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8911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道德经》中的“道”字文档格式.doc

Dao"

asthecenterofthisarticle,ithasbothextensiveknowledgeandprofoundscholarship.Heusedthe"

whichfromtheperspectiveofdialecticalmaterialismtoexplaintheuniverse,life,andsociety.Buthowtounderstandthe"

?

Whatthepracticalsignificancedoesithave?

Theseproblemsreflectinterpretationof"

byLaoZihimself,andthephilosophicaldepthwhatithas.Thisarticlewillexplainingthe"

fromthetextstructureandtheinterpretationbyLaoZi.

Keywords:

Dao;

LaoZi'

s;

Ancientwriting

引言

“道”字在《说文解字》中注释为:

“道,所行道也。

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

”[1]也就是说,“道”是指人们所走的的路,而路又分为四通八达的路和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路。

只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路才称之为“道”。

因此,现在我们对“道”字的解释多取自“行道”之“道”,比如:

道路一词。

这些都是取“道”字的本源意义。

但是我们忽略了“道”字的引申意义。

“道”字在后期更多的是代表世间万物所不确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人们无法把握和预知的。

从“道”字的文字结构来阐述其意义。

“道”字的文字结构可分为“首”和“辶”两部分。

这两部分在《说文解字》中都有明确的解释。

“首”字在《说文解字》中注释为:

“首,同百,头也,象形。

”如何理解这句话。

举个例子,在研究一个对象的过程中,所把握的主体就是对象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这个对象的“头”,这是研究的中心和通过这个中心向外延伸研究的关键。

因此,“头”具有这个对象的抽象的象征和代表意义。

“道“字的文字结构中的另一个部首是“辶”,“辶”在《说文解字》中注释为:

“辵,乍行乍止也。

从彳,从止。

”“辵”字的基本字义是走走停停、跑,是个动词,有表示运动的含义。

既然是表示动作,那么它就有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的意义。

在空间上,所研究的对象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在时间上,研究对象具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表现方面。

因此,研究对象应该从对象过去的轨迹,现实的客观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入手。

那么,一个表示动作,具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意义的“辶”字和能够有抽象的象征和代表意义的“头”字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道”字,就可以理解为:

“道”是用从对象的运动发展过程中过去的轨迹、现在的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研究所考察对象的方法。

因此,“道”在本源意义上代表的是“路”,在延伸意义中,“道”是运动的,规律的。

一《道德经》之“道”

“道”这一范畴得到深刻的阐释,是从老子开始的。

老子将“道”做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

《道德经》全文共五千余字,而“道”字共出现过七十三次。

这七十三个“道”字,代表了天、地、人中三十六种不同的“道”。

对此,以下将对各章出现的“道”字进行具体的分析:

1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和第三个“道”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第二个“道”是指解说、表达的意思。

第一章综合所指为宇宙之道。

2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指原理、原则。

这章是指事物遵循的原则。

3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这章是指“无私”的原则。

4九章:

功成名就遂身退,天之道

“道”,指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自然规律的道理。

这章是指效法天道。

5十四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两个“道”,指“道”的规律。

6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保此道者不欲盈……

这两个“道”指得“道”之人。

这章是指修道的人。

7十六章:

…知常客,客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这两个“道”指自然之道。

8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大有为

“道”,指社会制度和秩序。

这章是指政治之道。

9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道”,指世间规律。

这章是指道所具有的形体。

10二十三章: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之

这三个“道”字都是指人道。

这章是指“无为”之道。

就是说人们应遵循或引导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1二十四章: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不处

这两个“道”字都指道理。

这章是指人应该具有怎样的“道”。

12二十五章: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四个“道”指包含天、地、人的大道。

这章是指“道”与万事万物的关系。

13三十章:

以道左人者不以兵强天下……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亡

这三个“道”字指“人道”。

这章是指应该怎样运用“道”。

14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指“人道”。

这章同样是指应该怎样运用“道”。

15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这两个“道”字指“道”的本源。

这章是指用现实事物比喻“道”。

16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道”,指道理,这里指世间万物的“道”。

这章是指的是宇宙之道

17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谈乎其无味。

“道”,道理。

这章是指无法用语言来具体的表达“道”。

18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指道的本源,这里说“道”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无为之道。

19三十八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这两个“道”指道理,德行。

20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两个“道”指万物的“道”。

这章所指的是用之道。

21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类道若数……道隐无名。

夫为道,善贷且成。

这九个“道”字指道的理论。

这章指的是行道与修道。

22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指天下万物之道。

这章指的是道的自然过程。

23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道”,这里指治理天下的人道。

这章是指人之道。

24四十七章:

不窥牖,见天道

“道”,指自然规律。

这章是指感应之道。

25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指自然之道。

这章是指如何修道。

26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富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处之,长之育之,亭之蜀之,美之覆之。

“道”,指万事万物的道。

这章指的是道与德的关系。

27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最,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道”,指道路,这里引申为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

这章指的是道与世人的关系。

28五十五章:

心使气日强,壮者亡,谓之不道,不道早亡

这章指的是精神思维之道。

29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之道。

这章指的是长生之道。

30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位天下……

“道”,指施行的人道。

这里指取政治之道。

31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道者何……

“道”,指万物的本源。

这章指道为万物的根本。

32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道”,指人道。

这章指的是政治之道。

33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似不肖。

“道”,指“我”懂得的道理和所具有的德行。

这章是指修为之道。

34七十三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这章是指天之道。

35七十七章:

天之道……天之道……人之道……唯有道者

前两个“道”指自然规律,后一个“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规律。

这章指永恒事物具有的“道”。

36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这章同样指永恒事物具有的“道”。

37八十一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一个“道”指自然规律。

后一个“道”指圣人的行为准则。

这章是指天人合一之道。

在七十三个“道”只中有七十二“道”是名词,一个是动词。

但是每章所蕴涵的却是不同的“道”。

老子通过这七十三个“道”阐述出了三十五种“道法”,这三十五种“道法”归根结底所表述的是宇宙、人生和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即道家所说的“天、地、人”

二《道德经》之“道”的内涵

老子以“道”阐说宇宙人生和社会。

老子认为,“道”是虚无的,不可以被感觉到的。

客观上说,“道”是老子在思考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物体,具有他所研究对象的抽象代表意义。

虽然“道”是虚无的,但它却是世间万物的本源。

《道德经》第一章中说: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2]。

第二十五章中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3]。

这里是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出现之前就有了,我们感觉不到它,但是它却是循环发展的,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又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

由此可以看出,老子认为,我们在任何时间所看到的世界状态都是道在不断演化后的产物,由虚无的东西演变成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现实事物。

“道”是虚无的,是没有名字可以表述它的,但是老子为了阐述它,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或者叫它为“大”。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

道,强为之名曰:

大。

”[5]“道”既然是虚无的,那它也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

它有别与任何具有时间可空间性的物体。

具体事物都有明确的规定性。

而“道”不同,它是循环发展的,没有一定的规定性。

老子认为“道”存在于虚无间,“而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6]我们看不到它,听不见它,摸不到它。

这就是“道”的虚无表现。

这说明,道是无形无象,人的感官无法把握的。

老子说:

天下的万物都是从有生成的,但有却是从无生成的。

老子所说的无,也就是道。

综合所说,道的本身是无名,无形,无象,是无,是虚。

虽然“道”是虚无的,无法感觉到的,但是从“道”衍生出的万物却是我们可以感官和把握到的。

在《道德经》中。

老子把“道”阐述为三个方面,即宇宙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