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750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6、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要眼到、心到、手到。

18、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19、习作教学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并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2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1、口语交际课的一般教学步骤是:

明确交际任务——进入交际情境,——操练交际技能——评价交际水平——扩展交际成果。

2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3、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注点。

2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25、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26、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

27、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8、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聚合性、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9、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0、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也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更不能忽视不足,弄巧成拙。

二、判断题

1、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始于1912年。

(江P5)

2、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要单独进行才是重视人文教育的表现。

(×

3、语文教材和教科书的概念不能等同,它比教科书的概念宽泛得多。

(吴P41)

4、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

(江P132)

5、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时时用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江P115)

6、教学规律是诸关系的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经过总结、概括以后制订出来的行为准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吴P62)

7、课程资源是指导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吴P56)

8、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

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

(江P94、95)

9、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江P98)

10、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吴P368)

11、小学会写汉字的数量为3000个左右。

12、小学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江P173)

13、字形教学是教学的关键,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江P181)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字之间对话的过程。

(江P192)

15、依据学习的本质,语文学习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阅读型学习方法、思维型学习方法、操作型学习方法。

(吴P151)

16、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江P205)

17、小学二年级开始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吴P161)

18、小学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练言语的调节功能和表达功能为主。

(吴P361)

19、讨论、辩论这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大多在小学中年级训练。

20、写话训练一般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重点训练在二年级。

(江P224)

21、小学高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吴P308)

22、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是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和形成。

2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24、现代教学技术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吴P402)

25、现代教学技术扩展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融合。

(吴P403)

26、语文考查的重点不在于给学生打分、排队,而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吴P426)

27、语文考查的重点是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8、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

(江P309)

29、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作业批改是一种运用频率最高的过程评价的具体方法,(吴P426)

30、教师应服务于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

(江P380)

3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学习实践、社会实践中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江P381)

三、问答题:

1、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是由哪三部分组成?

P3

一是表内课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二是活动课程,包括参观、访问、办报、演戏、故事会、朗读、书法比赛等;

三是学校的隐蔽课程,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等。

2、现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四个方面?

P3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规律?

P114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

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4、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哪些?

(1)认真读书的习惯——精力集中,边读边想;

(2)勤动笔的习惯——读记、读写;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会用工具书,主动使用工具书;

(4)课外阅读的习惯——有兴趣,自觉读书读报;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完成,自觉改错。

5、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

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

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6、基本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P32)

语文素养是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语言积累、言语感悟、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7、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P80

广义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或者说,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社会资源的总和。

狭义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仅指形成小学语文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功能

(1)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载体;

(2)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3)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教学管理、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9、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语文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发现语文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0、什么是语感?

语感主要有哪几个特征?

(吴P1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

主要包含以下特征:

第一,语感的对象是言语;

第二,语感的主体是个人;

第三,语感的方式是直觉;

第四,语感的表现是能力。

11、培养语感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吴P117)

第一,指导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中多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

第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深入体会词语的情味;

第三,把朗读和想像结合起来,在朗读中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

12、“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3、简述第二学段(小学3~4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14、朗读常见的方式有哪些?

(吴P159)

个别读、齐读、分组读、轮流读、设擂读、分角色读、自由读、引读、跟读等。

15、阅读教学的内容有哪些?

P204

词句段篇的教学;

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精读、略读、速读的训练;

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课外阅读的指导等。

16、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