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1031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港铜井港区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与结构设计8000DWT计算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3.1设计船型 10

3.2设计吞吐量 10

4总平面布置 11

4.1港区布置原则 11

4.2高程及水深的确定 11

4.2.1设计水位及水位差 11

4.2.2码头前沿设计高程 12

4.2.3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12

4.2.4码头前沿水底高程 13

4.2.5码头面纵横排水坡度设计 13

4.3泊位数及利用率 13

4.3.1泊位数 13

4.3.2泊位利用率 15

4.4库场面积 15

4.5总平面布置 17

4.5.1水域布置 17

4.5.2陆域布置 18

5装卸工艺设计 22

5.1设计原则 22

5.2主要技术参数 22

5.2.1吞吐量 22

5.2.2船型 22

5.2.3台时效率 22

5.2.4泊位年营运天数 22

5.2.5作业班次 23

5.2.6其他技术参数 23

5.3装卸工艺确定(方案一) 23

5.3.1装卸机械选型 23

5.3.2装卸工艺流程 24

5.3.3装卸机械台时效率 24

5.3.4装卸机械设备台套数 25

5.3.5各操作环节的效率 26

5.3.6装卸工人数和机械司机人数 26

5.3.7装卸工人和机械司机的劳动生产率 28

5.3.8装卸一艘设计船型时间 28

5.4装卸工艺确定(方案二) 29

5.4.1装卸机械选型 29

5.4.2装卸工艺流程 30

5.4.3装卸机械台时效率 30

5.4.4装卸机械设备台套数 31

5.4.5各操作环节的效率 32

5.4.6装卸工人数和机械司机人数 32

5.4.7装卸工人和机械司机的劳动生产率 33

5.4.8装卸一艘设计船型时间 34

5.5装卸工艺方案比选 34

5.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4

5.7工艺布置 35

6结构方案设计 37

6.1码头结构选型论证 37

6.1.1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原则 37

6.1.2设计条件 39

6.1.3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 39

6.2板梁式高桩码头结构方案拟定 41

6.2.1荷载计算 41

6.2.2板梁式高桩码头的结构布置设计 51

6.2.3板梁式高桩码头的结构尺寸估算 56

7结构计算 90

7.1面板计算 90

7.1.1计算原则 91

7.1.2计算跨度 91

7.1.3作用 92

7.1.4作用效应分析 93

7.1.5作用效应组合 96

7.1.6剪力计算 98

7.2纵梁计算 99

7.2.1计算原则 100

7.2.2计算跨度 100

7.2.3作用 101

7.2.4作用效应分析 102

7.2.5作用效应组合 105

7.3横向排架计算 111

7.3.1计算原则 111

7.3.2计算跨度 111

7.3.3结构断面特性 112

7.3.4桩的支承系数 112

7.3.5作用 114

7.3.6作用效应分析 115

7.3.7横梁内力计算 119

8配筋计算 129

8.1面板配筋计算 129

8.1.1材料 129

8.1.2配筋计算 129

8.2门机梁配筋计算 131

8.2.1材料 131

8.2.2截面尺寸验算 132

8.2.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下的纵向配筋计算 133

8.2.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下的抗剪配筋计算 135

8.3门机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38

8.3.1抗裂验算 138

8.3.2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139

参考文献 142

致谢 143

附件

附件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附件2外文翻译及原文影印件

附图

附图1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2装卸工艺流程图

附图3码头结构断面图

附图4码头结构平面图

附图5码头结构立面图

附图6结构构件配筋图

附图7手绘图

1总论

1.1概述

南京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集江海转运、长江转运、铁水联运、管水联运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枢纽,初步形成公用、工业港区相结合,“一江两岸、大桥上下”各具特色的总体格局。

2007年货物吞吐量为10859万吨,集装箱106万TEU。

目前南京港主要有新生圩港区、龙潭港区、仪征港区、浦口港区、大厂港区、栖霞港区、板桥港区、上元门港区、梅子洲港区以及下关港区。

“一江两岸”:

长江北岸依托鲁宁管线、津浦铁路形成以原油、液体散货、煤炭下水及地方物资运输为主的规模化公用港区,依托南钢、扬子、南化等企业形成连片发展的工业港区。

长江南岸的主城区岸线段分布了以客运、城市运输服务为主的下关、上元门港区。

主城区岸线以外依托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形成新生圩、龙潭外贸深水海轮公用港区和板桥、栖霞等成规模的工业港区。

“大桥上下”:

受南京长江大桥通航净空的限制,南京港成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的终点。

大桥下游港口利用长江南京以下深水海轮航道的优势,以服务海进江物资及江海转运为主,重点建设深水码头。

大桥上游码头主要是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物资运输及长江转运服务。

至2007年生产性泊位236个,其中:

万吨级以上泊位42个,67万TEU,滚装36万辆,客运400万人次。

码头年通过能力1.32亿吨,(其中:

集装箱67万TEU)。

铜井港区在南京港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为综合运输枢纽港区,主要为江宁区和马鞍山地区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

在南京长江大桥以上的右岸的梅子洲、板桥和铜井三个港区中,梅子洲和板桥港区主要是与后方大型临港产业结合,综合运输枢纽港区的功能是很小的,因此,铜井港区是南京南部区域(以江宁区为主)和马鞍山地区唯一的综合运输枢纽港区,至今尚未形成港口生产规模,港口生产的支持系统还不够完善,因此,加快铜井港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是十分必要的。

2自然条件

2.1港区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长江下游新济洲河段凡家矶水道南岸铜井河口下游,上与马鞍山河段相接,距芜湖港54km,距马鞍山港6km,下与南京河段相连,距南京新生圩港区约40km,距上海港432km,河段江心有新生洲、再生洲、新济洲,对岸为安徽省巢湖地界。

本工程背靠南京江宁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邻上海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南接马鞍山,东依国家级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

31′38″,北纬31°

48′37″。

2.2气象

南京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根据南京市气象台1905-2000年断续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本地区气象特征如下:

2.2.1气温

年最高气温43.0℃(1934年7月13日)

年最低气温-14.0℃(1955年1月6日)

多年平均气温15.4℃

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7.9℃

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2.0℃

2.2.2降水

年最大降水量1621.3mm(1915年)

年最小降水量567.6mm(1978年)

多年平均降水量1015.0mm

最大月降水量608.4mm(1969年7月)

最大日降水量198.5mm(1931年7月24日)

降水量³

25mm的日数9.8d

50mm的日数3.2d

2.2.3风况

南京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NE向,春、夏季多SE向风,秋、冬季以NE和NNE向风为主。

常风向NE和ENE~SE向

强风向NE向

最大风速16m/s

瞬时极大风速39.9m/s

≥8级风速天数:

年最多大风日数24d

年最少大风日数5d

年均大风日数11.4d

2.2.4雾

沿江以平流雾为主,一般多出现在冬、春季节的清晨,雾的延时较短。

能见度£

1000m的大雾天数统计如下:

年最多雾日数69d

年最少雾日数12d

多年平均雾日数28.2d

2.2.5雷暴

年最多雷暴日数54d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32.2d

2.3水文

2.3.1特征水位(黄海高程,下同)

铜井港区处于长江下游的新济洲河段凡家矶水道,属于感潮河段,水情主要受长江迳流控制,汛期以上游流域来水为主,枯季则受河口潮汐一定程度的影响。

洪水位一般发生在每年5~9月份,11月至翌年4月份为枯季。

全年潮差较小,枯季潮差大于汛期,但全年水位差较大,可达7m以上。

据南京下关水位站资料统计,平均落潮历时约8小时40分,平均涨潮历时约3小时45分。

拟建通用码头距离下游南京下关水文站约38km,距离下三山水文站约18km。

下关水文站1950~1998年实测水位资料以及下三山水文站1950~1961年实测水位资料特征值见表2-1。

表2-1南京下关、下三山特征水位统计表

站名

内容

下关水位站

下三山水位站

水位(m)

年-月-日

年最高水位

8.31

1954.8.17

8.73

1954.8.19

年最低水位

-0.37

1956.1.9

-0.31

多年平均高水位

5.52

1950-1991

3.49

1950-1961

多年平均低水位

3.61

2.98

最大潮差

1.56

1962

1.51

1951

最小潮差

1965

多年平均潮差

0.52

2.3.2设计水位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85)长规字第211号、江苏省水利厅苏水设(85)07号文,长江下游的防洪标准为1954年洪水,南京市防洪设计洪(潮)水位为8.69m,港址河段在下关水位站上游大约38km。

下关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2。

表2-2设计洪水表

频率

水位

0.5%

1%

2%

5%

10%

20%

25%

8.85

8.59

7.91

7.56

7.15

7.00

按《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JTJ214-2000)规定,本码头设计高水位重现期为50年,受淹损失类别采用一类标准。

根据南京下关水位站1947~1998年(共计52年)实测高水位极值资料,采用P-Ⅲ曲线计算得下关站重现期为50年一遇(p=2%)高水位值,再建立下关~下三山两地水文站水位的相关关系,经推算得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