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88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

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

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

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

独立操作。

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

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

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

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

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现在我就结合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向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各位老师进一步熟悉初中物理教材有所帮助。

一、需要举例、记忆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要求:

掌握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机械运动; 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速度公式;知道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测量工具、误差概念;粗略估测时间、长度;会测量时间、长度、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要求:

掌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乐音,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噪声的控制途径;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要求:

掌握温度的单位——℃及其规定,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0℃、37℃、100℃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体温计;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水的熔点值;汽化、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的方式、液化的方法;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蒸发快慢的因素;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雾、露、霜等自然水现象的成因。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要求:

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反射定律(三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四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颜料的三原色(两个三环图);这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的内容,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求:

掌握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透过透镜的光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它们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2f>u>f、u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要求:

掌握质量及单位,质量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变化,质量的测量工具;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水的密度值;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密度定义式;用量筒测固体、液体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要求:

掌握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实例;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要求: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几个力平衡,物体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测量方法,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求:

掌握压力,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及其原理;液体压强规律及公式;大气压强及实例,大气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度、天气); 标准大气压;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要求:

掌握浮力,浮力的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表述(F浮=G排=ρ液gV排)、使用范围;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及实例。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要求:

掌握功的定义、单位;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功的二要素;功的原理;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功率定义式;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要求:

掌握杠杆的定义,杠杆中的几个名词,三种杠杆及其特点;杠杆平衡及其条件;杠杆示意图;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斜面;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斜面越长越省力;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定义、大小范围、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定义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关系式。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要求:

掌握纳米技术应用;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及种类;扩散现象及范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传递,热量及其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及其特点;热量计算公式;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要求:

掌握热机,热机的能量转化,热机的种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燃烧及能量转化,热值及其单位;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要求:

掌握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单位、自由电子;验电器的作用;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规定;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图;常见的电源——电池、发电机;物质的导电性,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作用、区别;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强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工具;使用电流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要求:

掌握电压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常见的(36V、220V、1.5V)电压值,电源的作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用电压表测电压值;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半导体,超导现象,超导体;导电性,电阻的概念、单位,电阻器及其符号;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材料的定性关系;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作用、使用方法(4个接线柱);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及公式(仅限于两个用电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要求: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要求:

掌握电能及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电功及其单位,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电功定义式;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