在全党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6.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7.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

8.1977年8月,中共第十一届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三、中共探索中国特色社道路的努力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思想作为党的知道思想的伟大意义

3.1982年9月,党十二届大会,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6.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邓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该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全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8.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节党的建设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

1.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党的纲领和路线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