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2715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步顶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顶升设备安装

顶升设备校检调试

试顶升10mm

正式顶升2cm支座更换

更换支座

称重

顶升阶段监测

落梁

三、支撑体系

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考虑在顶升桥梁承台上布置顶升支架系统,分别在墩柱两侧设置钢支撑,钢支撑顶部安放千斤顶,分配梁固定在梁底。

钢支撑之间用槽钢剪刀撑进行焊接,避免在顶升过程中发生侧移等现象。

支撑高度超过3米时,中间用槽钢进行横向加固,支撑超过5米时,需要增加剪刀撑,确保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四、顶升系统

分配梁固定在板梁底部,位于板梁与千斤顶之间,分配梁直接承担上部结构重量,并将力传递给千斤顶,因此分配梁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

分配梁采用1根HM500*300H*16mH型钢焊接形成。

安装分配梁目的:

将千斤顶的力通过分配梁传至梁体上。

采用小型起重装置配合将分配梁安装至梁底,在分配梁与梁底之间用砂浆塞密实,确保分配梁与梁底紧密接触,在梁底每间隔1m位置打入膨胀螺丝(在钻孔前用钢筋探测仪探测原梁底钢筋位置,避免损伤原梁底钢筋),将分配梁焊接在膨胀螺丝上。

五、正式顶升

1.试顶升

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顶升施工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对称重结果的校核,在正式顶升之前,应进行试顶升。

在试顶升前须对原桥梁结构现状线形进行全面测量,以便后续正式顶升监测对比参照。

试顶升高度:

5mm。

试顶升步骤:

顶升时首先加载至理论顶升力的80%,再缓慢加载至根据位移传感器确定各点已经分离,再顶升至各顶达到5mm垂直位移。

2.正式顶升

1)按下列程序进行,并作好记录:

①、操作:

按预设荷载进行加载和顶升;

②、观察:

各个观察点应及时反映测量情况;

③、测量:

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馈测量数据;

④、校核:

数据报送至现场领导组,比较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差异;

⑤、分析:

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

⑥、决策:

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2)顶升过程控制

整个顶升过程应保持拉线传感器的位置同步误差小于2mm,一旦位置误差大于2mm或任何一缸的压力误差大于5%,控制系统立即停止顶升,以确保梁体安全。

顶升过程中要实时观测基础沉降、顶升系统垂直度、加固系统焊接点等。

对计算机显示的各油缸的位移和千斤顶的压力情况,随时整理分析,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支座更换

凿除梁底支座周围嵌入的砼并打磨平整,安放橡胶支座并找平、落梁。

六安全保障措施

6.1高处作业坠落安全保障措施

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如不能严格按照或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将会造成人员坠落或坠落物伤人事故。

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逐级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并告知岗位存在的危险性和重要性,方能让其从事登高工作。

搭设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

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作业和夜间最好不要高空作业。

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确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的,必须经过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在原处采取相应的可靠的防护措施,完成作业后必须立即恢复。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置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系戴。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作业人员必须拴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高处作业配备工具袋,小型工具及材料应放入袋内,较大的工具,必须拴好保险绳,不得随手乱放,防止坠落伤人。

夜间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爬梯空洞等处设明显标志。

六级(包括六级)以上大风,为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停止高处作业。

施工作业区域下方设置警戒线,严禁人员逗留,以防坠落伤人。

6.2物体打击伤害安全保障措施

高处作业人员如不能严格按照或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就会造成人员坠落或坠落物体伤人事故。

凡在离开地面2米以上的地点进行高空作业时,强调作业人员应集中精神,严格按照高空安全工作规程执行,防止发生事故。

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工作尽量减少高空作业。

在脚手架上工作,必须绑好安全带,挂牢安全绳或采取其他可行且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高处作业应统一使用工具袋。

较大的工具、材料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其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

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保护,防止落物伤人。

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安全绳子系牢后上下吊送,防止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使用人字梯必须设有坚固的绞链和限制开度的拉链。

更不准用人拉单梯当作人字梯使用。

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逐级的教育和指导,并告知从业岗位存在的危险性,方能允许其从事相应作业

搭设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并对从事人员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

支架上工作

要认真检查支架绑扎固定是否牢固。

支架上的踏板能否承受讯期工作时工具、材料,等载重。

支架上的保护是否到位及牢固程度。

工作时必须带齐安全带的挂钩系挂在牢固构件上。

所用工具材料要用绳子吊送,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地面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和悬空的高处作业,停止一切高空和工作面施工作业,确保人身安全。

6.3顶升系统监控安全保障措施

(1)监控目的

桥梁的顶升过程中,虽然采用了PLC控制液压同步系统进行顶升操作,但各千斤顶顶升速率仍有可能存在差异,将导致梁体出现相对位移差,并有可能使结构受到损伤。

因此,在桥梁上布置多个观测点,通过监测各观测点实际到达的位置与预期位置的差异,判断和控制顶升过程。

合理评价结构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以便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结构的安全。

为此要设置一整套监测系统,并要设定必要的预警值和极限值,以便将姿态数据反馈给施工加载过程。

由此可见,对顶升过程实施监控十分必要,施工监测监控贯穿于顶升及落梁全过程中。

本监控方案主要是对桥梁姿态的监控,不包括应力应变等监测内容。

(2)监测组织安排

监测计划应与顶升的施工计划相协调,并可在实施过程中改进,其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现场总指挥。

监测时按以下原则安排:

1)预先制定的监测计划;

2)关键的施工环节进行必要的监测;

3)特殊工况发生时,补充监测;

4)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时,补充监测。

(3)监测的内容

施工监控主要包含:

支撑系统观测、桥梁实际顶升高度、临时支撑系统监控三大方面。

具体监控内容如下:

1)支撑系统观测

2)梁底面标高观测

3)梁横向位移观测

4)梁纵向位移观测

5)箱梁自身裂缝变化

6)顶升系统的垂直度

(4)监控设备

1)裂缝监控采用裂缝测宽仪器(DJCK-2),测量范围:

0.02-2.0mm,估读精度0.01mm;

2)梁体顶升高度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水准观测精度达0.3mm,最小显示0.01mm;

3)支撑系统采用经纬仪、垂球进行观测。

(5)顶升监测监控实施

1)梁体裂缝监测

在施工前利用裂缝测宽仪将梁体原有裂缝进行检查、标记。

顶升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裂缝观测。

2)梁底标高监测

梁底标高的测量是桥梁顶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检测,是控制顶升标高与各组千斤顶间同步性的主要手段。

梁底标高检测通过在相应位置安置拉线传感器(精度为1mm),其将数据反应到PLC控制系统,以便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各组千斤顶的顶升速度。

在梁底相应位置用铆钉或膨胀螺丝固定作为监测点,在桥梁外侧固定一个相对标高监测点,每个顶升行程结束后,运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并与PLC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拉线传感器反应至电脑中的数据相比较。

梁体标高监测控制表

控制点

观测频率

初始值

第一顶

第二顶

顶升完成

落梁就位前

落梁就位后

1

2

N

3)梁纵横向位移观测

该顶升工程中通过在伸缩缝两侧设置纵向限位装置防止桥梁发生纵向位移。

实施顶升前,在顶升梁体范围外架设经纬仪,在桥面上设置横向位移观测点,顶升过程中随时观测梁体的横向位移情况,并设定预警值6mm,如果梁体横向位移接近预警值立即通知顶升操作人员停止顶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正常后方可开始顶升。

顶升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查桥面锚固块中的螺杆情况,发现松动及时拧紧,同时观察锚固块内千斤顶的变化,使千斤顶始终保持顶紧的状态。

纵/横向位移观测点的设置参见下图。

监测过程中,由于全站仪有一定的监测范围,在其范围之外就不能进行实时监测,需将全站仪改变位置才能继续监测。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将在桥梁两侧的限位位置利用钢卷尺固定一个比较直观的监测点;

同时在纵向限位装置位置布置2-4个钢卷尺监测点。

然后安排专人在此监控点进行实时观察。

4)顶升支撑垂直度观测

顶升支撑安装完毕后,在钢支撑上布置若干点,在顶升过程中用经纬仪进行监测。

5)顶升系统加固点监测

顶升系统加固点监测采用观察的方式,每个顶升阶段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总指挥汇报。

6)数据观测采集

整个顶升施工分多阶段进行,每阶段施工完毕后,将千斤顶锁定,分组采集梁体竖向、纵横向位移读数,分析梁体姿态变化及顶升支撑受力情况,一切正常方可继续顶升。

(6)监测的目标及控制精度

结构监控的最终调控目标是:

桥梁顶升施工完成,各测点的线形误差均控制在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

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暂定各参数控制精度如下,

1)成桥高程与设计值误差±

10mm以内;

2)成桥轴线偏位与设计值误差10mm以内;

3)顶升过程中,主梁每一标准行程100mm为一个阶段,每阶段高程与设计值误差纵向控制在±

5mm以内,横向控制在±

5mm以内;

4)顶升过程中,主梁附加应力处于合理范围内,与理论计算应力误差小于±

20%,且不出现新的裂缝,原有裂缝宽度无明显增大;

5)顶升过程中,钢管支撑轴向应力均应控制在规范规定的材料强度和结构稳定范围之内;

当应力水平达到80%材料允许强度(包括拉应力)或超过上述误差范围时提供预警。

6.4触电伤害安全保障措施

1)现场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电工作业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绝缘工具,并定期检查,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3)配电线路采用架空或埋置,现场移动式电器一律采用橡皮绝缘电缆,加装漏电保护器,通过道路必须穿管埋地敷设。

4)施工用电设备和配电箱金属外壳需连接专用的保护零线,并明显标识。

5)配电系统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锁配置。

6)建立现场用电管理档案,做好电工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