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129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2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B

因此,答案为B。

3.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社会生活条件

D.教育的作用

CD

环境就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因此,答案为CD。

4.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

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

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D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在儿童的转折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被称为危机期。

孩子对妈妈的话表示反抗说明他可能处于危机期。

因此,答案选D。

5.与3岁前幼儿基本上属于()相适应,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集中性

B。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

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那些新颖多变、活动,刺激强烈的因素又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非常有利于对幼儿的教育以及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

6.学步期或其前后的婴幼儿常以()的方式进行游戏。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角色游戏

A。

学步期或其前后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大察觉其他人的存在,即使有其他幼儿存在,他们也都是独自地玩着自己的玩具。

学步期或其前后的婴幼儿常以独自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

因此,答案为A。

7.重视()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思维

B.智力

C.认知

D.社会性

传统教育仅强调人的智力、思维方面,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而事实上,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的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因此,现代教育观念中已经把儿童的社会性提到了重要位置。

8.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智力

B.个性

C.情商

D.智力

C

智力是智商的内容,而同情、独立、智力、关爱则属于情商的内容。

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情商的决定性,鼓励我们探索自身特殊的潜能和目标,启发我们内在最深处的价值与渴望,转化思想为实际的生活,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些使“智商决定论”成为了历史。

因此,答案为C。

9.孩子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孩子可能属于()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A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

其中回避型儿童的特点是: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

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

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10.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良好的亲子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

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

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安全型依恋是最好的依恋。

11.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幼儿的社会范围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

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

因此,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大多都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

1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具有五种基本需要。

在这些需要中,()是最基本的。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C。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低向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最低需要也就是最基本的需要。

13.“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注意将再认和再现相区别。

再认是看到某一事物能回忆起曾经见过或听过,而再现不依赖于眼前事物,是回忆。

因此,答案是A。

14.关于各种记忆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

A、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

C、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D、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四种类型。

这些记忆类型出现的早晚不同,由早到晚是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15.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处于同一桌的幼儿容易受同伴想象的影响,导致想象主题雷同。

16.一个小女孩听爸爸说这次出国回来要给她买电动火车,于是她到幼儿园给小伙伴说:

“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

其实她的爸爸没有出国。

这是小孩()的表现。

A.记忆

B.知觉

C.想象

D.撒谎

这是小孩的愿望性想象。

由于幼儿思维的局限性,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因此,虽然爸爸还没有给她买电动火车,但她通过想象表露了自己的愿望。

注意小女孩的想象和“撒谎”是有区别的。

17.儿童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是()。

A.能够自编新故事

B.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

C.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D.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于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说明儿童的想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18.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

”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

”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

这是因为()。

A.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B.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C.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D.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岁左右的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没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幼儿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主题容易受外界干扰;

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常常依赖于语言的描述。

题中幼儿在教师语言引导的时候才开始想象体现了幼儿想象对成人语言的依赖。

19.()的孩子便开始能够从事最初的想象游戏。

A.3岁

B.1.5岁

C.4岁

D.5岁

当孩子进入生命中的第二年,特别是一岁半左右,依靠象征来思维的能力开始展现。

此时的孩子便开始能够从事最初的想象游戏。

20.有研究表明,组织小班幼儿用积木搭“房子”,这种类型游戏的开展能够占小班游戏全部活动的()。

A.41%

B.51%

C.50%

D.80%

组织小班幼儿用积木搭“房子”是建构游戏。

有研究显示,建构游戏也是幼儿期最普遍的游戏形式。

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占其全部活动的41%。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20分,四道小题,每小题5分)

31.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也不会察觉到,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

32.累积型游戏。

累积型游戏是一种把判断性的游戏活动连接起来的游戏类型。

33.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具有明确规则且必须完全遵守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

34.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也称为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三、简述题(本大题28分,四道小题,每小题7分)

35.什么是依恋?

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答:

(1)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

(2)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交往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

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陌生情景”,测定婴儿的依恋类型,可将儿童的依恋行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回避型。

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

这种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表现一样。

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这种类型较少。

②安全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

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

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③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