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总结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总结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总结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是真的不知道现在的应用题要怎么样来教啦!
“解决问题”教学成为广大教师课改以来最感困惑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且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解决问题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某些弊端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
同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充实小学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
2000年修订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实验稿)“课程目标”提出:
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面对实际情景自己阅读、收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
是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
(二)数学问题:
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三)解决问题:
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首先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解决问题的实质是数学思考,数学地思维。
其次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
它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是新的,至少其中某些部分是新的,这些方法和途径是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
这种重新组合通常构成一些更高级的规则和解题方法,因此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外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第三数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直接用来完成同类学习任务,还可以作为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已有策略和方法。
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智能。
还有其它七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最核心的理念是新型智能观,它指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显然,这种智能观突破了传统智能理论多将智能视为人的抽象思维的局限,将智能与社会实践能力相融。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论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教育功能。
使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想,而能成为有科学依据的教育行为。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灵魂认为:
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学习。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学习理论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3、从学习心理学看解决问题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解决问题一般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或心理活动过程。
所谓解决问题指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程。
具体来说,解决问题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缺少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
数学解决问题过程必须经过下列四个步骤,即理解问题、明确任务;
拟定求解计划;
实现求解计划;
检验和回顾。
根据上述分析,数学解决问题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二)研究内容
1、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的现象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其次是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侧重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
4、在回顾基础上,分析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四、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
1、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座谈、书面小调查、分类整理。
2、学生之间调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策略。
(二)经验总结法: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更新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验,珍惜一切外出听课机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三)交流法:
定期(每月一次)开展10---20分钟的袖珍交流即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全方位、全空间、全员的互动式交流,及时汲取他人先进的想法和做法,丰富每个人的自我认识。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课题方案--付诸行动--及时反馈--合理调整--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案每一阶段实施的实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每一阶段进行论证(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使其合理化、科学化。
(五)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五、研究的措施
(一)、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由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计划订出每个月的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
课题组成员据此就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为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分类成立研究小组,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将课题组成员按年级分成三大组:
低段组(一、二年级),由李春招老师负责;
中段组(三、四年级),由谢小芩老师负责;
高段组(五、六年级)由古青云老师负责。
各组在研究同一内容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使研究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有利于科学的分析。
(三)、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
1、在教导处的支持下,把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列入了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活动中去,使课题的开展得到了保证。
开展每月一次的《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课题组成员思想汇集、思维碰撞、灵感顿现的场所。
在活动中,有互相传递自己的随想所得,有述说自己的疑惑和迷茫,也有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阐述……在这里,大家无拘无束传递着信息,交流着感受,滋长着智慧,丰富着经验。
2、聆听大家之言,丰富内涵。
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课题研究,最为缺乏的是教育理论。
为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经常请专家来校讲学,安排老师外出学习。
这为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3、及时实践,寻找差距。
我们的课题研究总是在学理论的同时边实践于课堂,为此,我们结合研究进程,执教了一些实验课,课后,我们还细细地对每一节课进行剖析,总结不足。
六、研究的成效分析
(一)、初步总结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者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解决问题看成一个过程,让他们以一种逻辑的、有序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总结了解决问题一般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字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
这一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
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2、选择计划
这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策略。
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实践、优化计划
在这一步,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实践,比较,优化。
有时,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几种策略并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操作,这时应尝试放弃或改进,最终得到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做法
一旦解决问题了,就应该让学生做下来,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在活动中自己的表现;
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