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1143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前20题,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课本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荧光标记法

C.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

2.如图为某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RNA或蛋白质

B.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不会对该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C.t2时将温度由45℃变为25℃,反应底物浓度不变

D.t1时将温度由65℃变为25℃,反应底物浓度不变

3.为验证食虫植物猪笼草的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只有实验②可以B.只有实验①可以

C.实验①、实验②都可以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可以

4.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

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

苯丙氨酸(C9H11O2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多肽形成过程需要5个氨基酸参与

B.该多肽中O原子数是5

C.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D.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5.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

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青蒿素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C.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D.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

6.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无籽葡萄果实的增大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7.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丙、丁两图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在乙图中的结构完成

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若用35S标记丁图的大肠杆菌相应物质,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沉淀中出现大量放射性

8.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

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C.幽门螺杆菌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产生抗药性

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9.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人花粉过敏时B的含量将会增多

B.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物质

C.在A、B、C三种液体中,B中CO2浓度最高

D.E表示内分泌系统

11.下图是某人病毒感染后的体温变化曲线,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作用

B.bc段人体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

C.cd段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状

D.ab段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产热不受神经支配

12.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

D.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

13.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的关系可能为竞争

B.t1~t2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呈“S”增长

C.t4~t5时间段内,乙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2和t4

14.某实验小组用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

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2h,得到下图的实验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B.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C.1mol·L-1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2,4-D属于植物激素,具有与生长素相同的生理功能

15.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兔子粪便中的能量通过K途径被分解者利用

B.K中能量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16.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

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

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

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

D.两次捕捞所用鱼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

1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但植株细胞中可存在同源染色体

C.三倍体西瓜一定没有种子

D.遗传病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若只在一代人中出现则不属于遗传病

18.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3

C.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小于0

D.该模型能反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19.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与湿地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湿地被破坏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恢复力稳定性会提升

D.湿地具有畜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其直接价值

20.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垂体细胞

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b,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2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A、B、C、D、E、F之间实现循环

B.若某种原因使图中E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D的数量增加,F的数量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D、E、F、B

D.大气中CO2含量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非生物环境中的CO2可来自呼吸作用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3.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

B.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引起的

C.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

D.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2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CO2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B.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细菌

C.甲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D.甲、乙、丙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25.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在调节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中各有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和抗体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而神经递质分泌后则分布在突触间隙中

B.三者都需与特异性的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作用,且作用后均失去生物活性

C.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的是自身的组织和细胞,而抗体大多作用于外源性的抗原

D.激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而神经递质都是分子较小的有机物

26.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27.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

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三营养级

B.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蚜虫属于集团内猎物

C.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D.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28.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D.图解不仅能体现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还能体现逐级递减的特点

29.调查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