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教案文档格式.doc
《视听语言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语言教案文档格式.doc(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广义的语言泛指可以表达意义、传达信息,又有自身规律、法则和系统的媒介符号。
如数学中有数学语言,计算机中有计算机语言,艺术中有艺术语言。
2、根据语言的存在方式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视觉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人类文明产生后的文字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
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发出来的声音,口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语言等
视听语言是指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使用简单表意的声音并辅助以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就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视听语言。
艺术中的戏剧语言、影视语言以及网络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视听语言。
第二节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
绘画雕塑
照相
摄影
电影
图画文字
文字语言
电报
电视
网络
留声机
口头语言
电话
广播
进程
一、视听语言的发展流程
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
思想感情交流不够精确,有很大的模糊性。
口头语言:
可以精确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是受到时空限制。
留声机:
不受时空限制,但只限于单向交流,并且传播速度慢。
电话:
可以双向交流,但只限于一对一交流。
广播:
可以实现一对多交流,是听觉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仅限于听觉。
图画文字:
超越时间限制,但是很难清晰地把握意义。
文字语言:
意义准确,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并且传播速度慢。
电报:
传播速度快。
绘画,雕塑:
艺术语言很直观,但语言表达速度慢,并且在传达对象的信息时仍有一定的差距。
照相:
可以副真地传达对象的信息,而且语言表达速度快,但是只能传达静态的图象信息。
摄影:
可以传达动态的画面信息。
电影:
画面和声音的结合,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成为高级的视听语言,但是传播速度慢。
电视:
传播速度快,但是只能单向传播。
网络:
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可以双向甚至多向传播。
二、视听语言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遵守否定之否定规律,即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电影制作观念:
纪实——虚构——纪实
电视播出方式:
直播——录播——直播
视听语言的发展:
视听综合——视听独立——视听综合
第三节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
一、物质基础
摄影、放映术,录音、还音术,色彩技术等。
二、生理基础
视觉滞留原理
出示一负相图进行学生实验。
三、心理基础
似动现象
出示一翻书的似动现象。
格式塔心理机制或心理补偿机制
德国格式心理学家雨果·
明斯特伯格在其电影理论著作《电影:
一次心理学研究》中,从观众观赏电影影像的感知经验入手,从人类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电影影像是如何在二维平面银幕布上呈现出深度感和运动感。
他指出,电影“不存在于银幕布,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
第四节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
一、基本概念——镜头
镜头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其一,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上用来成像的光学部件,即光学镜头(lens)。
它是一个物理学概念。
根据焦距不同镜头可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
其二,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一次开机到一次停机之间所连续拍摄的,在银幕或屏幕上连续呈现的一段画面,即画面镜头(shot)。
它是一个艺术学概念,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单位。
出示广告作品《南方黑芝麻糊》,让学生数作品中镜头的数量。
二、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
视听语言
影像
声音
剪辑
画面造型语言:
景别、角度、景深、光线、色彩
镜头语言:
运动、场面调度
人声
音响
音乐
连贯性剪辑
非连贯性剪辑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分配
1
2
第二讲景别与角度
3
第三讲焦距与景深
4
第四讲构图
5
第五讲光线与色彩
6
第六讲运动
7
第七讲场面调度
8
第八讲影视声音概述
9
第九讲人声
10
第十讲音响和音乐
11
第十一讲声画关系
12
第十二讲剪辑诞生的历史
13
第十三讲连贯性剪辑和非连贯性剪辑
(一)
14
第十四讲连贯性剪辑和非连贯性剪辑
(二)
15
第十五讲连贯剪辑形式在非连续同一时空中的运用
16
第十六讲视听语言案例分析
(一)
17
第十七讲视听语言案例分析
(二)
18
第十八讲视听语言案例分析(三)
本课程推荐阅读书目:
贝拉·
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鲁道夫·
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
R·
波布克著《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
爱森斯坦著《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安德烈·
巴赞《电影是什么?
》江苏教育出版社
马赛尔·
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稚田《电影语言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王丽娟
《视听语言传播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皱建《视听语言基础》
上海外语教育
王迪《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
郑国恩《电影摄影造型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
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
任金洲、陈刚《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中国广播出版社
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了解景别与角度的概念
2、知道景别的功能和意义
3、知道角度的功能
(一)新课导入
要拍摄画面时,导演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机位的问题,即摄影机位置的问题。
机位不同,镜头效果也就不同。
第一,摄影机摆放在距离被摄主体多远的位置呢?
拍摄距离不同,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景别的差异。
第二,摄影机应该是放在被摄主体的正中,还是左边和右边,是上面还是下面?
这又涉及到拍摄角度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景别,什么是角度?
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景别
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除了与它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有关外,景别的应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好的导演会恰到好处的利用各种景别,使影片添光增色。
一、景别的概念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影响景别大小的原因有两个因素:
其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其二,摄影机镜头焦距的大小。
二、景别的划分
景别的划分通常是以画面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
广阔的场面,人物所占比例很小。
全景:
刚好一个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
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
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
成年人头部或更小的部位。
三、景别的功能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1、远景(分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
(2)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3)远景给观众以置身戏外的距离感,从而使镜头显得冷静、客观。
(4)常用于影片或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大自然的氛围,地貌地形,山河的走向,广袤原野的神韵,天地合一的气势”。
“大远景放在影片的开头,着眼于以环境气势抓人,使观众理解整部影片的环境氛围。
放在影片的结尾,在于发挥前面故事情节的余韵,给予观众以回味的时间和空间,重新审视人物事件与环境的关系,将人物命运与环境空间融为一体。
”——朱羽君:
《电视画面研究》
在影片《黄土地》开始,陈凯歌连续使用多个远景镜头并通过叠化,我们不仅了解了影片故事所处的环境,我们更会感到镜头后面创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诗意。
2、全景:
(1)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
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造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
(2)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因而也制约着一场戏中的所有的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等。
3、中景:
(1)中景画面可以将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来,是影视作品中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
(2)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形体的同时,也提供人物一定的活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
(3)中景可以表现一个人,也可以表现几个人,揭示他们的关系和交代冲突,还可以表现一定范围内的人物背景和场景,起到衬托人物、营造气氛的作用。
4、近景:
(1)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仪表神态、衣着服饰,表现人物感情、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
近景画面中被摄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流转、眉毛的挑皱等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内心波动所反映到脸上的微妙变化已无任何隐藏之处。
(2)人物处于近景画面时,眼睛成为重要的形象元素,因此电视剧拍摄中对主要演员的近景镜头一般给以眼神光处理。
(3)近景画面中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背景通常作虚化处理。
近景画面中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的主导位置,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脸部的细微动作成为主要的表现内容”。
——张会军: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5、特写:
(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特写镜头“表现人物动作细节和过程,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作用”,它“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能够揭示人物形象更深刻的部分,反映人物更丰富的情感”,它“是衡量电影导演的艺术敏感性和对更深层次真理的预见性的真正尺度”。
——贝拉巴拉兹:
《可见的人电影精神》
全景系例镜头
(大远景、远景、全景)
近景系列镜头
(中景、近景、特写)
抒情的、写意的
叙事的、纪实的
环境为主,人物为辅
人物为主,环境为辅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实”写,背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