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665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精校版.doc

长宁区、金山区2016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Fe-56Zn-65

六、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分)

2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木炭燃烧 D.试管破裂

28.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大理石B.食盐C.植物油D.二氧化锰

2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

30.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 C.-2 D.-3

31.葡萄糖(C6H12O6)属于

A.混合物  B.有机物C.单质D.氧化物

3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CO2分子 B.C、O原子 C.O2分子D.C原子、O2分子

3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B.铜片和铜丝C.金刚石和石墨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4.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可以降低着火点B.散热快

C.木材是可燃物D.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35.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干冰CO2B.硫酸铜胆矾CuSO4

C.汞水银HgD.氢氧化钠烧碱NaOH

3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C.测溶液pHD.过滤

37.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澄清石灰水D.插入燃着的木条

38.化学反应C+2CuO2Cu+CO2↑中,还原剂是

A.CuB.CuOC.CD.CO2

39.以下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40.某反应为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A.CaOB.CaC2C.Ca(OH)2D.CaCO3

41.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A.S+O2SO2 B.2H2O2H2↑+O2↑

C.CaO+2HClCaCl2+H2OD.CO2+H2OH2CO3

4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A2+B22A2B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3.实验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B.用滴加氯化钡试剂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溶液一定是硫酸

H2SO4+BaCl2→BaSO4↓+2HCl

C.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CuSO4+H2↑

D.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K2CO3+2HCl→2KCl+H2O+CO2↑

4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2(O2)

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碳粉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D

H2SO4(HNO3)

加Ba(NO3)2溶液、过滤

C

B

A

滴加石灰水的质量

0

加热时间

滴加水的质量

0

0

溶液的pH

产生沉淀的质量

固体残留物的质量

7

产生氢气的质量

时间

D

45.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46.密闭容器中,将3molCO和2mol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纯净物

B.反应后气体与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

C.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7

七、填空题(共19分)

47.请用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家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炒菜时食盐撒到火焰上,火焰呈

(2)色,远处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3)。

②酒精(化学式为C2H6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写最简比);2.3g酒精含有(5)个酒精分子。

③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属于(6)肥(填“氮”、“磷”或“钾”);熟石灰可改

良土壤的(7)性(填“酸”或“碱”)。

48.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8)性,常用的消毒剂是(9)。

图一

P

20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挑选种子。

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g。

③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I.P点的含义是(11);

II.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采用的方

法是(12);

图二

III.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

的现象。

则t(13)20℃(填“>”、“<”或“=”)。

IV.t℃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14)(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t℃

49.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其构造如右图所示。

①根据右图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15)___。

②易溶于水的氯化铵固体中混有难溶物二氧化锰,提纯氯化铵固体

的实验步骤是:

溶解、__(16)_____、结晶。

③利用废旧电池样品(含Cu、Zn)回收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加热

固体B

物质C

气体D

Zn

电池样品

ZnSO4溶液

已知:

2Cu+O2+2H2SO42CuSO4+2H2O

过程中I中稀硫酸过量的目的是(17);过程II中发生金属间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8);气体D是(19)。

A

B

C

D

d

e

f

c

图一

八、简答题(共21分)

50.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一中的仪器名称:

a

(1)、b

(2)。

②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3),该反应属于(4)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导管的连接顺序是(5),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6)。

图二

④用右图二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火焰未熄灭。

从实验装置角度分析原因是(7)。

⑤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三中G、I装置,观察到G中黑色粉

末变为光亮的红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气体

可能的组成;(8);(至少写三种);若要确定该无色气体的确切组成,选择图三中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9)(填写实验装置编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提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H

I

E

G

F

图三

109.78g溶液

10g样品

107.8g溶液

51.欲测定某生石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图实验。

请计算:

①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10)g;

②求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列化学方程式计算)

(11)

5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

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预测

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三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

(13);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14)。

②探究二: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样品中含有(15)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6)

步骤二:

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酚酞变红色

样品中含有(17)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18)。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C

B

A

D

B

A

C

D

B

C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