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改动,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远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
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在这一《导则》中,国家文物局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力度,科学合理开展开放使用活动,明确开放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及发挥其社会价值。
《导则》特别强调,加大开放力度的适用对象为所有文物建筑,其中提到“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并提出“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对公众开放”,一言以蔽之,国家文物局的态度十分明确——文物建筑要开放,不论现状如何,最终都要尽可能开放。
从社会文化效益的角度上看,这无疑是一件利远大于弊的好事,值得我们为此欢呼,同时也需要各地文物建筑工作者的大力落实。
文物建筑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
主要说来,无非是两点。
第一,文物建筑本身就是有着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考古价值,不少文物的建筑结构,就是传统建筑工艺的实体文献材料,而名人故居中知名历史人物的生活痕迹,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第二,文物建筑也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功能,历久弥新的文物建筑,可以向今天的人诉说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传承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进一步向国内外的广大游客传播这些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激发文化活力。
一处文物建筑如果不能开放,就意味着它只能实现第一种价值,而无法实现第二种价值,这无疑令人惋惜。
过去,由于文物保护技术不成熟,相关资金不充足,有些文物建筑就连修缮维护都很困难,确实难当开放之任。
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故宫,也因为人力不足、修缮不充分,有很多宫苑不能开放,但是,随着我国不断走向富强,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也日益增大,国内外的考古和文物保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确实可以为以前不宜开放的文物建筑在过去几半里。
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这一方面的成果,故宫首次开放慈宁宫和东华门城楼、北海公园首次开放漪澜堂建筑群……《导则》的出台有望加快全国上下进一步开放文物建筑的步伐,很有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部分文物建筑不是因为难以修缮维护而不能开放,两是因为遭到了某些单位的长期占用。
而无法对外开放。
以往,这些单位在被要求腾退时,往往声称“条件不具备”,但《导则》的出台直接粉碎了这个借口。
以后,占用单位从文物建筑中撤出,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不会再有“条件具不具备”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让既得利益单位把文物建筑“还”给公众并不是那么容易,其中还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归根结底,开放的文物建筑,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社会价值。
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是对它的最大的尊重。
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出许多努力。
《导则》的出台,为文物建筑的开放工作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一天,我们将能够畅游所有文物建筑,感受其中的历史情怀,传播其中承载的经典文化。
(摘编自杨鑫宇《让文物建筑“活”起来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
1.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导则》强烈要求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力度。
B.《导则》表示,若能明确开放使用的原则和底线,充分保护文物建筑,则能完全体现出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及发挥其社会价值。
C.《导则》特别强调,加大开放力度的适用对象为所有文物建筑,所以国家文物局也明确表示,文物建筑都要尽可能开放。
D.开放文物建筑是一件利远大于弊的好事,有利于提高文物建筑的社会文化效益。
这需要各地文物建筑工作者的大力落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导则》引出国家文物局对开放文物建筑的态度,强调了开放文物建筑的重要性。
B.为突出开放文物建筑的重要性问题,文章从两个方面谈及了文物建筑的价值体现。
C.文章列举故育和北海公园的例子,说明《导则》的出台的确加快了开放文物建筑的步伐。
D.文章先说文物建筑要“活”,再说文物建筑为什么要“活”,最后说应该怎样“活”,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大,一些过去不适宜开放的文物建筑将有条件逐步开放,体现价值。
B.有一部分文物建筑,遭到某些单位的长期占用面无法对外开放,《导则》的出台将直接粉碎这些单位声称的“条件不具备”的借口。
C.不要指望既得利益单位会主动把文物建筑“还”给公众,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单位可能会从文物建筑中腾退出来。
D.文物建筑开放后,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社会价值。
如果未来有更多文物建筑得以开放,我们将有更多机会感受它们的情怀,传承它们的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北京四合院风情
林徽云
林语堂先生在《动人的北平》中写道: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
随着城市改建,老北京四合院消失得越来越多,只有少数一些片区被保护下来,有幸住过四合院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的好。
四合院通常门脸不大,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环境安静优雅,自然古朴。
院子通常花木扶疏,一到春夏就姹紫嫣红,温馨清香。
北京的大型四合院,像以前的王府和有钱的大户人家,院子里都要种牡丹、玉兰、海棠,春天就赏玉兰、海棠、牡丹、芍药,到了金秋则赏菊花、桂花等,像以前的恭王府、现在宋庆龄故居里的西府海棠,花开之时,如云蒸霞蔚,也算是京城一绝。
小户人家的四合院就没那么讲究,大抵牡丹、玉兰、海棠太贵气,普通人家压不住,多在院子里种些月季、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最常见的是丁香花,因为丁香极容易繁殖,春天从母株旁挖出从根部滋生出的小株另栽即可,即种即长。
北京丁香常见的有紫、白两色,丁香开花时花香馥郁,开花季节常常满院清香。
还有一种特别的丁香叫做“暴马丁香”,花期要比紫、白丁香的花期晚,五月中下开黄白色的花,“暴马丁香”算是佛门圣树,我国一些寺院中都用“暴马丁香”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所以把丁香种在院子里也算是有菩萨保佑、得道成佛的意味了。
老北京四合院讲究“天棚、鱼缸、石榴树”意境,院落搭建天棚,既可遮阴,也可观赏藤萝美景,紫藤多种在院子西南角。
春季开花时,芳香四溢,花呈坠挂状,花色以蓝紫色和淡紫色为主,花开时坐在紫藤架下赏花品茶,谈古论今,甭提多惬意了。
夏季炎热,骄阳似火,在藤萝架浓荫下乘凉,顿时进入清凉世界,暑汗全消。
南城宣武很多古代文人故居四合院里多有名藤,最著名当属纪晓岚故居门前的紫藤,紫藤为纪晓岚所植,已有三百年历史,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写到此藤:
“其荫覆院,其蔓旁引。
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老舍先生在纪晓岚故居改造的“晋阳饭庄”吃饭时,也曾写诗云: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
四座风香厅几许,庭前十丈藤萝花”。
南城老区大杂院多,住的多半是小百姓,通常一个院子有好几家人杂居,大家挣钱不多过着平常生活。
日子平平淡淡也有岁月真情,平常邻里邻居互相帮忙,互相照顾老人孩子,没事串个门吃个百家饭。
大杂院里花木不多,多半有几棵槐树月季,各家堆积的杂物箱子和自行车占了院子的大半面积,院子里房间多半也没翻修,上洗手间只能去院外的公共厕所,洗澡要去公共浴室。
而东城西城一带的四合院经过现代化翻修,房间各种洗浴设备齐全,比高级公寓更好的是环境清幽,还有花木扶疏的大院子,地上的房间冬暖夏凉,透明大玻璃窗的采光特敞亮,廊柱上的雕花图案各异,精美异常,由专业技工绘制而成,绝非普通人家可有。
待到春夏,院子里玉兰海棠盛开,香气阵阵;待到寒冬,白雪覆盖,一片洁白衬着红墙碧瓦,腊梅清香阵阵,混着书香墨香沁鼻,这里文艺又清贵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皇城京味。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就直接引用林语堂在《动人的北平》中的文字来表现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B.文章点明了老北京四合院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饱含作者惋惜之情。
C.老北京四合院的门脸通常都不大,但人们大多会在院子里种植花草树木,四季景致不同。
D.北京南城老区有一种大杂院,小百姓常杂居其间,在平常生活中往往体现出邻里深情。
5.文中写纪晓岚故居的紫藤、老舍的诗有什么作用?
(5分)
6.简要概括文本中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习近平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他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政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个月后,习近平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到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年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多亲们是笑还是哭。
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政变。
在民生问题困中,国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习近平指出,换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塞”的冲刺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摘编自2017年3月11日“人才网”)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
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
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
这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
据了解,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
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
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
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
有一个单身汉被确定为“五保户”后,不愿住进养老院,而要求政府给他无偿盖三间砖瓦房,不盖就动用上访手段。
有一个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发后都是痛醉一番。
没几天就吃光花光。
由于低保成了“福利”,人人都想“争”,加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