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9191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6—2016)Word下载.docx

4

机制的创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票据业务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都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回顾和总结国际发达票据市场和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票据市场在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深化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立科学成熟的管理体制、健全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实现票据经营专业化和推进票据市场电子化等做法,都可以作为可资相互借鉴的有益经验。

下一步如何统筹把握票据市场发展的机遇,前瞻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认真思考和谋划未来票据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创新的路径进一步挖掘票据市场的综合潜力和投资价值,是业界共同面对和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票据市场的培育、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商业银行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在当前的票据市场环境下,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商业银行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小额票据融资的全部需求。

与此同时,众多个人投资者虽然有提高闲置资金收益的客观需求,却无法达到理财业务的初始资产门槛。

供需两方面的因素在客观上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互联网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环境。

互联网金融和票据业务的发展,一是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融资渠道,更为广泛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二是有利于引导民间票据中介从地下走到地上、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

三是有利于客观反映市

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便于市场发现中小企业的真实社会融资成本。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互联网票据业务中,由于票据的提供者与资金的提供者之间并没有真实交易背景、互联网平台良莠不齐、“跑路”与诈骗现象时有发生、平台公司本身办理票据业务的资质存疑以及监管处于完善进程中等原因,互联网票据业务本身仍然具有较大的风险。

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脱媒的加速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增长的速度将有所放缓,票据贴现规模的增长将趋于平稳,票据市场的创新和深化空间将不断扩大。

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票据业务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潜力。

同时,随着中国票据市场向纵深发展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将取得突破,票据市场的投资品种、参与主体以及市场容量将得到进一步扩充,中介机构的发展也将呈现规范化、专业化、互联网化的特征,票据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期,互联网票据业务作为一种新的票据业务经营模式,将在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下健康发展,形成对国内票据市场的有效补充,更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小额融资需求,在深化票据市场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商业银行经营创新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在以往的工作和研究中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票据市

场发展,有幸参与和组织了相关票据业务的一些改革和创新活动,为中国票据市场的深化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会和感触良多。

此次充分利用《财经》研究院这个平台,组织业内一线资深专家和业务骨干撰写了这份研究报告,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由于时间有限,报告中的有些观点不尽准确,供关心国内票据市场建设和票据业务发展的各界人士参考。

杨凯生 许善达

目 录

一、中国票据市场概述 1

(一)票据市场概念 1

(二)中国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 2

(三)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基本历史阶段 2

二、中国票据市场现状 6

(一)中国票据市场现状 6

(二)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特点 9

(三)互联网金融下的中国票据市场发展 14

三、中国票据市场结构分析 15

(一)中国票据市场主体分析 16

(二)中国票据市场供需分析 19

(三)中国票据市场的市场环境分析 21

(四)中国票据市场在互联网业态下的市场新环境 23

四、中国票据市场的制度环境 28

(一)中国票据市场的监管体系 28

(二)中国票据市场的制度环境 31

五、国际票据市场发展经验分析 39

(一)国际票据市场发展情况 39

(二)国际票据市场发展的特点 42

(三)对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启示 43

六、中国票据市场投资价值与风险分析 45

(一)中国票据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45

(二)中国票据市场投资的风险分析 48

七、中国票据市场投资价值展望 54

(一)中国票据市场供需展望 54

(二)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展望 54

(三)中国票据市场业务创新趋势 55

(四)票据中介的发展趋势 56

一、中国票据市场概述

(一)票据市场概念

票据的历史源远流长。

世界上最早的票据诞生于我国的唐宋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华人华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我国的票据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类,其中汇票又可以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由于本票、支票及银行汇票的功能仅限于支付结算,并不具有融资功能,所以一般所说的票据业务是指商业汇票业务,我国票据市场交易的基础产品也主要是商业汇票。

按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009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上线运行,电子商业汇票诞生,从此我国商业汇票具有纸质与电子两种形态。

票据市场是以票据为交易工具的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是直接联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枢纽,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票据市场作为信用工具流通的场所,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为票据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而且集中了生产、供给、交易信息,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使得票据更易为人所接受。

根据票据行为特征及市场功能的不同,票据市场可以分为一、二、三级市场。

票据一级市场即票据的发行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票据作为一种信用凭证诞生,实现的是因商品交易关系而产生的支付和企业间的结算功能,并为以后的流通打下基础。

票据发行包括票据签发和承兑两个环节。

票据二级市场即票据的流通转让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实现的

59

是票据的流通、权利的转让以及市场信息的反馈等功能。

票据二级市场是票据流通关系人、投资机构、市场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的场所。

票据二级市场涉及的基本交易行为包括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等。

票据三级市场即票据的再贴现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票据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和载体发挥着传递货币政策导向的功能。

再贴现市场是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进行票据交易的场所,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业务向人民银行获取融资,人民银行通过调控再贴现政策实现货币政策传导。

票据三级市场的基本交易行为是再贴现。

(二)中国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汇票(目前市场上主要流通的纸质商业汇票最长期限为半年,电子商业汇票期限最长为一年)为交易工具,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票据市场为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融资途径,直接联系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货币市场中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子市场之一。

(三)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基本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票据市场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82-1988年,试点与起步阶段。

我国的票据业务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9年,人民银行开始批准部分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

1981年,为了防止企业间赊

销、相互拖欠,上海率先推出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

1982年,人民银行倡导推行“三票一卡”(即汇票、本票、支票和信用卡),可以说是我国票据市场的开端。

之后,人民银行将上海的经验推广到重庆、河北、沈阳等地,并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

1986年,人民银行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十个城市中国工商银行系统内推广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

同年,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首次开办再贴现业务用于支持商业汇票业务,但商业汇票依然不得流通转让。

198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银行结算制度,取消了银行签发汇票必须确定收款人和兑付行的限制,允许一次背书转让,试办银行本票等。

第二阶段:

1994-1997年,法规建设阶段。

1994年下半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在“五行业、四品种”(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铁道和棉花、生猪、食糖、烟叶)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第一次安排100亿元专项再贴现资金,将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运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

199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式实施,对规范票据行为、保证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票据市场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1997年,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暂行办法》,之后又颁布了《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与再

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加强了对商业汇票业务的宏观管理和制度建设。

第三阶段:

1998年-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票据市场发展。

1998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 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并三次下调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票据市场的价格更加灵活;

1999年,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扩大了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和范围,简化和改进了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再贴现业务的操作体系,加快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建设。

2000年,人民银行出台降低再贴现利率等优惠政策措施,批准成立国内首家票据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

2001年,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的通知》,再次强化了增值税发票作为真实贸易票据判别标准的权威性。

2005年9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汇票真实性交易关系的审查、查询查复方式和票据质押的相关处理问题等进行了明确规范,规定了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不再审查票据的交易背景材料,大大促进了转贴现与再贴现业务处理效率的提高。

第四阶段:

2013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与票据业务相融合的阶段。

由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能覆盖所有的金融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投融资平台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