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8404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Word下载.docx

關鍵詞:

網絡事件、社會運動、文化分析、情感動員

楊國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亞洲與中東文化系副教授。

研究興趣包括社會運動'

新媒體社會學與文化社會學。

電郵:

gy2112@columbia.edu

The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andSociety.9(2009)

OfSympathyandPlay:

EmotionalMobilizationinOnlineCollectiveAction

YANGGuobin

Abstract

Internetincidentsareanewformofcollectiveaction.Theyareanintegralpartofthecountermovementagainstthe“greattransformation,,incontemporaryChina.Thisarticleanalyzesthemobilizationofinternetincidents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analysisinsocialmovementtheory.Itarguesthatthemobilizationofinternetincidentsdependsonthoseexpressiveformsandcontentthatmayproduceamonginternetuserssuchemotionalresponsesasjoy,laughter,anger,sadnessandsympathy.Theoccurrenceofinternetincidentsisthusaprocessofemotionalmobilization.Thisarticlerevealstwostylesofemotionalmobilizationthroughtwocasestudies.Theincidentknownas“ABloodyCaseTriggeredbyaBun,,representsahumorousstyleofemotionalmobilizationandistypicalofinternetincidentsinvolvingculturalissues.Theotherincident,knownasthe“Shanxiblackkiln,,case,representsmobilizationthatappealstothesentimentsofsadnessandsympathy,mostoftenseenincasesinvolvingvarioustypesofsocialinjustices.

Keywords:

Internetincidents,socialmovement,culturalanalysis,emotionalmobilization

引言

近年來,大陸的網絡事件(或稱新媒體事件)層出不窮。

有很多事件涉及重大社會問題,或引發廣泛的網絡抗議,或推動自發的公民行動,或波及主流媒體和國際媒體,在海內外產生很大社會影響。

有代表性的網絡事件包括「孫志剛事件」、「劉湧事件」、「寶馬事件」、「黑磚窯事件」、「華南虎事件」等。

本文認為,網絡事件的產生和擴散,所依賴的是能夠激發網民的嬉笑怒駡、喜怒哀樂等情感的表現形式和內容。

網絡事件的發生,是一個情感動員的過程,而傳統社會運動理論中的資源動員和政治過程的理論範式,並不能充分揭示網絡事件的動因和意義。

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從情感動員角度研究網絡事件,並試圖通過對網絡事件的情感動員的分析,揭示當代中國社會的情感結構。

作為網絡公民運動的網絡事件

網絡事件是勃興於中國大陸的網絡公民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網絡公民運動,是指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手段展開的公民集體行動。

新媒體的手段有多種,或通過互聯網來組織和動員網下的行動,或以網絡空間為主要陣地,在網上展開各種形式的抗議和行動。

以網絡為陣地展開的公民行動,包括各類網絡維權、網上反腐、網上簽名、網絡民間救助,以及眾多的網絡社區和博客作者所發起的大大小小的集體行動。

但社會影響最大的,是「網絡事件」。

網絡公民運動的發端與互聯網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保持同步,表現出相互促進,共生共榮的特徵(Yang,2003a)。

1994年大陸正式接通國際互聯網服務,1995年清華大學開通大陸第一個BBS「水木清華」。

之後,北大、南京大學、西安交大等校園BBS相繼開通。

1996年,幾大高校BBS的用戶通過網絡抗議和聲援等活動,參與了國際保釣運動。

1998年印尼對華人的暴行,引發全球性華人抗議,互聯網成為協調和組織的重要手段(Yang,2003b;

Wu,2007),其聲勢浩大,也波及中國大陸的網絡空間。

大陸網民在網上網下均有抗議活動。

九十年代規模和影響最大的網絡抗議,發生在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北約戰機轟炸之後。

當時的《人民日報》「網絡版」建起「抗議北約暴行論壇」,成為大陸網友抗議活動的主要陣地。

據稱「抗議論壇」在短短一個月內,上貼達到九萬條。

這次抗議活動之後,論壇更名為「強國論壇」,在論壇創辦一周年之際,註冊用戶達三萬個,頁面日訪問量達十萬,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全球中文論壇(盧新寧,2000)。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着互聯網在中國大陸的飛速發展,網絡事件更為頻繁。

研究者論及較多的有「邱慶楓事件」、「孫志剛事件」、「黃靜事件」、「劉湧事件」、「孫大午事件」、「李思怡事件」、「寶馬事件」等(彭蘭,2005;

Yang,2003c,2008,2009;

Zheng,2008)。

現有研究對網絡事件尚無明確的界定。

本文認為,網絡事件是一種新型的集體行動事件,既具有傳統抗議事件的特點,也有跟互聯網和新媒體密切相關的新特點。

因此網絡事件,亦可稱為網絡集體行動事件。

在社會運動領域,對於抗議事件的研究,一向側重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動態的過程(Olzak,1989),但近年愈來愈多學者開始關注事件對集體行動過程甚至社會結構的轉化作用(Sewell,1996;

Benski,2005;

Yang,2005),以及對參與者的影響(McAdam,1989;

Whittier,1995;

Yang,2000a;

Lee&

Chan,2008)。

本研究的重點是網絡事件發生的動因和過程。

1

網絡事件涉及的內容很廣,有的屬於文化表達和道德論爭,我們把這一類稱作網絡文化事件。

2003年的「木子美博客」事件和2005年的胡戈惡搞電影《無極》,應屬此列。

也有很多網絡事件涉及重大社會問題,如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對貪官污吏的揭露。

這類事件帶有社會、經濟或政治訴求,因此可稱為網絡社會事件。

當然,有些事件很難絕對歸屬哪一類,也有的兩種屬性均有。

如2007年的「華南虎事件」,一開始基本屬於文化事件,網民們爭論的只是虎照的真偽問題。

發展到後來,成為社會事件,網民表達出要求政府調查真相的訴求。

網絡事件一般發生在有影響的BBS論壇或網上社區,或由網外危機事件觸發,或由論壇的一兩個帖子引起。

而網民參與則具有在危機情況下受到震撼而作出迅速反應的特徵,是一種「反應式的共同行動」(concertedformsofresponsiveaction)(Thompson,1995)。

其次,網民42 參與的主要方式,是口頭抗議與表達。

最常見的形式是主帖後,大量

跟帖,對主帖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回應。

很多案例同時伴有網上簽名、聯絡官方媒體曝光,甚至駭客攻擊等行為。

很多情況涉及網下動員和網下行動,但從嚴格意義上説,網下行動已屬於網上動員的結果。

第三,網民的參與多為自發,組織性不強。

即使在有組織的情況下,也大多依託網絡社區作為組織平台。

第四,網絡事件的影響愈來愈大,不僅限於網上輿論,而且對公共輿論和國家政策等有直接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網絡事件的發生反映了中國社會結構轉型期的特點。

貧富分化、貪污腐敗、環境破壞、文化價值觀的變化等等因素,都在網絡事件中有直接反映,使得網絡事件構成抗拒當代中國「大轉型」的雙向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王紹光,2008)。

當然,網絡事件也反映了中國大陸網絡文化的特點。

在這方面,近年興起的網絡惡搞、網絡推手、網站賺點擊的策略,都會影響到網絡事件的發生。

網站和網絡社區的運作方式及商業利益,對於網絡事件的生成,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論壇的帖子上不上頭條,是否置頂,直接影響到帖子的訪問量。

網站本身的名氣和影響也很重要。

關於政治、文化、商業力量對於網絡事件的影響,不在本文論述範圍(詳見Yang,2009;

Zhao,2008)。

本文的目的是突出網絡事件中一個被忽視的特點,即事件中的情感因素。

本文從社會運動的情感動員角度出發,在微觀層次上考察近年網絡事件的生成機制,揭示情感動員在網絡事件中的核心作用。

相關研究

因為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關係,基於互聯網的社會運動在西方國家發展較早。

對於這類新興的社會運動,西方學界亦早已有所關注。

九十年代後期就有研究網絡抗議的專著問世(Gurak,1997),近年更加受到重視。

有研究者將網絡運動(onlineactivism)分為兩類,一類是網外的社會運動組織如何使用互聯網等現代傳播手段進行動員和抗議,另一類是直接發生在網絡空間的抗議行為,如駭客攻擊、網絡簽名等(Vegh,2003)。

目前西方學界研究較多的是前一種,如各類人權組織、非政府組織、環保組織、反全球化組織等對互聯網的利用。

Garrett(2006)對互聯網等新信息技術在社會運動中的作用的研究43

進行了綜述。

他認為從動員結構上看,新信息技術降低了參與成本,有助於集體認同的建構,因而能夠促進動員,同時加速運動的擴散,並提供新的行動方式。

從政治機會方面看,新技術有助於跨國行動,因此對國家內部的集體行動有影響,對國家機器的鎮壓行為起到一定制約。

從框架建構(framing)方面看,社會運動的組織者可以通過新媒體來建構框架,而不必依賴主流媒體。

另外新技術還可以使社會運動的理念在全球傳播。

由此可見,西方學界對於網絡運動的研究,基本出發點是把互聯網當作新型的動員資源,研究社會運動組織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動員,而較少研究發生在網上的抗議活動。

這也反映了西方網絡運動的基本特點。

前面説到的兩類網絡運動中,網外運動組織發動的,利用互聯網手段進行動員和抗議的居多,而發生在網上的,基於BBS和網絡社區的抗議則影響不大。

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網上抗議曾在西方產生過較大影響。

Gurak(1997)的《賽博空間的辯論與隱私》,就記錄了九十年代初發生在美國的兩次BBS論壇中的抗議活動。

後來發展到所謂的「智慧暴民」(Rheingold,2002)及網根(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