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525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89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龙铁路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临时工程及过渡工程 12

5.1施工道路 12

5.2临时房屋 12

5.3垃圾及污水处理 12

5.4拌和站布置 12

6.全桥总体施工方案 13

6.1施工方案综述 13

6.2施工程序 13

7.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方法 13

7.1工程概述 13

7.2桩基钻孔顺序安排 14

7.3施工工艺流程 14

7.4施工准备 15

7.5钻孔施工 18

7.6成孔检查 19

7.7第一次清孔 20

7.8钢筋笼加工及吊放 20

7.9第二次清孔 22

7.10灌注水下混凝土 22

7.11成桩检测 25

7.12质量控制要点 25

7.13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26

8.承台施工工艺和方法 30

8.1施工概况 30

8.2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30

8.3施工准备 31

8.4凿桩头及桩基检测 32

8.5承台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33

8.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4

8.7扩大基础施工 40

9.桥墩施工工艺和方法 43

9.1工程概述 44

9.2施工工艺流程 44

9.3实体墩施工 45

10.桥台施工 50

10.1施工概况 50

10.2施工工艺流程 50

10.3施工准备 51

10.4钢筋施工 51

10.5模板施工 51

10.6混凝土浇筑 52

10.7养护 52

10.8桥背回填 52

11.附属结构施工 52

11.1挡砟墙 52

11.2电缆槽 52

11.3接触网支柱 53

11.4人行道挡板及声屏障 53

11.5通风孔的设置 53

11.6桥上排水及梁端排水系统 53

11.7梁底泄水孔 54

11.8检查孔设置 54

11.9通信信号电缆过轨预留孔 54

11.10综合接地措施 54

11.11梁端伸缩缝装置 56

11.12防落梁设施 56

12.风险管理 57

12.1风险识别 57

12.2风险评估及风险评估流程 57

12.3风险处置 58

12.4风险监控 59

12.5突发事件应对 59

13.沉降观测 63

13.1承台、墩身、桥台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63

13.2桥梁沉降观测测量 65

13.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66

13.4桥梁、墩、台观测技术要求 66

14.管理措施 67

14.1标准化管理 67

14.2质量管理措施 69

14.3安全管理措施 77

14.4工期控制措施 93

14.5环境保护措施 97

14.6冬季施工措施 104

14.7雨季施工安排 105

14.8职业健康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7

14.9预警机制及应急管理 109

15.附件 112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南龙铁路NLZQ-6标项目经理部

第4页,共128页

溪口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补遗

(答疑)书、工程量清单、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等。

(2)所获得的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资料。

我单位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

国内外相关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我单位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3)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总公司现行的铁路建设

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安全规则等。

(4)现场施工组织及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5)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6)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经认定的ISO9001:

2008《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

(7)施工组织调查资料。

1.2编制范围

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VI标段溪口大桥施工,起讫里程为DK171+031.000~DK171+174.910,桥梁全长143.910m。

工程范围内包括:

改移道路、沟河(渠)改移、管线路迁改及防护,桥梁桩基、承台、墩身及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的施工、竣工和缺陷修复。

1.3编制原则

(1)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

组织精干、高效的施工管理机构,选派具有多年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管理集体。

(2)施工组织:

统筹安排施工,做到均衡生产;

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

(3)机械设备配套: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组成配套合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4)采取“四新”技术:

结合工程特点,积极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5)实施项目法管理:

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和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造价、工期、质量目标效果。

(6)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合理布置生产生活临时设施,施工生产实行标准化作业,并配合业主与地方搞好关系,做到文明施工。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我段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施工,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持线路周围原有植被,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杜绝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2.1工程概况

溪口大桥位于漳平市双洋镇溪口村,起讫里程为DK171+031.000~DK171+174.910,桥梁全长143.910m,根据桥址处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情况,道路立交等要求,该座桥孔跨布置采用:

(3-32m)+(1-24m)双线简支梁,中心里程DK171+102.955。

桥址于DK171+055.48~DK171+063.18处以1-32.6m简支梁跨越公路,公路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95度。

路面标高293.65m。

桥址于DK171+103.08~DK171+104.98处跨越河沟,河流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90度。

路面标高280.7m。

桥台采用双线T型桥台;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

除桥台采用扩大基础外,桥墩均采用φ1.0钻孔桩基础。

2.2主要工程量

溪口大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施工部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基坑开挖

m3

9580.2

2

钻孔桩

延米

1571.0

3

承台

圬工方

2759.6

4

桥台

483.4

5

墩身

5609.0

6

围堰施工

T

327.4

钢板桩

7

桥面系

m

357.3

8

伸缩缝

105.2

9

人行道栏杆

单侧米

714.6

10

电缆槽

781.3

3自然特征

3.1地形地貌

本工程区域植被发育,漫滩及阶地均不发育,仅沿主要河谷分布有狭窄的冲积平原。

沿线大部分为侵蚀构造地形,属于中低山地貌。

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冲沟和溪流发育,丘间谷地和河流阶地发育,较为宽阔。

3.2地层岩性

桥址区域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

粉质黏土夹碎石土σ0=180kPa、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兜岭群砂岩强风化层σ0=400kPa、弱风化层σ0=600kPa。

3.3地质构造

山坡桥台植被茂盛,表土松软,纵坡陡峭,边坡稳定性差,雨季可能会诱发小规模滑坡或滑塌,会给施工及桥基带来安全隐患,基坑施工开挖应加强支护。

3.4地震动参数

本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

3.5水文地质

低山地下水基岩显著裂隙水,不发育;

沟谷地表水受大气降水影响雨季发育。

3.6不良地质

未见显著不良地质现象。

3.7气象特征

本地区地处沿海内陆山区,闽江上游,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半年多东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东北风寒冷干燥。

本地区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8.4~20.1℃,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6.5℃。

年平均湿度在76%~80%之间。

全年以静止无风为最多,西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2.3m/s,实测定时最大风速25m/s,风向东南。

多年平均雨量1400~1800mm,分别以中部西溪与北溪分水岭为最大,向东南沿海递减,最高区达2000mm,北溪上游约为1600~1800mm。

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春多雨,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频繁,多造成洪水。

4~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75%。

3.8沿线交通运输

沿线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沿线河流不具备通航条件。

(1)铁路

本桥所经在域内主要既有铁路有鹰厦线、漳龙铁路。

工程施工时,可通过既有铁路可将主要材料运至既有邻近的车站,再转运到工地。

(2)公路

本桥所经地区主要双永高速公路和S208等省(国)道,以及与国省道相连的县乡公路组成公路交通网。

3.9水源、电源、通讯情况

3.9.1水源

本桥所经在域内水系发达,经水质分析:

地表水无侵蚀性。

施工用水可就近取溪水,生活用水采用附近村庄供水系统。

3.9.2电源

沿线地方供电电网隶属于福建省电网,本次考虑在全线实行施工供电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的方案解决施工用电,由地方既有变电站引入或就近接入,并用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对于前期施工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应施工需求。

3.9.3通讯

本桥所在区域,通讯网较发达,无线通信全部覆盖,互联网网络系统完善接入方便。

4.施工组织安排

4.1施工总体目标

4.1.1工期目标

(1)总工期目标

本桥计划工期5.7个月。

2014年7月1日开始现场准备工作,计划完工日期为2014年12月20日,共173天。

施工计划横道图具体见附件。

(2)阶段性工期目标

桥梁基础开工日期:

2014年7月15日,完工日期2014年9月7日;

桥梁承台开工日期:

2014年8月26日,完工日期2014年10月16日;

桥台开工日期:

2014年9月8日,完工日期2014年11月6日;

桥梁墩身开工日期:

2014年10月25日,完工日期2014年12月20日;

4.1.2质量目标

符合国家和铁路总公司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质量零缺陷。

4.1.3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分部经理对本桥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施工过程中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安全生产一般事故;

杜绝因施工引起的特别重大和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遏制因施工引起的较大铁路交通事故。

4.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目标

环境、水体得到有效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干线铁路,达到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噪声、振动和扬尘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水土流失,建筑与沿线城市环境、自然景观和谐相容。

4.1.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注重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