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53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法国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17-18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ü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ü1879年,【德国】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ü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

三种元素;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

的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1950s“第三势力”——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15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ü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

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

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

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ü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ü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痛觉适应较难发生

2.感觉对比:

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ü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ü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彩色视觉多为负后像

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噪音下,视觉会受影响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盲人听力敏锐

3.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

知觉: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

1.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分: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2.按人脑所认识事物的特征分:

1)空间知觉:

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即事物运动速度、延续性、顺序性。

3)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似动:

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剪个和时距相继呈现时,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2.诱导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3.自主运动:

暗室里,注视光点,感觉在动

4.运动后效:

注视一个运动物体后,注视静止物体,看到静止物体在向相反方向运动

错觉:

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知觉与感觉的联系:

1)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2)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3)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记忆

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分类:

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外显记忆、内隐记忆;4.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系列位置效应:

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特点:

1)时间极短(小于1s);2)容量较大;3)形象鲜明;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编码:

图像记忆(主要),声像记忆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特点:

1)时间很短(小于1min);2)容量有限:

5-9个项目,平均值为7、

米勒提出组块的概念:

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所组成的单位;

3)意识清晰;4)操作性强;5)易受干扰编码:

听觉编码(主要),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储存:

复述——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3.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

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ü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

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特点:

1)容量无限;2)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意义编码(双重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最主要)

ü语义编码的特征:

串行加工(节点和线:

节点代表概念或事件、线代表有意义的联系)长时记忆的储存:

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1.识记:

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2.保持:

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3.回忆:

是把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重新呈现的过程。

再认:

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识记的分类:

1.按照识记有无目的分:

l无意识记:

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

l有意识记:

是有明确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和意志努力的识记。

2.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分:

l机械识记:

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l意义识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主要方式)

遗忘:

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

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是有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前摄抑制:

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利用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无意回忆:

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

有意回忆:

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遗忘经验的回忆。

追忆: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

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

良好记忆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扯落,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四节思维与问题解决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种类:

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分析思维、知觉思维;

3.聚合思维、分散思维;4.常规思维、创造思维;5.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良好思维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