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8250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

谁能把“3÷

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

解决的除法算式?

把3换成27

生2:

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

9=7

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

9=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

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

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谁能把‘3÷

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

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张洪学校 张时婷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

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

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

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

(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

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投影)

小组1:

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

4颗。

小组2:

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

小组3:

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

?

(2)教师追问:

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

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卡片),用学

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分法1:

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

个。

分法2:

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

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

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分法3:

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

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

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

放3个;

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

6=18,一个盘子里就是

3个;

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

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出示题目: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

”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

”学生在组内自由分。

教师小结:

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

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

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一共有几个贴纸?

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

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

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教学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平面、静态,学生很容易就感觉枯燥,进而慢慢失去

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中。

而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等效果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演示平面的、静态的知识内容,使之成为立体的、动态的知识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内容及其演化、推导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篇三: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一)案例一:

《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

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

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

不公平。

为什么?

生:

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用眼睛看出来的。

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

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

(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

(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

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

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

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

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

的……

(三)反思:

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

题,围绕教学重难点,

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