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301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docx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590201)

专业带头人王荣海

专业负责人解书凯

归属系部(盖章)信息工程系

 

MIANY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二〇一四年十月

填写要求

一、请依据批准立项的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如实填写,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归属系部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二、各系部请按专业填报。

三、各级项目进度均须明确年度具体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

四、请严格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按照立项建设项目和内容逐项填写,分项分页。

五、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六、本任务书请用A3纸打印,一式2份上报。

 

1.项目基本情况

系部

基本

信息

专业负责人信息

姓名

解书凯

部门及职务

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

手机

办公室电话

E-mail

专业联系人信息

姓名

解书凯

部门及职务

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

手机

办公室电话

E-mail

列出曾有除学院自筹之外的资金投入建设项目

TI公司大学计划捐建430单片机实验室、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共建平板电视维修实验室、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共建有限电视系统维护与检修实验室

专业

基本

信息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近三年全

日制学生

基本情况

年度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专业代码

590201

专业开办时间

1996

新生报到率

90%

94%

/

专业所属大类

电子信息类

专业所属二级类

电子信息

毕业生人数

77

68

51

专业带头(负责)人

王荣海

职称

教授

双证书获取数

77

68

50

本专业在校生

一年级

(2014年计划数)

二年级

三年级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比例(%)

100%

100%

100%

初次就业率(%)

98.7%

100%

98%

80

85

113

近三年师

资情况

专任专业教师数

15

17

19

其中:

订单培养人数

/

27

32

兼职专业教师数

15

17

17

校企

合作

主要合作企业名称

合作起始时间

合作主要内容和形式

企业参与教学

(人/课时.年)

2013年度接收

实习学生数(人)

2013年度接收

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2013年度接收

就业学生数(人)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

2004

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培训基地、联合技术攻关、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出版教材

6/512

74

16

8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

2009

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培养、学生订单培养、技术服务、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出版教材

3/320

36

31

10

北京欣立伟科技有限公司

2012

师资队伍培养、学生订单培养、技术合作、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出版教材

3/288

56

12

4

校内实

训条件

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名称

仪器设备

台套数

仪器设备值

(万元)

功能

承担主要课程或项目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基地(电子产品生产车间)

40

180.00

1.满足学生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与检验等项目的训练与顶岗实习需要;

2.满足学生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习、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训练的需要;

3.对校内外开展电子产品生产等加工服务。

1.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2.专业认识实习

现代电子产品维修与维护实训基地(含制冷制热(家电)、手机维修、音像系统等实训室)

739

140.10

1.具有对“家用电器维修工”、“音视频设备检验员”和“通信终端维修员”等工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的功能;

2.能为企业与社会提供现代电子产品维修与维护技术服务。

3.可对校内外进行相关培训400人次/年。

1.家用电器

2.电视机维修技术

3.通信终端维修技术

智能电子检测与应用实训基地(含单片机、EDA、创新等实训室)

273

47.29

1.满足学生单片机应用技术系统开发需要;

2.成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服务的基地;

3.满足学生EDA应用技术系统开发需要;

4.培养学生对虚拟仪器进行开发的能力;

5.成为学生进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基地和电子技能大赛场所;

6.可对校内外进行智能电子检测与应用技术培训300人次/年。

1.EDA技术

2.单片机应用技术

3.智能小系统设计与制作

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面向绵阳电子信息支柱产业,辐射成渝经济带,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锤炼“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坚持实践教学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辐射带动省内同类专业及院内相关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特色品牌专业。

二、建设思路

1.校企合作体制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校企共建创新基地为突破口,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以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电子信息专委会为平台,深化、完善政校企研的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德职业教育比较试验基地为核心,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以电子信息技能单独招生为契机推进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形成以重点专业带动一般专业的专业分类建设发展机制;建立完善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2.“双师”教学队伍建设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结合学院“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健全本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1)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以专业服务产业为导向,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完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着重开发和实践标准化培训体系,完成4项以上职业岗位培训标准化设计;试行分模块能力进阶式课程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完善和编写相关特色教材、习题试题库、实训项目指导书和培训视频等教学资料。

(2)教学方法及手段完善与推广

深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采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训练环境。

同时,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实践条件建设

根据“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媒体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理实一体化考核体系建设和理实一体化工作量计算办法,完善“理实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条件建设。

主要完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智能电子产品开发、智能电子产品维修、电工电子等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环境。

5.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

搭建广泛共享、全面辐射的“开放型”电子信息技术社会服务平台—绵职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小微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开发现代电子技术培训资源包、电子制造类企业员工培训资源包。

以本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院内微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建成协调发展的电子信息专业群。

辐射带动省内同类专业发展。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面向绵阳电子信息支柱产业,辐射成渝经济带,通过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坚持“对接产业、职业导向、校企共建、服务社会”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锤炼“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坚持实践教学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以职教集团电子信息专委会为平台全面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辐射带动省内同类专业及院内相关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特色品牌专业。

三年共投入资金311万元,其中省财政支付150万元,学院配套150万元,其他投入资金配套11万元。

(二)分项目标

1.校企合作体制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以校企共建创新基地为突破口,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以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电子信息专委会为平台,深化、完善政校企研的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德职业教育比较试验基地为核心,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以电子信息技能单独招生为契机,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政校企研”四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形成以重点专业带动一般专业的专业分类建设发展机制;完善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2.“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完善“双师”型团队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树立行业影响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结合学院“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健全本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完善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培养2-3名在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批教学骨干。

通过3年努力,使本专业专任教师增加到20人,兼职教师增加到20人,专兼教师的比例达到1:

1;培育2-3名正教授,使高级职称比例≥3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30%;专业带头人增加2人、骨干教师增加6人,双师比达100%。

3.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以专业服务产业为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群对技能的需求,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入到课程改革中,完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坚持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根据生产实际继续开发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50%。

在3年内建设6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其配套教学资源和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着重实践标准化培训体系,完成4项以上职业岗位培训标准化设计;实践分模块能力进阶式课程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教师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水平,3年内修订或新出版高职特色教材3本,公开发表论文20篇以上。

同时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继续完善和编写相关特色教材、习题试题库、实训项目指导书和培训视频等教学资料。

深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采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训练环境。

同时,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与条件建设

根据“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和条件建设,实习实训课开出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