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673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docx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斜面ABC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CDE相切于C,整个装置竖直固定,D是最低点,圆心角∠DOC=37°,E、B与圆心O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0.30m,斜面长L=1.90m,AB部分光滑,BC部分粗糙.现有一个质量m=0.10kg的小物块P从斜面上端A点无初速下滑,物块P与斜面BC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忽略空气阻力.求:

(1)物块第一次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物块第一次通过D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FD.

(3)物块最终所处的位置.

【答案】

(1)

(2)7.4N(3)0.35m

【解析】

【分析】

由题中“斜面ABC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CDE相切于C”可知,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和机械能守恒,根据过程分析,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答.

【详解】

(1)BC长度

,由动能定理可得

代入数据的

物块在BC部分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所受合力为

(2)设物块第一次通过D点的速度为

,由动能定理得

有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3)物块每次通过BC所损失的机械能为

物块在B点的动能为

解得

物块经过BC次数

设物块最终停在距离C点x处,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木板质量M=1kg,长度L=3.5m,木板右侧有一竖直固定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轨道半径R=1m,最低点P的切线与木板上表面相平.质量m=2kg的小滑块位于木板的左端,与木板一起向右滑动,并以

的速度与圆弧轨道相碰,木板碰到轨道后立即停止,滑块沿木板冲上圆弧轨道,后又返回到木板上,最终滑离木板.已知滑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g取10m/s2.求:

(1)滑块对P点压力的大小;

(2)滑块返回木板上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3)滑块从返回木板到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

【答案】

(1)70N 

(2)1m/s2 (3)1s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1mgL=

mv2-

解得:

v=5m/s

在P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

解得:

F=70N

由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P点的压力大小是70N

(2)滑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f1=μ1mg=4N

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

Ff2=μ2(M+m)g=3N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1-Ff2=Ma

a=

=1m/s2

(3)滑块滑上圆弧轨道运动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故滑块再次滑上木板的速度等于v=5m/s

对滑块有:

(x+L)=vt-

μ1gt2

对木板有:

x=

at2

解得:

t=1s或t=

s(不合题意,舍去)

故本题答案是:

 

(1)70N 

(2)1m/s2 (3)1s

【点睛】

分析受力找到运动状态,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即可.

3.如图所示,小滑块(视为质点)的质量m=1kg;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AB的倾角

=37°、长s=1m,点A和斜面最低点B之间铺了一层均质特殊材料,其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可在0≤μ≤1.5之间调节。

点B与水平光滑地面平滑相连,地面上有一根自然状态下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恰好在B点。

认为滑块通过点B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g=10m/s2,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

(1)若设置μ=0,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从点A运动到点B所用的时间。

(2)若滑块在A点以v0=l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下滑,最终停止于B点,求μ的取值范围。

【答案】

(1)

s;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滑块从点

运动到点

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运动时间为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s

(2)滑块最终停在

点,有两种可能:

①滑块恰好能从

下滑到

,设动摩擦因数为

,由动能定律得:

解得

②滑块在斜面

和水平地面间多次反复运动,最终停止于

点,当滑块恰好能返回

点,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此后,滑块沿斜面下滑,在光滑水平地面和斜面之间多次反复运动,最终停止于

点。

当滑块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则有

解得

所以,当

,即

时,滑块在斜面

和水平地面间多次反复运动,最终停止于

点。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是

4.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上,右端被质量

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压缩而处于静止状态,且弹簧与物块不栓接,弹簧原长小于光滑平台的长度.在平台的右端有一传送带,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与传送带相邻的粗糙水平面

长s=1.5m,它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C点右侧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弧与

平滑连接,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

,在圆弧的最高点F处有一固定挡板,物块撞上挡板后会以原速率反弹回来.若传送带以

的速率顺时针转动,不考虑物块滑上和滑下传送带的机械能损失.当弹簧储存的

能量全部释放时,小物块恰能滑到与圆心等高的

点,取

(1)求右侧圆弧的轨道半径为R;

(2)求小物块最终停下时与C点的距离;

(3)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可调,欲使小物块与挡板只碰一次,且碰后不脱离轨道,求传送带速度的可调节范围.

【答案】

(1)

(2)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块被弹簧弹出,由

,可知:

因为

,故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减速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中,

由:

得到:

因为

,故物块与传送带同速后相对静止,最后物块以

的速度滑上水平面BC,物块滑离传送带后恰到E点,由动能定理可知:

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2)设物块从E点返回至B点的速度为

,由

得到

,因为

,故物块会再次滑上传送带,物块在恒定摩擦力的作用下先减速至0再反向加速,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其以相同的速率离开传送带,设最终停在距C点x处,由

,得到:

.

(3)设传送带速度为

时物块能恰到F点,在F点满足

从B到F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设传送带速度为

时,物块撞挡板后返回能再次上滑恰到E点,

由:

解得:

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运动,由

知其到B点的最大速度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要传送带速度

就满足条件.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此题难度较大,牵涉的运动模型较多,物体情境复杂,关键是按照运动的过程逐步分析求解.

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由四分之一圆弧AB和二分之一圆弧BC组成,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过BC圆弧的圆心O有厚度不计的水平挡板和竖直挡板各一块,挡板与圆弧轨道之间有宽度很小的缝隙.AB弧的半径为2R,BC弧的半径为R.一直径略小于缝宽的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动.不考虑小球撞到挡板以后的反弹.

(1)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

(2)若小球能到达C点,求小球在B、C两点的动能之比;若小球不能到达C点,请求出小球至少从距A点多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才能够到达C点.

(3)使小球从A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自由落下进入轨道,小球在水平挡板上的落点到O点的距离x会随小球开始下落时离A点的高度h而变化,请在图中画出x2h图象.(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2)4∶1(3)

过程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小球在C点所受轨道的正压力N应满足N≥0

设小球的质量为m,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有

N+mg=

小球由开始下落至运动到C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由两式可知

N=

mg

小球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

(2)小球在C点的动能为EkC,由机械能守恒得

EkC=

设小球在B点的动能为EkB,同理有

EkB=

EkB∶EkC=4∶1.

(3)小球自由落下,经ABC圆弧轨道到达C点后做平抛运动。

由动能定理得: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x=vCt

解得:

因为

,且

 所以

x2h图象如图所示:

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第一次到达A点时速度为多大?

(2)要使物体不从传送带上滑落,传送带AB间的距离至少多大?

(3)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答案】

(1)8m/s

(2)6.4m(3)1.8m

【解析】

【分析】

(1)本题中物体由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求解物体到斜面末端的速度大小;

(2)当物体滑到传送带最左端速度为零时,AB间的距离L最小,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3)物体在到达A点前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最后以6m/s的速度冲上斜面时沿斜面上滑达到的高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1)物体由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则得:

解得:

(2)当物体滑动到传送带最左端速度为零时,AB间的距离L最小,由动能能力得:

解得:

(3)因为滑上传送带的速度是8m/s大于传送带的速度6m/s,物体在到达A点前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最后以

的速度冲上斜面,根据动能定理得:

得:

【点睛】

该题要认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选择恰当的过程,运用机械能守恒和动能定理解题.

7.离子发动机是利用电能加速工质(工作介质)形成高速射流而产生推力的航天器发动机。

其原理如图所示,其原理如下:

首先系统将等离子体经系统处理后,从下方以恒定速率v1向上射入有磁感应强度为B1、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区域I内,栅电极MN和PQ间距为d。

当栅电极MN、PQ间形成稳定的电场后,自动关闭区域I系统(包括进入其中的通道、匀强磁场B1)。

区域Ⅱ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放在A处的中性粒子离子化源能够发射任意角度,但速度均为v2的正、负离子,正离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正离子经过该磁场区域后形成宽度为D的平行粒子束,经过栅电极MN、PQ之间的电场中加速后从栅电极PQ喷出,在加速正离子的过程中探测器获得反向推力(不计各种粒子之间相互作用、正负离子、等离子体的重力,不计相对论效应)。

求:

(1)求在A处的正离子的速度大小v2;

(2)正离子经过区域I加速后,离开PQ的速度大小v3;

(3)在第

(2)问中,假设航天器的总质量为M,正在以速度v沿MP方向运动,已知现在的运动方向与预定方向MN成

角,如图所示。

为了使飞船回到预定的飞行方向MN,飞船启用推进器进行调整。

如果沿垂直于飞船速度v的方向进行推进,且推进器工作时间极短,为了使飞船回到预定的飞行方向,离子推进器喷射出的粒子数N为多少?

【答案】

(1)

(2)

;(3)

【解析】

【详解】

(1)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正离子向右偏转,负离子向左偏转,不会进入区域1中,因此也不会产生相应推力。

所以只有加速正离子过程中才会产生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