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957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试题8.doc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物理2011.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3大题,34小题,总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符合.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相同方向和不同大小的力,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A.作用点   B.方向  C.作用时间  D.大小

2.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食用油B.酱油C.白酒D.水

3.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B.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C.输电导线的内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D.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4.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

5.如图,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

重10N,托盘中物体重3N,物体A刚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用水平向左力的F拉物体A使其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大小为

A.6NB.4NC.3ND.0

6.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骑白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8.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则他们测量出的大气压强最接近于

A.

B.

C.

D.

9.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请你判断这两种情况下,木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

B.f甲

C.f甲=f乙

D.f甲≤f乙

10.严寒的冬天,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较小B.导热性好C.隔热性好D.导电性好

11.家用的手摇晾衣架如图所示,它实际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成的滑轮组,假设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00N,则静

止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

A.100NB.50N

C.25ND.20N

12.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严重变形。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温度、状态及▲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物理属性.

14.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

15.机械钟表的发条是利用了材料的▲.玻璃、陶瓷易碎是因为这类材料没有▲.(选填:

“延展性”、“硬度”、“弹性”)

16.小明同学发现家里的电风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往往带有一些灰尘,其中一个原因是▲,使得扇叶容易吸附灰尘等轻小物体.

17.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液体上方气压越大水的沸点▲.

18.如右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

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

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

璃管内水柱的高度▲(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其原因是▲.

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的测量▲仪器.

19.如图所示,A、B是分别盛有适量的未知液体和水的相同容器,底面

积均为100cm2,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一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

两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均没有沉入容器底部且排开未知液体和水的

体积分别为20cm3和18cm3.则A容器中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小球静止在B容器中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了▲Pa

(小球放入容器中时均无液体溢出).(g取10N/kg)

20.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5N,将其全部浸没水中时,它排开的水的重力大小为15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N,放手后物体上浮到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N.

21.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22.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

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

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

擦力为▲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

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N.

23.0.5dm2的面积上受到25N的压力作用,所产生的压强是▲Pa,若保持压力不变,产生5×102Pa的压强,则受力面积应是▲dm2.

24.某中学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国旗的重力,旗杆末端的定滑轮可以改变▲.

三.实验与解答题(第25、26、27、34每题6分;第29、30、33每题4分;第28题9分;第31题2分;第32题5分.共52分.)

25.

(1)如图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为使杠杆OA保持静止,画出在A点所加最小力F1的示意

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

(3)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面上,

欲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

出最合适的绕线方法.

26.小明同学选用托盘天平、小刀、刻度尺等器材,测定马铃薯的密度,

(1)用小刀将马铃薯削成边长为4cm的正方体,其体积是▲cm3.

(2)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处.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写字母代号).

 A.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B.向右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马铃薯放于左盘,向右盘添加砝码

(3)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往左盘放入削好的马铃

 薯;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

 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马铃薯的质量是▲g,密度是▲g/cm3,合▲kg/m3.

2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

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选填“考虑”、“不考

 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

 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

 作:

▲(选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

 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

 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28.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步骤▲与▲可得: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并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有关,且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

该现象表明:

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有关.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米了,这是利用增大▲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29.我们在探究问题时,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等重要实验方法.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

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

这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30.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如果两力方向相同,其作用效果相当于只受一个F=F1+F2,我们把F叫做合力,F1、F2叫做分力.小明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存在F等于F1+F2的关系呢?

于是他应用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

(1)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从B处伸长到C处,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应使橡皮筋▲,记录此时F的大小.

(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

  

(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