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写作素材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招写作素材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招写作素材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面事实论据
1.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
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
楼顷刻坍塌。
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
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
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
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
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适用论点】师德无边爱心无限
2.最美教师张丽莉
最近,黑龙江佳木斯女教师张丽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29岁的她在失控客车冲向学生时,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卷入车下,致双腿高位截肢、全身多处骨折,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
生死关头以柔弱之躯保护学生,彰显了伟大、无私的师德,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离不开高尚的情操。
对于这样的英雄,人们从不吝啬赞美之词,“英雄教师”“最勇敢”、“最美丽”、“最有人性光辉”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对她的敬意。
【适用论点】用行动诠释师德
3.最合格的助手
医院病房里,一名护士正在帮助一名著名的外科大夫给病人缝合伤口,护士突然说:
“不行,还有一块纱布没取出来,一共是l2块纱布,现在只取出了11块。
”大夫说:
“我取出来了,缝伤口。
”护士坚持不让。
过了一会儿,大夫伸出手说:
“我要的护士就是这样的!
”原来另一块纱布在他的掌心里。
9
【适用论点】①正直,是真正的人格 ②任何职业都需要高度负责的精神
素材三:
反面事实论据
1.社会公德意识缺失,严重拉低中国“尊敬指数”
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尤其在公共场所,社会公德缺乏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至于近些年来,诸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中国式抢购”、“中国式喧哗”等热词通过网络以及各种媒体大肆传播。
“中国式”似乎成了“中国病”、“中国问题”的代名词,给中国形象抹黑。
在国外,部分国人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更是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诸如:
中国中学生在埃及神庙涂鸦破坏文物、中国游客巴黎罗浮宫喷泉洗脚、中国大妈美国跳广场舞被抓等等。
规则意识的淡薄造成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让中国游客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成了“坏孩子”和“不受欢迎的人”。
【适用论点】①全面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②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2.“教师虐童”事件背后的师德乱象
蓝孔雀幼儿园颜老师因为好玩就把男童的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并叫同事拍摄;
孩子不听话就用透明胶封住嘴巴。
还有其他幼儿园的老师因为不会做算术题,5岁女童被老师狂扇
70记耳光;
因为不认真做操老师狂摔孩子造成孩子偏瘫……近期频频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抹不去的阴影。
【适用论点】破解“虐童”问题须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二、教师修养
1.我认为努力学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美好的事。
——卢梭
2.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朱熹
4.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5.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
他常说:
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可以不读;
读书治学,一是要珍惜时间,二是要勤奋刻苦,除此以外,没有什么窍门和捷径。
因此,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求知,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孜孜不倦地从大量的书籍中汲取营养。
他总是挤时间读书,有时白天实在忙不过来,就减少夜晚的睡
眠时间来读书。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有时读书就像工作一样,常常是通宵达旦。
即使每次外出,毛泽东也总要带些书,或者向当地借些书来读。
【适用论点】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②读书,一定要读,要用一生去读 ③终身学习这件事,可能比你想的还要重要
2.爱因斯坦谈学无止境
有人问爱因斯坦,说:
“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
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
“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
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
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
面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
【适用论点】①学伴终生,学无止境②笃学善思,才能百尺竿头③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3.读书——生活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笔“财富”:
“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而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
【适用论点】①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③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④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1.江郎“才”尽
南朝的江淹,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
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适用论点】①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 ②成功来自勤奋 ③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2.仲永之殇
方仲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那些有钱人家经常邀请方仲永到自己家来,一方面是为了目睹一下这位神童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是
显示一下自己爱惜人才。
当然,每当方仲永走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都会给一些钱以表心意。
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十分爱钱的人,他把方仲永当成了一棵摇钱树。
当没有人邀请的时候,他就领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以求得人家给点小钱。
由于整天跟着父亲东家进西家出,方仲永的学业荒废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由于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加以培养,也渐渐地枯萎了。
方仲永长大后,人们从他身上再也看不见一点当初神童的影子。
【适用论点】①天才出于勤奋 ②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
三、教学观念
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2.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3.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4.此刻的一切完美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
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古波斯·
萨迪
1.唤醒“石狮子”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雕刻师,一天,他问正在雕刻石狮子的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
父亲说:
“看!
拿这头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头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
”父亲进一步解释说: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的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适用论点】①对自己的理想和工作要始终保持一份激情②有好的父母(老师)才会有好的启蒙,有好的启蒙孩子才会有好的一生③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石狮子”,人的一生都在努力将它变为现实,关键是你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它
2.知行合一 贵于行之
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
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
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
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适用论点】①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 ②学习知识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 ③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
3.课堂上的观察
日本茨城大学艺术学博士向野康江曾给上海武宁路小学给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题为“虾
是什么样子的”美术课。
课始,孩子们凭自己的既有经验所画的虾并不很理想:
有的同学的虾有点像爬虫;
有同学的虾头部几乎没画;
也有小孩的虾长着“一双大手”,像蟹的钳子。
老师并没有急着评价或否定,而是发下真虾,让学生在两相比较中学习观察、思考,从而去发现,并重新作画。
这一次,学生的虾画得像样多了,头部也画得细致了,有的学生甚至很好地表现出了虾的肉质感,看上去活灵活现。
【适用论点】①引导孩子自主自主发现,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 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想方设法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
1.“神童”高分低能被退学
曾名噪一时的“东方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
在魏永康的成长道路上他的母亲曾学梅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适用论点】①教育应当回归生活 ②高分不一定高能
2.“考试机器”的前途令人担忧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也夫在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他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把孩子们推进“题海”里挣扎,把学习这种智力活动简化为机械的体力劳动,把思维活动退化为机械记忆,把人的大脑当作一个电脑硬盘,惟一的目的就是记住各种“答案”,学会考试。
【适用论点】①唯分数论可休矣 ②拒绝考试机器,才能破除“唯分数论”
四、育人理念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爱默生
3.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