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820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docx

断裂力学作业解剖

理论与应用断裂力学作业

1、解析法求裂尖应力强度因子

如图所示,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位于裂纹表面处作用集中法向力P和集中切向力Q,已知:

用极限公式求解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解:

已知:

将题目中的带入上式得:

所以,得:

2、Green函数法求裂尖应力强度因子

如图,已知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P为作用在裂纹中心处y向对称集中力,L为集中力作用点到裂纹中点的y向距离。

当a=5mm、15mm、25mm,L=5mm、15mm、25mm时,求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并总结规律。

解:

取P=1000N,泊松比为0.3。

分别计算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

由得

采用复化辛普森数值积分公式。

分析:

复化辛普森数值积分公式需要用到被积函数在积分上界的函数值,由K1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被积函数在积分上界处的函数值是无穷大。

但是通过被积函数的导数得知当x→a时导数为无穷大,说明被积函数存在垂直渐近线,且渐近线是y=a。

根据函数的特性(根号下的式子互为倒数),使得在x→a的很小的左临域(a-δ,a)(δ>0)内函数值急剧趋于无穷大。

也就导致了被积函数在左临域(a-δ,a)内函数值趋于无穷大。

因此,可以用f(a-δ)代替f(a),所得的积分误差应该不会太大。

C++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A00.0//积分初始点

#defineP1000//外载

#defineN5000//积分区间等分数!

N必须为偶数。

#definePSB0.3

doubleA[3]={0.005,0.015,0.025};

doubleL[3]={0.005,0.015,0.025};

intmain(intargc,char*argv[])

{

doublesun=0.0,y,x,a1,a2,a3,a4,t,buchang,terta;

inti,j=1,k,m;

FILE*fp1,*fp2;

if((fp1=fopen("平面应力状态.txt","w"))==NULL)

printf("无法打开这个文件!

\n");

if((fp2=fopen("平面应变状态.txt","w"))==NULL)

printf("无法打开这个文件!

\n");

loop1:

printf("请输入1或2:

1表示平面应力状态,2表示平面应变状态\n");

scanf("%d",&i);

if(!

(i==1||i==2))

{

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

gotoloop1;

}

else

{

if(i==1)

t=(3.0-PSB)/(1.0+PSB);

if(i==2)

t=3.0-4.0*PSB;

for(k=0;k<3;k++)

{

for(m=0;m<3;m++)

{

buchang=(A[k]-A0)/N;

x=A0+buchang;

terta=0.07*buchang;//临域半径

sun=0.0;

j=1;

while

(1)

{

if(j<=N-1)//进行N-1次循环

{

if(j%2)//奇数项求和

{

a1=sqrt(double(A[k]+x)/double(A[k]-x))+sqrt(double(A[k]-x)/double(A[k]+x));

a2=(t-1)/(t+1)+(4.0/(t+1.0))*(L[m]*L[m]/double(x*x+L[m]*L[m]));

a3=3.14159265*(x*x+L[m]*L[m]);

a4=sqrt(3.14159265*A[k]);

y=(a1*(double(P))*L[m]*a2/a3)/double(a4);//被积函数表达式

sun+=4*y;

x+=buchang;

}

if(!

(j%2))//偶数项求和

{

a1=sqrt(double(A[k]+x)/double(A[k]-x))+sqrt(double(A[k]-x)/double(A[k]+x));

a2=(t-1)/(t+1)+(4.0/(t+1.0))*(L[m]*L[m]/double(x*x+L[m]*L[m]));

a3=3.14159265*(x*x+L[m]*L[m]);

a4=sqrt(3.14159265*A[k]);

y=(a1*(double(P))*L[m]*a2/a3)/double(a4);//被积函数表达式

sun+=2*y;

x+=buchang;

}

j++;

}

elsebreak;//控制结束循环

}

//求积分下界处被积函数值

a1=sqrt(double(A[k]+A0)/double(A[k]-A0))+sqrt(double(A[k]-A0)/double(A[k]+A0));

a2=(t-1)/(t+1)+(4.0/(t+1.0))*(L[m]*L[m]/double(A0*A0+L[m]*L[m]));

a3=3.14159265*(A0*A0+L[m]*L[m]);

a4=sqrt(3.14159265*A[k]);

y=(a1*(double(P))*L[m]*a2/a3)/double(a4);

sun+=y;

//求积分上界处被积函数值

a1=sqrt(double(A[k]+(A[k]-terta))/double(A[k]-(A[k]-terta)))+sqrt(double(A[k]-(A[k]-terta))/double(A[k]+(A[k]-terta)));

a2=(t-1)/(t+1)+(4.0/(t+1.0))*(L[m]*L[m]/double((A[k]-terta)*(A[k]-terta)+L[m]*L[m]));

a3=3.14159265*((A[k]-terta)*(A[k]-terta)+L[m]*L[m]);

a4=sqrt(3.14159265*A[k]);

y=(a1*(double(P))*L[m]*a2/a3)/double(a4);

sun+=y;

sun*=buchang/3.0;

printf("%f\n",sun);

if(i==1)

fprintf(fp1,"%10.5f\n",sun);

if(i==2)

fprintf(fp2,"%10.5f\n",sun);

}

}

}

fclose(fp1);

fclose(fp2);

return0;

}

将程序算得数值解和将A,L,k值代入

得到的精确解比较得到下面的结果。

(1)平面应力状态下

 

a值(mm)

L值(mm)

数值解(N/m^3/2)

精确解(N/m^3/2)

5

5

7475.54152

7475.512

15

3999.19194

3999.165

25

2542.78623

2542.768

15

5

4654.26124

4654.256

15

4316.00591

4315.989

25

3502.84414

3502.825

25

5

3586.43118

3586.429

15

3586.21229

3586.204

25

3051.87705

3051.151

表一

结果分析:

由表一数据分析可知:

1、当a固定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L的增加而减小,并且裂纹长度越小,影响越明显。

2、当L固定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a的增加而减小。

L越小,影响越明显。

(2)平面应变状态下

 

a值(mm)

L值(mm)

数值解(N/m^3/2)

精确解(N/m^3/2)

5

5

7656.88818

7656.859

15

4145.17409

4145.146

25

2639.51097

2639.492

15

5

4682.35481

4682.350

15

4420.70645

4420.689

25

3614.87523

3614.855

25

5

3595.08214

3595.081

15

3638.27907

3638.271

30

3424.26449

3424.251

表二

结果分析:

由表二数据分析得知:

1、当a固定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L的增加而减小,并且裂纹长度越小,影响越明显。

2、当L固定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a的增加而减小。

L越小,影响越明显。

3、在相同情况下,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小于平面应变状态。

原因是,平面应变屈服区尺寸远比平面应力屈服区尺寸小,平面应变下进入塑性的应力,高于平面应力下进入塑性的应力。

4、利用复化辛普森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解和精确解比较接近,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3、边界配置法编程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如图所示,三点弯曲试件,已知,,,a/W=0.1,0.2,0.3,,,,用边界配置法编程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习题图

解:

已知Williams应力函数为:

其中:

由于以上三点弯曲试件相对于裂纹面是对称的,故Williams应力函数只需取偶数部分,即:

取2m项,截尾后得:

在试件边界上取m个点,建立2m阶线性方程组,以求解。

取应力函数和其在边界上的外法向导数建立边界条件。

即:

其中,为边界配置点极坐标。

将应力函数改写成如下形式:

是配置点的编号。

其中:

取m=20,其边界配置如图:

C’D上9个点,B’A上8个点,B’C’上3个点。

其中:

Δ==0.2,

Δ1=0.25

配置点的坐标为:

上表面段xi=W–a,,

(=1,3,5,7,9,11,13,15,17)

下表面段xi=–a,,

(=2,4,6,8,10,12,14,16)

端面段,,

(=18,19,20)

最后求解20阶线性方程组,得到,再由公式

求出应力强度因子。

程序使用LU分解法解线性方程组。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M20//边界点数

#defineB1.0//厚度cm

#defineW20.0//高度cm

#defineP1000.0//力

#defineS14.0*double(W)//试件长

#defineS23.2*double(W)//试件有效长S一撇

#defineN3//需要计算a/W的个数

doubleABW[N]={0.1,0.2,0.3};//a/w值

intmain(intargc,char*argv[])

{

doublezuobiao[4][M],buchang1,buchang2;

doubleaa[2*M][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