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信息》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数据与信息》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与信息》教学设计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解数据、信息的含义,了解数据的特征,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够绘制并导出思维导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交互,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学习内容,建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身边的案例,感受数据和信息在学习、生活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培养信息意识及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数据与信息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1.技能准备(3分钟)
师:
课前的基础测试表明,我们对“数据与信息的含义及相互关系”认识不足。
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个重点开展教学。
为了帮助大家整理知识与概念,老师在学生机上安装了思维导图工具软件,下面将基本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大家。
请大家调整教师的屏幕广播窗口到合适大小,边看老师演示,边学软件操作。
学生调整广播窗口,启动思维导图软件,调整窗口到适当大小,观察演示并操作。
教师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基本操作,以及导出思维导图、提交作业的方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及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一种数字化学习工具,以便拓展到其他知识学习中。
2.问题导入(3分钟)
谁能说出“334554321123322”这串数字的含义?
生:
不确定,可能是图书编号、快递单号……
如果把它们整理成“|3345|5432|1123|322-|”呢?
生:
这个应该是简谱。
哪位同学能把这段乐谱唱出来呢?
我会!
33455432……这首曲子是《欢乐颂》!
教师小结:
开始那串数字,我们不能确定它的含义,它只是数据。
当我们对数据进行一些处理和解释后,就能获取其中的信息。
而且,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例如没有简谱知识的人是不知道这些数据的含义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个重要概念:
数据、信息和知识。
导入问题看似简单,却可以把学生直接带入到本课的知识情境中。
从没有格式的原始数据,到经过处理的有格式数据,再到学生唱出《欢乐颂》的简谱,这是一个从“无意义的数据”到“有意义的信息”的认识过程。
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过程中还运用到了知识。
3.新课讲授(32分钟)
(1)数据、信息和知识(15分钟)
前面大家已经学过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信息呢?
课本上给出了多个定义,目前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定义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内容。
”
谁能把上述定义的主谓宾概括地说出来?
信息是内容。
很好!
我们可以从定义看出,信息的本质是指内容,而不是指物质或载体。
那段简谱
就是数据,也是载体,而它所承载的信息就是《欢乐颂》。
谁还记得其他的定义?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说了,“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对的!
而且信息量的大小可用消除不确定性多少来表示。
数学老师给你们上了一节课,每位同学接收到的信息量一样吗?
为什么?
生1:
不一样。
有些人预习过了,已经会了,信息量就会小一些。
生2:
有的人没听懂,信息量也会少些。
大家说得对,每个人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因而感受到的信息量也会不同。
其实,老师上课传授的是知识。
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学到的知识也会有欠缺。
那么,数据、信息和知识究竟如何区分呢?
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大家看图1,找出其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
每一个化验项目都用数据显示,将化验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不在“参考范围”的项目会有“报警”信息,说明这个指标是高了(H),还是低了(L)。
是啊,我们都能从这张化验单获取数据和信息,但我们依然不能判断这个人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缺乏医学知识!
医生之所以能够快速地诊断病情,依靠的是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老师再举个例子说明。
苹果下落和其他自由落体现象,是客观事实,属于数据范畴。
科学家们观察到这些现象并推测出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可以将它归结为信息。
而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则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演算和天文学观测(信息)基础之上,属于知识的范畴。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人造卫星环绕地球飞行所需要达到的最小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并设计建造了能够达到这一速度的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大家都听说过知识经济、知识创新吧?
这说明“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
民,我们的职责就是从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汲取知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接触到能够说明从数据可以获取信息,再转化为知识的类似的例子?
有一组数据是“345681051213”;
它蕴涵的信息是,“有三个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3、4、5,6、8、10,5、12、13,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它们边长的关系是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从中可以归纳出的知识就是数学界著名的勾股定理。
跑步时手环中记录的是运动数据;
用手机APP可以获取运动时的心率、步数、距离、路线等信息;
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属于知识层面,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心率上限,运动时心率一旦超过上限,手环会报警或震动。
生3:
每点一份外卖,就会增加一份交易数据,保存在外卖平台软件中;
客户在外卖平台上能够看到外卖的销量和客户评价,可以参考这些信息决定是否购买;
知识呢?
老师来补充一下,外卖平台对整个外卖交易流程的设计需要运用商业及软件知识,根据用户的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适时推送商品及优惠券,也要用到统计、销售知识等。
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从学习、运动到生活,我们身边的数据无处不在。
数据处于金字塔的底部,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数据”上,学习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也为下一环节数据的学习做铺垫。
显然,从学生已知的信息概念入手会比较顺利。
先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是内容,信息的载体则是数据。
然后再通过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再次区分数据和信息,并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DIKW关系模型更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些概念之间的递进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间关系的理解。
(2)数据的概念及特征(15分钟)
首先学习数据的定义,“数据是描述事物状态的原始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例如,数值、字符、图像、音频、视频等都是数据。
”接着,我们一起讨论图2中的例子,列举这些数据描述的事物、承载的信息、采用的工具以及数据类型,加深对数据定义的理解。
(师生讨论完成表1)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是否能用一句话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承载的内容。
也可以说,信息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数据的特征。
其一,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状态的,一般以集合形式出现。
例如,身份证上面的所有数据(姓名、性别、住址等)就是描述某个人的数据集合。
其二,人们一般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信息,甚至知识。
例如,上页表2记录了三位高一男生的体重和身高,如果要了解他们的体型是否正常,可以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提供的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计算出BMI指数,再与高一男生的正常指数比较得出他们的体重等级。
(高一男生的正常指数为16.5~23.2,高一女生的正常指数为16.5~
22.7。
)
请大家使用系统中的“计算器”,计算一下自己的BMI指数,了解自己的体重等级。
学生活动:
使用计算器工具,计算BMI指数,判断体重等级。
知道了自己的体重等级,就能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例如,超重的同学如果要科学减重,就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和方法,请同学们自行研究。
这个环节着重讲解数据的概念和特征,首先通过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5个数据实例,结合信息讲解数据概念,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数据的集合特征可以直接从数据的概念中推论而来,数据的可处理特征则通过体质数据的计算来说明。
体质数据的计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状况,也为第二课时“身边的数据”做了铺垫。
(3)课后思考及作业提交(2分钟)
体质数据反映了健康状况。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
它们反映了什么信息?
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节课时间有限,请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一起分享“身边的数据”。
课后思考:
列举身边的数据及其作用。
作业提交:
请把这节课的思维导图通过学生端提交给老师。
4. 课堂小结(2分钟)学生作业点评。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理解了数据的概念
及其特征。
大家学会了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希望大家以后能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课是基于2017版课程标准的一节研究课,而且是到外校借班上课。
课前请该班学生做了一个基础测试,了解其知识基础,测试结果跟笔者自己的学生情况类似。
上课时,先通过问题引入,从学生已有的“信息”概念入手,借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辨析了数据、信息、知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能举例说明。
然后针对本课重点概念——“数据”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熟悉的数据实例,考察了数据的类型、描述的对象、反映的信息和使用的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了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另外,通过体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数据,为下一课时做铺垫。
整节课师生交互充分,学生参与度很高,提交的思维导图质量也较好。
本课在培养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方面均有所体现。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含义及区别,提高了信息意识。
思维导图的操作与应用,不仅教会了学生一种数字化学习工具,而且促使他们使用思维导图提炼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建构了知识体系,锻炼了信息技能。
借助DIKW关系模型,不但解释了数据、信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