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968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docx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二次复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虚拟情境的感悟迁移到现实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从名著中汲取养分,迁移学习、主动学习。

3.理解、体会哈尔威船长镇定勇敢、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所采取的措施,想想令自己感动的场面,简单地描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为什么视其为“一个伟大的灵魂”。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谈话:

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

大家想一想,结合

二次复备

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3.导入课题:

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3.以“雨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及创作风格等。

三、合作探究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合作读书:

(1)根据预习的

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记一下。

(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

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3)相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二次复备

4、解疑分享

1.解决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一疑难字词。

2.反馈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升华

 谈话:

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

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

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6、课末检测

(一)比一比再组词

例()秩()淹()

列()秒()掩()

(2)多音字组词

()()

难薄()

()()

(3)填空

二次复备

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雾海夜航,后来,哈尔威船长,最后。

七、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8、板书设计

起因:

“诺曼底号”海夜航

诺曼底号遇难记经过:

船遇难,船长救人

结果:

船长以身殉职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复述“诺曼底号”遇难记。

2、细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2.反馈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见。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

哈尔威船长

想的是什么?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出“如

二次复备

果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

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

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

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①“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

”他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他怎么会忘了自己?

  ②“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

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一部分对话,反复阅读体验,然后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透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用对话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③“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

二次复备

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写“雾”:

“大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

“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

面对这“沉进大海的雕像”,怎样理解获救后的人们的心情?

3、拓展延伸

本文中人物的对话为什么都是短句?

给人什么感觉?

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

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大雾弥漫”到“阴惨惨的薄雾”,记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4、课末检测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耸立屹立

1.哈尔威船长()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大家。

2.“东方明珠”电视塔()在黄浦江边,引来无数游人参观。

(二)扩句

船长驾驶着“诺曼底号”。

5、总结收获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二次复备

6、作业布置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吧,请写一写。

7、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

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

纹丝不动

二次复备

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期末考试四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

90分满分:

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wānyánjiànkānɡliúchànɡmǐnruì

shuàilǐnɡfēixiánɡjìnɡpèixīshēnɡ

 

二、我会给带点的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3分)

扎()针编扎()挣扎()

避难()困难()难()民

三、读句子,给带点的词语换一个近义词。

(4分)

1.一个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生命。

()

2.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

3.疾病夺走了母亲的生命,我十分悲伤。

()

4.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

四、补充词语,并分类写下来。

(4+4分)

()地而起狼()虎咽波()壮阔争先()后

()无其事花()叶茂清()见底一丝不()

描写景物的:

描写人物的:

五、选择用“信”字组成的词语进行填空。

(不重复)(4分)

深信诚信自信坚信

我是一个()的人,做人非常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追求才有希望,有追求就有成功,我对此()不疑。

六、仔细分辨,请选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6分)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特殊含义。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1.我常常想起爸爸说过的话:

“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

2.他嘲笑你的手太“巧”了!

()

3.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七、按要求写句子。

(8分)

1.为了画好金鱼,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

(用“因为……所以”改写句子)

2.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几场春雨过后,成群的竹笋就从土里探出头来。

3.听了母亲的话,温暖与幸福充满了我的心里。

(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4.他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八、日积月累。

(10分)

1.水滴石穿——

2.请写出一句反映农时或气象的谚语:

3.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知道说过:

.

4.古代诗词,让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白居易为我们勾勒了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

“,月明荞麦花如雪。

”范成大描写的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意趣横生:

“童孙未解供耕织,。

5《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课外你还阅读了《》等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

九、阅读天地。

(19分)

(一)课内阅读。

(8分)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的生命体现出()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已活得更加()。

1.请按原文填空。

(2分)

2.本段文字选自《》,作者是。

作者从飞蛾求生、砖缝瓜苗和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3分)

3.请写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

(二)课外阅读。

(11分)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星期天我去美国友人家里玩,喝完饮料,顺手将空罐扔进了垃圾袋。

“不,不,别丢掉,放杂物间那个硬纸箱里去。

今天是星期天,他们会来收的。

”朋友说。

“谁?

”“两个男孩子。

过了大约一小时,有人敲门,一个男孩的声音:

“可以进来吗?

”朋友应

(yīnɡyìnɡ)声道:

“进来吧。

”听见他们熟门熟路地进了杂物间,又听到叮叮当当一阵空罐儿响。

朋友与我在屋里聊天,全然不介意小家伙们在杂物间里折(zhēzhé)腾。

十分钟光景,孩子们在外屋喊了声:

“谢谢啦!

再见。

”接着传来轻轻的关门声。

我忍不住好奇,走进了杂物间。

几个曾装满空罐儿的硬纸箱空了,一个摞

(1uònuò)一个地放得整整齐齐。

我推开大门,路上走着那两个小男孩,大的14岁左右,在推一辆装了不少空罐子的手推车;那个小的大约只有10岁,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

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已经有一年多了,()是刮风下雨,()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

”我知道回收这种空罐子不会比在中国更赚(zhuàn

zhàn)钱。

“是卖不了多少钱,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这钱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

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

“这能行吗?

”“不知道。

”他把一个刚喝完的易拉罐放进了一个硬纸箱,“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法定驾驶车龄时就能买上车了。

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那小的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一边叽叽喳喳与在后

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

突然,我涌上一个念头,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

“嗨,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

1.认真读短文,用“——”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

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里。

(2分)

尽管……还是无论……还是……

3.“介意”的意思是。

(1分)

4.短文主要讲哥儿俩想用买,就利用每个星期天

(3分)

5.你从作者称呼哥儿俩“小家伙们”到“男子汉们”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说“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如果让你来给小哥俩这辆车起个名字,你想起什么?

(3分)

十、习作天地。

(30分)

上文中收易拉罐的小哥儿俩是不是值得我们夸赞和学习呢?

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不错的小伙伴。

他们有的助人为乐,有的性格开朗,有的勇敢坚强,还有的在音乐、美术、小发明、小制作等方面有特长……请选择一位夸一夸。

要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