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41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伦理学概论.docx

应用伦理学概论

1.1.1什么是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是研究如何运用道德原则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有争议的道德问题的学说。

1.1.2应用伦理学与一般伦理学的的关系

一般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都可称之为理论伦理学(theoreticalethics),理论伦理学(特别是现代规范伦理学)不直接关注具体的道德问题,而较集中于道德形而上学、道德认识论以及普遍道德规范体系的研究。

应用伦理学则以直接研究具体的、在公共领域有争议的道德问题为其根本特征。

所以,本书认为应用伦理学是一个新的伦理学分支,它的问世带有强烈的时代性。

1.1.3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围

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切具体的、有争议的道德实践问题。

为正确理解这一点,需注意如下几点:

(1)并非所有具体的、有争议的现实问题都是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是涉及对人的行为之善与恶的评价或对(right)与错(wrong)的判定的问题。

(2)只有那些具体的、表现于特定领域或情境中的道德问题才可能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并非一切现实道德问题都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3)那些引起广泛注意的且在公众中有深刻歧见(或在公共领域引起激烈争论的)现实道德问题才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2应用伦理学兴起的背景

1.2.1理论背景

西方应用伦理学是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正统分析哲学土崩瓦解、元伦理学日益暴露出严重局限性的背景中兴起的。

1.2.2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战争问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所面临的新问题、“性革命”所导致的道德问题、现代医学以及现代高科技所引起的人伦关系问题、环境问题等,都要求伦理学的介入

1.3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与应用伦理学

1.3.1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

衡量人类在道德上有没有进步,至少可从这样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1)人类彼此间以暴力相加的事情是否趋于减少

2)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否有所提高。

之所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衡量乃是基于这样的理由:

人间罪恶的基本要素是暴力和欺骗。

区分:

政治进步与道德进步;知识进步与道德进步。

1.3.2应用伦理学的使命

应用伦理学必须为培养德性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用高度综合性的哲学智慧去评价有争议的行为和制度,去影响行为选择、制度变革和建设,这便是应用伦理学的应用"空间”。

1.3.3应用伦理学兴起的重要意义

文明本有内在的两个维度:

智能与道德。

这两个维度平衡、和谐地生长,整个文明才是健康的。

但现代文明的智能疯长,道德相对萎缩。

现代人类的道德、智慧与其智能、力量不相称,正因为如此,现代文明在表面的进步和发展中隐藏着深重的危机。

应用伦理学将为推动人类道德进步、走出现代文明的危机而作出贡献,应用伦理学的兴起是当代道德哲学的根本转向,应用伦理学研究代表着道德哲学研究的根本方向,这就是应用伦理学兴起的重要意义。

1.4.1近现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改革开放

1.4.2中国当代发展的代价与中国应用伦理学兴起的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并非没有付出代价,最惨痛的代价可归结为两点:

一是社会道德水准的降低,二是严重的生态破坏.

1.4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及其展望

1.4.3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现状

困境:

(1)各分支研究处于彼此隔离、缺乏交流的状态;

(2)应用伦理学一般方法和思想研究比较薄弱。

第2章应用伦理的方法和基本原则

•正义原则是当代公共生活的基本道德原则,正义的制度为每个个人和组织分配比例适当的权利和义务;正义的个人尊重他人的自主性且保持“对法则的敬重”。

•整体和谐原则要求个人自觉地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遵循生态学规律。

2.1.1西方应用伦理学的方法

(一)工程模式:

1.预设三个前提。

第一,伦理学理论构成一个特殊的知识体系,其内容是普遍的道德原则,这些原则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

第二,只有进行逻辑推演,即根据有关经验事实从一般原则中推演出能指导行动的结论(规约与禁令),才能把这个知识体系付诸应用。

第三,从一般伦理原则推导具体伦理决定的过程,可以是也应当是公正的、无利益偏涉的。

2.逻辑顺序:

(1)把普遍原则公式化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2)经验地描述特定的社会背景或制度背景,包括体现在个人动机和目的之中的制度习俗结构;

(3)推导把道德原则应用于此背景下可能的行为选择过程。

3.不足:

“工程模式”所预设的“方法价值中立论”,即方法是纯逻辑的,中立于实质性伦理观点的设定必须予以摒弃。

另外,“工程模式”设定伦理学原理是只被用作推理前提的定论,它们不必接受实践的检验,也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应用伦理学的应用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二)解释学方法:

有西方学者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概念的辨析和对福科的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基于对人类文明可持续性的重视,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应用伦理学方法论指导纲领:

价值、权力、紧密性、细微、实践、具体案例、情境、关于如何的问题、叙事/历史、行动者/结构、对话。

(三)其它方法

也有西方应用伦理学研究者把应用伦理学方法概括为三种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models)、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models)和融贯论(coherentism)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重视一般规范和伦理理论,自下而上模式重视道德传统、经验和具体情境。

融贯论模式一方面认为原则在应用于具体案例时必须具体化,另一方面认为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需要根据一般原则去说明、理解案例,这一模式源自罗尔斯所说的“反思平衡”。

2.1.2国内关于应用伦理学方法的两种观点

1.后现代主义视野

(1)存在多种多样的应用伦理学,不同的应用伦理学预设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2)这些不同的应用伦理学不可能汇聚成一个严密的应用伦理学体系,应用伦理学也不存在什么本质;

(3)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所蕴涵的道德原则)和方法论都具有同等的合理性;

(4)达成道德共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平等地就每一对话者所提供的支持自己道德原则的“认知内容”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可以明晰这一原则的意图、目的及其危险和限度,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道德决断。

2.现代性视野

(1)应用伦理学首先是一种程序方法论;

(2)应用伦理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话商谈就有争议的道德问题达成共识;

(3)应用伦理学最终达到的无可争辩的基本道德原则就是民主原则,即“自由、民主和保障人权”;

(4)应用伦理学不研究善恶是非问题,只关心“合宜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道德相对主义是现代性的思想病症,更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病症。

在此我们不能详细阐述这一难题,而只给出一个反驳道德相对主义的基本思路。

第一,承认世界观、价值观的多元主义并不要求接受道德相对主义。

第二,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也不要求承认不同个人关于道德、价值的观点都是同样正确的。

2.1.3应用伦理学的方法

在民主社会中,努力达成共识,以便为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伦理依据,这是应用伦理学服务于现行制度的功能;审视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发现主流价值观的错误,以便纠正集体意识的错误,促进制度的改善,这是应用伦理学的批判功能。

二者相辅相成。

只注意达成共识,一方面使哲学伦理学成了现实和时尚的追随者,另一方面使社会失去了反省和纠错机制。

但是,只批判而不试图达成新的共识,哲学伦理学就不可能产生实践作用。

1.根本方法论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求我们对特定行为或制度产生的情境进行实际调查,而旦要求我们熟悉各门具体实证科学,因为现代科技已全面渗透于文化(广义的文化)的各个层面。

2.—般方法论原则

(1)双向反思原则:

反思者既不能把现实生活当作当然合理的,也不能把自己信持的伦理道德思想当作绝对无可置疑的绝对真理。

所以,反思既经常地针对生活现实,也不排斥反思者对自己所信持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世界观进行反省。

人类生活总处于一定意识的指导或影响之中,应用伦理学的反思还特别包括对主流意识的反思,即对渗透在制度之中和积淀在大众心理之中的意识的反思。

(2)整体主义原则:

这一原则将在本章第3节中详细阐述。

把我们的道德判断纳入尽可能大的文本整体之中,这是整体主义方法要求。

(3)历史比较原则:

这一原则与整体主义原则密切相关。

把现代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实践与古代人的进行比较,这就是历史比较原则的要求。

这一原则既不预设“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也不预设凡是历史的都是正确的。

它只要求我们把古人也当作对话的主体。

(4)平等对话原则:

提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平等对话;也可以通过与古人、自然对话而进入尽可能大的整体之中.

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还必须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如:

社会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方法、专家访谈方法等。

2.2普遍正义原则

2.2.1“正义”的基本含义

个人的正义与制度的正义区别:

个人的正义可以表现为具体行动的正义,但更重要地表现为个人的基本态度或立场,表现为个人的品质,这是一种合乎道德的品质,也是民主社会公民最重要的品质。

也就是说,个人的正义,是出于正义信念和始终不渝的意志而表现出来的一贯品质。

制度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对所有相关的人一视同仁,合理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这当然是现代社会对制度正义的基本要求。

应用伦理学既要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以及制度建设进行伦理评价,又要为现代人的道德实践提供指南,所以,正义原则必须体现这两方面要求的统一。

这一原则可表述为:

社会制度应为每个公民和组织规定比例适当的权利和义务,个人应具有奉公守法的品质。

2.2.2正义与民主

从人类政治史看,最能维持正义的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没有民主就很难有什么社会正义。

2.2.3正义原则与允许原则

“允许原则”要求,在世俗多元化社会中十涉他人行动的权威性来自他人的允许;允许原则表达为行为准则(Maxim)则是:

别对他人做他们不愿意落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显而易见,允许原则的要求已包含在正义原则之中.

2.2.4正义原则的普遍性

强调正义原则是一条普遍原则,旨在反对文化相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

强调正义原则的普遍性与维护文化多样性没有矛盾。

2.3整体和谐原则

如果说正义原则在今日世界是得到普遍认同的原则,那么整体和谐原则则是尚未得到普遍认同的原则。

原因在于,正义原则本是现代性的道德原则(也是政治原则),而整体和谐原则是为克服现代性的弊端而提出的道德原则。

如果说应用伦理学坚持正义原则是为了能很好地在对话商谈中达成道德共识,那么它提出整体和谐原则就是为了纠正现代性的错误而改变人们的道德共识。

换言之,正义原则是当代社会的公共道德原则,而整体和谐原则尚未成为公共道德原则。

应用伦理学应努力使整体和谐原则成为公共道德原则;只有这样,现代文明的严重弊端才能得以纠正。

整体和谐原则是从现代科学中提炼出来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但我们要特别阐述整体和谐原则的伦理含义

2.3.1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

人类这个子系统是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共生共存的,人类的物质生产不仅应遵循物理、化学所揭示的规律以及经济学规律,还必须遵循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规律。

2.3.2人类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整体和谐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体现为集体主义原则。

在理解这一原则时,首先,要辩证地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本体论关系;其次,要辩证地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

在西方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存在两种应用伦理学的方法论,一种提出应用伦理学的“工程模式”,主张把特定的伦理原则当作不变的前提,应用于各种具体生活情境;另一种是解释学的方法论,主张既研究具体道德情境,又追求价值合理性。

在当代中国,存在三种关于应用伦理学一般方法的观点:

程序共识论、后现代主义和双向反思论。

双向反思论主张,应用伦理学既应反思批判主流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