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Word下载.doc
《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Word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比如:
“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
乙:
可断定:
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
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
丁: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
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
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
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
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
“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
孙教官说:
“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
“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
孙教官说:
断定:
张孙二人一对一错。
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
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试题3: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用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惟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
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
答案A。
针对这道题,也可以把选项分别对照题中条件选中A是答案,但,这样的方法没有普适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灵活方法之一(排除法)。
[点拨]快读:
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理解;
快解:
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
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
备考可参考本篇稍后介绍的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
二、对应关系杂排除做首选
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些考题可直观排除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选项代入题干条件,把与条件不符的选项排除,正确答案一目了然。
乙、丙、丁4人分别掌握英、法、德、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3人会说英语,但没有一种语言是4人都会的,并且知道:
(1)没有人既会日语又会法语;
,
(2)甲会日语,而乙不会,但他们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交谈;
(3)丙不会德语,甲和丁交谈时,需要丙为他们做翻译;
(4)乙、丙、丁不会同一种语言。
根据题干条件,以下哪项是4人分别会的两种语言?
A.甲会英语和日语,乙会英语和德语,丙会英语和法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B.甲会英语和日语,乙会英语和法语,丙会英语和德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C.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日语,丙会英语和法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D.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法语,丙会法语和德语,丁会英语和日语
[解析]
(1)该题似乎复杂,但对照题干观察选项,运用代入排除法,简单易.行。
(2)将题干已知条件代入分析:
根据“甲会日语,而乙‘不会”排除选项C;
根据“丙不会德语”排除选项B和D,剩A是答案。
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间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
①韩国人说:
“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
②法国人说:
“我会说德语,但我却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
③英国人说:
“我会说韩语,但我只可以和我的一个邻居交流”;
④德国人说:
“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
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往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A.英国德国韩国法国B.法国英国德国韩国.
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D.德国英国韩国法国
[解析]
(1)据条件①、④断定:
德国人与韩国人不相邻,排除A、B。
(2)据条件③、④断定:
英国人不能既和德国人相邻,又和韩国人相邻,排除D。
答案C。
有的试题,直观上只能排除1—2项,剩余的对应组合关系,要运用合理假设再继续排除澄清。
本篇将在稍后的分析推理部分做更多介绍供参考。
[点拨]快读:
遇到对应组合,不必详读理解;
首选排除方法,辅助假设澄清。
三、具体有疑问果断选宏观
试题题干中,或是一段叙述,或是一段说明,最终要有个结论或说法。
往往这个结论或说法在选项中,是备选的答案。
公务员试题中,尤其国家公务员试题,经常出现模棱两可的备选项,这是考生普遍遇到的难点,也是重要考点。
要破解这个难点,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使用不同的分析原则,宏观原则就是其中之一。
请看试题。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社会学家、法律专家钟万春教授说:
我们应当制定全国性的政策用立法的方式规定父母每日与未成年子女共处的时间下限。
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子女平日的压力。
以下哪项是人们能够得到的启示()。
A.父母有责任关心自己的孩子
B.孩子平常应该多与父母经常地在一起
C.这项政策的目标是消除孩子们在平日生活中的压力
D.父母现在对孩子多一分关心,就会减少日后父母很多的操心
[解析]
(1)文中指出:
用立法方式规定父母和子女相处时间下限,减少孩子压力。
(2)四个选项作为启示似乎模糊不清。
分析B、C、D,都比较具体(或称绝对化),作为从文中得到的启示都不合适,遇到这样情况,就果断选择概括性强、且与题义无矛盾的“宏观”选项,这是重要考点。
A符合这个原则。
(3)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选C。
C中的“消除压力’’和文中的“减少压力”有本质的不同,当c偷换概念的误导!
排除C不取。
对许多科学家来说,克隆技术为更有效地设计新的生命形式、拯救濒危物种以及及探索多种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克隆技术将会推动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B.科学家们都认为需要进一步发展克隆技术
C.许多科学家将会反对政府对研制克隆技术的压制
D.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人的出现将不可避免
[解析]
(1)与上题相同,根据文中的论述,没有丝毫证据得到如B、C、D这样既具体又绝对的选项。
(2)选项A宏观概括,做结论与题中叙述相容无矛盾,虽显空泛,但无错。
使用宏观原则快解有两个要点:
1.具体选项无证据或有疑问;
2.宏观选项与题干相容无矛盾,最好有证据支持。
[点拨]快读:
简化文中诸条件;
快解:
具体不当选宏观。
四、可能不推“必”部分不推“全”
先说“可能不推必”。
“可能”是指不确定的条件。
其中的“推”,是指推导、推理、推出;
“必”是指必然性、确定性的结论。
试题文中给出的条件各具特色,其中比较微妙的是可能性条件和个别性条件。
如果是“可能性”的条件,就不能选择必然性、确定性的结论,牢记“可能不推必”这个分杠原则。
公务员考试有如下试题:
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作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解析]
(1)文中第一句就出现了“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这样或然性前提,阅读时发现这样的前提,就可在选项中搜索“可能性”结论,排除其他。
(2)B是具有可能性的结论。
而A、C、D都具有确定性,排除。
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把握特征的方法,熟练掌握后,可大大节省阅读时间,更避免困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分析中。
再体会下一个试题,也许你立刻就找到答案。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
人们心理烦躁的原因可能是对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感到疲倦或不适应,也可能是多数人长时间上网后的网络综合症带来的副作用,还有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的心理负担过重。
烦躁心理使社会秩序呈现不良形态,甚至传染他人引起无名的烦乱。
以上分析说明()。
A.人们的烦躁心理可对社会产生影响
B.和谐的社会不会引起人们心理烦躁
C.比较起来,人际关系是决定人们心理是否烦躁的重要原因
D.强化知识积累,则能增强适应能力、把握处世尺度,减少心理烦躁的因素
[解析]
(1)牢记,可能性前提不能推出B、C、D这些确定性结论。
A是答案。
(2)同时,A也是一个宏观性选项,对照其他不十分恰当的具体说法,·
也是必选对象;
在解析过程中,可灵活恰当使用不同的分析原则。
发现可能条件,不必详读题干;
分析搜索选项,或然选项必选。
(或然;
不必然、也许、可能)
可能不推“必”,是对客观认识实践的经验性总结,“可能”和“必然”在逻辑常识中被称做模态词项,是一对必须遵循思维规则的逻辑概念。
此夕L,还有“不必然”、“不可能”等概念之间的互相推理。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出现了“高薪未必养廉”(高薪不必然养廉)这类模态命题的推理试题,本篇在模态推理简介部分将做专门介绍,并附专项练习题供备考演练。
再说“部分不推全”。
部分不推全也是重要的分析原则之一。
其中的“部分”是个别性条件,指非整体性概念,包括“一些”、“大多数”等。
“全”则是相对部分来说的全称概念,如:
“都”、“任何”、“所有’’等。
顾名思义,“部分不推全”包括个别现象不推出整体现象、少数现象不推出多数现象、用某一类不去推其他类等。
这个口诀可引申到机械类比或样本不足的归纳推理。
如:
发现某地区某几个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