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0064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手机号:

15000224073

得分:

英语欢及物构式J中动词的角色分类初探

摘要:

美国语言学家AdeleE.Goldberg提出英语的双及物构式本身含有独立于任何词语的意义,即“X致使Y获得Z”。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基本句子结构具有这样的意义?

这样的意义能不能涵盖所有同一构式的语句?

如果存在独立于词语意义的构式意义,那么由构式出发,反观动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本文试图在构式语法与认知语法的基础上,对英语双及物结构式中的动词做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归纳与分类。

关键词:

英语双及物构式构式中心意义原型动词作用力状态变化转移

0.绪论

美国语言学家AdeleE.Goldberg在她的专著《构式: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中对英语双及物构式(即双宾语构式)、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英语动结构式、英语way构式的存在、语义及其使用限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Goldberg认为,“英语中的基本句子是构式(独立于具体动词而存在的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的实例)”。

也就是说,诸如英语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构式、英语动结构式、英语way构式这样的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

其分析方法是基于Fillmore>

Lakoff等人对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

从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人们已开始重新关注具体句型的独特特征。

Goldberg提出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结构意义(主动形式)如下所示(V是一个非静态动词,OBL是一个方向性短语):

[SUBJ[VOBJOBL]]

她认为该构式的基本意义是“致使者论元直接致使主题论元沿着方向性短语指定的路径移动”,即“X致使Y移动到Z”,并讨论了该基本意义的各种扩展。

她指出:

很多动词在其他句型里单独使用的时候并不是使役动词,例如kick,但是,存在这样的句子:

[1]Hekickedtheballofftheplayground.

在【1】中,动词kick有了使役动词的属性。

她认为这是句子构型本身含有“致使”的意思,而动词本身的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

然而,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也未尝不可,即从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来分析该句型的基本意义,而不把这种意义仅仅归结为是构式赋予的。

分析过程如下:

除去该句型中的动词,剩下的是两个物体和一个表征方向性移动的动词短语。

根据Langacker提出的“典型事件模型”,动词就是使一个物体A(主语)和另一个物体B(宾语)间得以发生能量转换,从而使B的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

(《认知语法概论》)而在这个句型中,宾语在动词作用后的效果已经被给出,即产生空间或时间上的位移。

那么,既然宾语的变化方向已经确定,即是说明该动词施力的结果已经确定,而这一结果的原因只有由空缺的动词提供,也就是所谓的动词具有“致使”之意。

所以,通过分析该句型中各部分的语义,可以推导出这种句型中的动词只需要承担“方式”或“原因”的意义就可以了。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解释英语动结构的基本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后一种解释是通过增加词库的负担,赋予了词项义元格式的特征,也就是把“句法负担”向“词库负担”转移,即遵循“负担守恒”定律(principleofburdenconservation)(《语言学新解》),并不能动摇Goldberg的理论。

但笔者却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双及物构式,因为在这样的句子中,根据除却动词的其他成分(三个并列的名词X、Y、Z)并不能推导出动词要承担的意义,或者说并不能解释这个句型为什么必定已经隐含了“X致使Y获得Z”的意义。

因此,笔者对这一构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对该句型中动词扮演的角色的界定得出初步的结论。

1.语法构造的原型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法的构造意义必须运用原型范畴、认知模型、隐喻机制等认知方式来加以解释。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构造的中心成员是原型”(《认知语法概论》);

即与对词项意义的认识一样,对一个句子结构的意义的认识也是有原型存在的。

Goldberg为了确定双及物构式的最基本意义,曾做过一个非正式的实验:

她请了10位受试(非语言学家)说出无意义词语topamased在以下句子中可能的意义是什么:

[2]Shetopamasedhimsth.

6个受试认为这个动词的意义是give(给)。

同时,她认为这一事实不能简单归结为词语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因为可以出现在该构式中的其他几个词在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高于giveo根据Caroil,Dovies&

Richman(1971)《词汇频率手册》统计,在5,000,000词的语料库中,give出现了3,336次,tell出现了3715次,take4,089次,get5,700次,make8,333次(《构式: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如同Rosch(1975)对鸟的原型进行的鉴定实验一样,该实验证明了英语中双及物构式是具有原型意义的。

根据Goldberg的论述,英语双及物构式SV0Q中各个成分的原型意义被限定为:

1) S是意愿性施事者

2) (X是有生命体,且为意愿性受益者

3) 为具体事物

4) 01应领属。

2

但该构式通过隐喻生成了许多其他非中心用法例如:

[3]Heowesyoumuchmoney.(违背1)

【4】Happinessgavemealotofinspiration.(违背1)

[5]HisgirlfriendgaveTomapinch.(违背2)

[6]Thepatientgaveheraheadache.(违背3)

[7]Thesaucegavethedishsomeflavour.(违背2)

[8]Tomgavehisgirlfriendaninsult(违背4)

(《认知语法概论》)

由此原型,我们的确可以推出整个双及物构式的意义。

但鉴于其由隐喻生成的反例的普遍性,仅仅靠这一认知原型来推导是不充分的。

所以英语的双及物构式本身必须具有独立的原型意义,即Goldberg实验所得的结果,该结构隐含“X致使Y获得Z”的中心意义。

但这个原型是否也有非中心用法呢?

笔者将在下一个章节进行讨论。

2.英语双及物构式中动词的类别的讨论

2.1前提与假设

如果要探究原型形成的原因,要从语言使用群体的文化背景、认知环境以及认知心理等角度去探究,就好比讨论为什么robin在西方人眼中是鸟的原型一样,需要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认知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在此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在此我们只能“曲线救国”地来分析英语双及物构式中动词承担的意义。

首先,除去动词该基本句子中还剩下三个名词:

X在主语位置,Y是其中一个宾语,Z是另一个宾语。

在此我们不得不引入一个前提,即X通过动词对Y和Z的力的作用是不均衡的,Y和Z之中一定有一个比较被侧重,否则这个句型就会变成XYandZ.

那我们假设Z收到的作用力最大(最多或最直接),即X可以通过该动词改变Z的根本属性;

而Y相对的受到的力较小(较少或较间接)。

接下来,我们要就要以此开始讨论在动词作用前与作用后这三个物体(为了防止过于狭隘地推导,不明确这三个物体有无生命)的状态变化。

(该部分讨论的动词均为及物动词。

)2.2对Z在动词作用前后的状态变化的讨论

先分析Z,因为它是有可能产生质的变化的对象。

所以对Z的分类从最基本的存在性入手。

1) Z在动作发生之前不存在,之后存在。

即该动词含有“创造”义。

例如:

create,build,bake,make等。

而我们发现这些动词分别都可以接双宾语(例句来源:

OxfbrdAdvanced

Learner'

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

[3]Hewascreatedabaronetin1715.

【4】Davidbuiltusashedinthebackyard.

【5】I'

mbakingAlexacake.

[6]Shemadeusallcoffee.

2) Z在动作发生之前已经存在,之后依然存在。

这一分类的讨论比较复杂,将在稍后对Y、X的状态分析中进行详细讨论。

3) Z在动作发生之前不存在,之后依然不存在。

也就是说,Z实际上从未存在过,那也就不能作为一个施力对象来讨论了,故排除。

4) Z在动作发生之前已经存在,之后反而不存在。

即该动词含有“消灭”义。

例如:

delete,consume,eliminate,sacrifice等。

然而在语料库中,这些词并没有双宾语的结构。

2.3对y在动词作用前后的状态变化的讨论

其次,分析Y的变化。

(以Z在动作发生之前已存在为讨论前提。

因为Y受到的力比Z弱,所以即使Z发生了质的变化,Y也不可能有相同的变化(因为只有一个动词,所以如果同时发生同种性质的变化,Y与Z就要用and连接),所以,Y发生的变化在这种句型背景下只能是和X、Z两者的关系。

1) Y仅与X发生关系变化。

这种关系的变化只要施力成功就会随即发生,即

X对Y施力,所以并不是关键的变量。

2) Y与Z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⑴二者之间在动作发生之前没关系,在动作发生之后有关系。

在此有必要引入X与Z的关系,为了讨论方便,以所属关系(允许通过隐喻而形成的所属关系)为标准界定两者关系的变化:

X与Z的关系变化

典型动词

之前Z属于X,之后无所属关系

Give①

之前Z属于X,之后Z属于X

Share②

之前无所属关系,之后Z属于X

?

之前之后均无所属关系

Grab③

⑵二者之间在动作发生之前有关系,在动作发生之后没关系。

Rob④

Delete®

①是典型的双宾语动词

②根据语料库,该动词不存在双宾语结构。

③可做双宾语动词,例句:

"

Letmegrabyousomefbod."

Tomsaid.

④不可做双宾语动词,只适用于句型:

rob/relievesbofsth,且介词of不可省。

⑤根据语料库,该动词不存在双宾语结构。

至此,基于对三个物体在动词作用下状态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的双及物构式中所允许的动词的分类:

1)"

创造”类:

如create,bake,make,build,cook,sew,knit等

2)“转移”类:

这一类别的动词繁多,因为其最符合Goldberg给出的这一构式的中心意义。

有“转移”具体物体的:

kick,hand,pass,poke,fling,toss,throw等;

还有“转移”抽象对象的:

permit,allow,promise,guarantee,owe等;

更多的是在不同语境中通过隐喻能“转移”不同性质事物的:

give,lend,leave,reserve,feed,allocate,bequeath等。

3)"

中介”类:

这种动词的主语只是一个传递的中介,如:

win,get,grab,earn等。

特别要提到的两类跟以上三种很相像的动词,但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别而不能被使用在双及物构式之中: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