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673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钟的铸制采用精密铸造法。

精密铸造法又称为失蜡铸造法,它是采用一次性可熔失的蜡质材料作模型,然后在蜡模上反复涂盖耐火涂料制成型壳,型壳硬化后,在蒸汽和热水中将蜡模熔失得到壳型。

壳型经焙烧后趁热浇注,金属凝固后打碎型壳,得到铸件。

  整个过程要经过设计、制模、作范、合金、浇铸、铸后加工(包括调音)多道工序。

钟体、挂钩以及钟架上的金属构件均为铜、锡、铅合金,配方因用途而异,合乎科学原理。

它用浑铸、分铸、铜焊、镴焊、铸镶、错金、磨砺等方法制作而成,工艺精湛。

它的装配、布局,在力学、美学、实用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音乐原理: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

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在蜡模制好之前,必需对石膏模型进行调音,石膏有固定的频率,也有明显的双音关系,只是发声微弱短促。

石膏钟的声音和铸青铜钟的声音有一定的关系,它们的发声原理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调石膏钟,以减少青铜钟浇注后的调音工作量和可以准确的调出有明显的双音关系的钟。

  编钟的材质:

  编钟作为演奏乐器,材料的选择对声学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编钟的材料是青铜。

  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又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的微妙的比例变化,对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的影响。

青铜中锡含量的增加,能提高青铜的硬度。

但含量过多,青铜就会变脆,不耐敲击。

铜中加铅,可降低熔点,增加青铜熔铸时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弱因加锡导致的脆性,使所铸的钟耐击经用。

但是,含铅量过高,钟的音色又会干涩无韵。

而曾侯乙编钟里,铜、锡、铅的含量达到了最合理的比例,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合金成分与乐钟性能的关系有精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铸出的钟才音色优美,经久耐用。

  编钟的历史文化价值

  编钟是中华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中国是钟的`王国”。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过“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我国的铸钟史从原始到战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

据考,钟的前身是铃,从原始的瓷甬钟到早商的扁园形铜铃,至殷商的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穆王编钟发展到八件一组,历经春秋时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组,继而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

从单音钟到按音阶编列演奏的乐钟,凝聚着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我国各地都有出土编钟,其中以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曾侯乙编钟规模最为庞大。

随州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王”。

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

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

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并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

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达五个多少8度(C2——D7),12个半音齐全、且有变化音,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个乐曲。

实践证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泊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

因而,编钟的出土,使用权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世界音乐史不得不重新改写。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编钟的演奏重点:

  一、编钟演奏学习的方法

  在初期学习中,首先要学习的演奏方法包括敲击位置、敲击的力度、站立姿势和执捶方法等。

其二是要背熟乐谱,只有背熟乐谱后在编钟上演奏乐曲时才不会出现敲错音,敲击的节奏不稳等问题。

  二、编钟演奏的统一协调性

  编钟属于一件合奏乐器,需要几名演员的默契配合,只有演奏者达到了统一,方能将乐曲完美的呈现给听众。

因此在编钟演奏中,大家多合奏几次,达到统一的节奏,使编钟之音更加和谐动听。

  三、编钟演奏的敲击点

  每件编钟因独特的结构原理,都等发出两个不同乐音,这两个乐音的准确发音点位于编钟下方的中间和侧边45°

处,大家在练习是要熟练掌握能做到准确的敲击这两个位置,只有准确的敲击,编钟才会发出完美的音质和音色。

  四、编钟演奏的力度

  每首歌曲都有高潮和协奏部分组成的旋律,我们要熟背乐曲并且充分的理解乐曲,在练习和演奏的过程中,要随乐曲的起伏、快慢来对应的编钟敲击力度,这样演奏才能体现出每一首乐曲中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