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1692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码头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

(2)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安徽华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由于紧靠长江,多年来所生产的硝酸和“两钠”等产品主要靠水路运输。

2005年,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扩大生产规模,积极配合东至县香隅化工园区建设,投资1.3亿元对现有的硝酸生产线进行了技改,新上了一条10万吨/年的硝酸装置,目前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06年4月份即可竣工投产。

东至龙江公司的现有码头吞吐量极其有限,不能满足公司扩大规模后的运输需求。

因此,本长江码头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确保公司10万吨/年硝酸工程竣工投产后硝酸、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销售运输,满足公司自身不断扩大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1.2建设的可行性

拟建工程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长江南岸,该地区具有如下特点:

(1)工程所在区域水深条件好,岸线平直,地质条件好,是建港的理想之地。

(2)工程所在区域河床、河势多年来稳定不变,并且随着水利部门治理任务和目标的不断落实,河势将更趋稳定。

(3)码头区及酸罐区均为河漫滩,无需征地。

供水、供电、通信可依托城市现有设施。

(4)工程所在地区砂、石料供应充足,质地良好,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多家港口工程专业施工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设备机具齐全、经验丰富,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施工条件。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1.2设计范围及内容

1.2.1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为安徽华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工码头工程,装卸工艺设计分界线至酸罐区泵房,其余专业设计分界线至陆域挡土墙。

1.2.2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货运量及船型分析、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水工建筑物、供电照明、通信、给排水及消防、环境保护、节能、职业安全卫生、工程概算等。

1.3设计概要

1.3.1建设规模

(1)设计年货运量

出口浓硝酸20万吨/年。

(2)泊位数:

800吨级泊位1个

(3)设计代表船型

  800吨级化学品船:

(67×

10×

4.3m)

1.3.2设计方案概述

(1)总平面布置

码头布置在香口矿石码头下游约150米处,码头长度为50米,泊位长度为90米。

码头前沿线基本与流向线平行,位于-6m等高线附近。

码头采用浮码头结构型式,主要由钢质囤船和一座引桥组成,钢质囤船平面尺度为50×

12m,引桥由一跨48×

4.5m的活动钢引桥、7×

8m的现浇墩台和长107.52m,宽3.0m的固定引桥组成。

(2)装卸工艺

根据已建同类工程的实践经验表明,液体硝酸采用浮式码头由管道输送装船的优点明显,方便装船作业。

本次设计的液体硝酸出口,是由陆域酸罐区,通过管道输送至囤船,再由软管装船。

主要装卸工艺流程:

液体硝酸出口:

硝酸储罐→硝酸泵→引桥管线→阀门→流量计→趸船管线→

→软管→船

辅助工艺流程:

每次装船完毕后,软管内的介质用压缩空气扫向船舶。

干管平时不扫线,检修时用压缩空气将管线内的介质扫向船或后方的酸储罐。

扫线方向为:

码头钢引桥及趸船段管内的物料扫向船舶;

固定引桥及陆域管线内的残液扫向罐区。

(3)水工建筑物

根据本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结合总平面布置和装卸工艺的要求,水工建筑物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

采用浮码头,由一艘钢质囤船和一座引桥组成。

钢质囤船平面尺度为50×

12m。

引桥由一跨48×

4.5m活动钢引桥、7×

8m的现浇墩台和长107.52m,宽3.0m的钢筋砼固定引桥组成。

钢筋砼固定引桥采用架空排架结构,引桥和墩台桩基均采用Ф800钻孔灌注桩。

方案二:

8m的现浇墩台、两跨48×

3.0m固定钢引桥和两座5×

5m的现浇墩台组成。

墩台桩基采用Ф800钻孔灌注桩。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两个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  量

备注

方案一

方案二

1

吞吐量

万吨/年

20

2

设计通过能力

28

3

800吨级泊位

4

泊位长度

m

90

1.5工程建设外部条件

本工程为安徽华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自备码头,建在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本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安徽省、池州市及东至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而涉及本工程的征地、防汛堤修建等外部协作条件均已基本落实,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另外,工程所在地离厂区约5公里,因此工程建设所需的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均可依托后方厂区提供。

第2章自然条件

2.1港口地理位置

拟建工程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南岸,长江中下游九江与安庆段之间,与上游的香口矿石码头毗邻。

航行里程上距武汉343km,下距吴淞口700km。

2.2气象

2.2.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6.5℃

多年最高气温:

44.7℃

-9.3℃

2.2.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1363mm

日最大降水量:

262.2mm

小时最大降水量:

100.8mm

2.2.3风况

夏季主导风向:

NE、SW

冬季主导风向:

NE

夏季最大风速:

18m/s

冬季最大风速:

20m/s

年平均风速:

3.1m/s

2.2.4雾况

本地雾日相对较多,一般发生在冬、春季的清晨,上午10时以后消散。

多年平均雾日12.8天,最多雾日29天,最少雾日6天。

2.3水文

2.3.1设计水位(黄海高程)

设计高水位:

16.50m(20年一遇)

设计低水位:

2.53m(当地航行基准面)

2.3.2流速

码头前沿最大流速2.0m/s。

2.4河势分析

2.4.1河道概况

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长江下游马垱河段出口段与东流河段进口段的右岸,为单一过渡河道。

马垱河段与东流河段的概述如下:

马垱河段上起小孤山,下至华阳河口,干流长31.4km,为微弯分汊河道。

左岸筑有同马大堤,右岸除山丘外筑有防洪堤防,堤顶高程21.3~22.8m。

江中搁排洲为长江下游最大的江心洲之一,环洲筑有防洪堤,堤顶高程21.4~22.5m。

河段进口处有小孤山~彭郎矶一对天然节点,搁排洲左汊为支汊,长23.3km,分流比为20.2%。

右汊为主汊,长17.3km,中部有马垱矶,瓜子号洲头前水域为著名的浅水航道。

汇流段自搁排洲尾至华阳河口,长7.9km,左岸边滩淤长,右岸冲刷,深泓沿右岸下行。

东流河段自华阳河口至吉阳矶,干流长34.7km,为顺直分汊型。

河段内沙洲众多,边滩丛生,主流左右摆动,枯季出现碍航浅滩,主要分布在新屋及水流由天心洲左汊转入玉带洲右汊的过渡段。

河段内有天心洲、玉带洲、棉花洲等沙洲,右岸有基岩露头。

2.4.2河势演变

(1)河势历史演变

马垱河段的历史演变:

左岸为江湖泛滥平原洪水期江水与黄胡、泊湖等湖连成一体,是所谓“禹迹北江故道”的范围。

江湖两岸筑湖围垦以后,由于泛滥平原狭窄,大洪水时仍很容易被淹,这也时是河道向左扩散弯曲的条件。

据考证,小孤山在明成化(1465年)前还在左岸,成化二十年江水漫溢,分流于小孤山之北,小孤山屹立江中。

清代,小孤山依然孤立江中。

民国年间,山北汊逐渐淤塞,到1950年低水时,小孤山滨江归陆与左岸相连。

右岸自彭朗矶止于香口,岸线紧接山丘岗地,矶头众多,计有彭郎矶、黄山、马垱矶、紫石矶(娘娘庙)、牛矶、张公矶等。

这些矶头据史书记载,都是“滨江”地。

右岸百年来变化不大,主要在扒灰岭到马垱有过崩塌。

在顺字号洲对岸,江堤曾退建过三次(1921、1928、1954年),塌去二百多米。

目前的搁排洲由1865年时的鸠洲、鸽洲、假洲及两个无名小洲演变为1934年的麟字号、张升号、复往号、新洲及骨排洲,至1977年再度合并为搁排洲及瓜字号。

1865年时左汊为主汊,以后逐渐转为支汊。

东流河段历史上河道不断向右摆动,目前右岸已靠近山矶,限制了河道的摆动。

近百年来,左岸不断崩退,江面展宽,出现雏形心滩,发展成天心洲、玉带洲。

直到1914年左右,左岸崩势减缓并逐渐停止,天心洲开始冲刷,相应下游的玉带洲逐渐露出水面。

正当玉带洲扩大、淤高时,对应的左岸崩塌又逐渐加剧。

1932年修建江堤,1954年继续加高与同马大堤相连。

右岸沿江矶头多,土质抗冲性好,江岸稳定,百年来变化不大。

矶头与矶头之间局部地段为耕地,有黄土和粘土组成。

黄泥湖、七里湖与长江之间为支流出口之地,长年累月淤积成较高地滩地,这一带土质较差,遇到高水或风浪略有冲刷。

从1865年至今的测图来看,东流河段另一个显著的变化特点是洲滩变化较大,且移动频繁。

由于河道宽浅,成为长江下游典型的浅滩河段之一。

(2)河势发展趋势

马垱河段由于分汊前干流段小孤山深槽下段的向右摆动,1987年以来-20m深槽向下扩展,使得主泓走向偏于右汊,河势变化总体表现为左汊衰退,右汊发展,左右汊分流比的比值由1959年的1:

1.78上升到1998年的1:

3.95。

左汊河床淤高,过流断面缩小,进口处的淤积尤为明显,这就使得左汊的入流条件不断恶化,扬湾闸附近心滩的淤长也造成左汊水流不畅,主泓不断向弯曲发展,左汊衰退的趋势在近期仍然不会停止。

相对而言,右汊则处于发展之中,过流面积扩大,河槽冲深,1982年以前,马垱矶以上右岸崩坍凹进,逐渐接近山和石矶,边界条件变得较为抗冲,因此1982年以后右汊河槽冲刷部位偏向搁排洲一侧,顺字号近年来崩坍范围较大,几乎冲失,而在其原位置的右侧滋生新的心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