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310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

《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第二次作业答卷Word文档格式.doc

20

谈谈你对“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理解。

答:

1、“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是费孝通老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在《乡土中国》一书中为了对比中西方关系格局时提出的。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个比方,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关系有哪几种向度?

并谈谈你对固定关系的认识。

1.向度:

人的行为从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向度,即有四种关于人的行为、交往互动的可能性,分别是:

(1)短期的有选择性的关系(松散关系:

体现在市场化、城市化、人口流动意义上的关系);

(2)短期的无选择性的关系(约定关系:

体现出一种契约化、组织化的关系);

(3)长期性、有选择性的关系(友谊关系);

(4)长期的无选择性的关系(固定关系)。

2.固定关系:

首先是“长久性”意味着人们在关系链接中的开放性含义。

就约会、开会、加入组织、参与活动、做生意、从事某项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等事件而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时间的有限性。

这种有限性会导致对交往时限的确定。

但固定关系所要表达的时间是无限的,它指向没有尽头的未来,所以也就倾向于把有限的活动延伸至无限。

从有限转换为无限是中国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构成了中国人运作关系的基础。

从人生哲学上讲,中国人理解的时间无限性从根本上讲在于对生命的延续。

所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香火不断”、“后继有人”、“世交”、“世仇”等,都隐含了关系可以通过引入可持续性的接替者而得以长存。

“无选择性”却意味着封闭性,也就是中国人不接受无法构成关系特征的人。

这类人主要指陌生人,或为正常工作、交易、交流而来往的人。

从这两个时空维度的内涵上看,开放性与封闭性本事一对矛盾,但一旦合并起来运行却是中国人关系的发生、发展、持续、包容、转换、排斥、谋划、结盟等的动力所在。

1.

“中国人是如何运作关系的,在运作关系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1)情理并重命题。

中国人的关系更倾向一种长久性无选择性的关系,所以在中国人的关系中既有情的部分又有理的部分,是一种情理交融式的关系。

(2)情不对称关系命题。

中国人的关系更倾向同过年龄、等级、长幼等突出一种不对称性,这样在中国人的关系中,秩序很容易建立。

(3)关系同城化命题。

中国人的关系更倾向强调地域上的相同性,对空间上的同一性一再强化。

简述脸和面子的关系。

按照价值取向和现实追求,脸面可以被划分为四类:

一是有脸有面子;

二是有脸无面子;

三是无脸无面子;

四是无脸有面子。

脸面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社会生活中追求脸面,但大多数人处于第二、四类人中,第一类人为数极小而为中国人所崇敬,第三类人透过相反的方向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排斥第三、四类人;

在在现实社会中,因关系的介入,中国人更认可一、四类人,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中国人无论在价值层次还是再现实层次都认为第一类人好,第三类人坏;

从价值观上看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对第二类人做高评价,对第四类人做低评价;

从现实生活上看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对第二类人做低评价,对第四类人做高评价;

第二类人在价值和现实之间的认知失调倾向透过精神胜利法来调整,表现出架子式的行为;

第四类人在价值和现实之间的认知失调倾向透过人情法则来调整,表现出社会交换行为;

处于第三类的中国人最有可能选择越轨行为来获得脸面。

用人情、人缘、人伦谈谈你对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的认识

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关系运作是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行为策略。

中国人的关系运作具有捆绑性、不对称性和空间上的同一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情”成为中国人关系运作的最重要内容,它既包括感情程度最深的恩情,也包括更具工具性的人情投资,还包括普遍意义上的礼尚往来。

在中国人看来,维持关系比利益最大化更重要,要维护长久的关系,“欠”往往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而与“欠”相对应,中国人的“报”的观念并非西方社会中的一般性互惠,而是具有更复杂的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