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964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6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45题

方剂学45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B型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容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1005或1006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容:

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容: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

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

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2)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七)病机

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容: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

(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容

气的失常:

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

血虚、血瘀、血热;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失常病机

(1)津液代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失常病机的容:

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生"五邪"病机

(1)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生"五邪"病机的容:

风气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生、津伤化燥、火热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

(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容:

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

(1)脏腑病机的概念、脏腑病机学说的形成及沿革。

(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血肝阴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八)防治原则

1.预防

(1)未病先防:

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则

(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

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围;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围: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4)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围。

"壮水之主,以制,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5)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1~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本题型为最佳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

3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本题型为配伍选择题,A、B、C、D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

41~6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本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容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1005或1006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698中医综合

(中药学)

《中药学》部分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

麻黄、桂枝、紫、生、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

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

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

独活、木瓜、威灵仙,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

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

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蒿、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

附子、干、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

(8)理气药:

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

山楂、莱菔子、鸡金。

(10)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紫菀、白果。

(14)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15)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16)开窍药:

麝香、石菖蒲。

(17)补益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蛤蚧、冬虫夏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