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2594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

火的发明

谓之燧人何?

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

《白虎通考》

伏羲禅于伯牛,钻木做火。

《绎史》卷三引《河图挺辅佐》

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太平御览》卷79引《管子》

原始物质文化

从距今7000年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实现了文化史上的一大飞跃。

内蒙古阴山岩画

新石器时代

碳化的稻谷-河姆渡遗址,骨哨。

彩陶:

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

泥条盘筑。

龙山文化黑陶,骨笛骨链锥形玉饰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

原始宗教观念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集团:

发源于黄土高原,散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

内部又分黄帝、炎帝两支。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东夷集团:

大致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安徽中部、淮河流域一带。

蚩尤、后羿属于这一集团。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苗蛮(三苗)集团:

分布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即长江流域。

伏羲、女娲在这一集团。

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

传说中的五帝便在此时代。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皇五帝

三皇是哪三位说法很多,常见的有五套班子,七位人选:

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礼·

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

伏羲、女娲、神农(《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礼·

号谥记》,《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

伏羲、神农、共工(《白虎通》)

伏羲、神农、黄帝(皇甫谧《帝王世纪》)

司马迁作《五帝本纪》,从黄帝写起。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舜时的职官体系,《尚书·

尧典》里则讲得很详细:

禹:

司空,主治水而司内政;

弃:

稷,司农政;

契:

司徒,司教化;

皋陶(gāoyá

o):

士,主司法与军事;

垂:

共工,司工务;

益:

虞,司山泽;

伯夷:

秩宗,司郊庙祭祀;

夔:

乐,司诗歌音乐助祭;

龙:

纳言,司出纳诏命,如周之内史、汉之尚书。

夏朝

家天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重要的夏王:

禹—始祖。

启—王朝的缔造者。

太康—失政。

少康—中兴。

履癸—夏桀,著名的暴君

殷商西周:

从神到人

甲骨青铜文化和汉字的起源

司母戊鼎(商)单五父壶(西周)四羊方尊(商)

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神本位

周人的人本文化:

敬天法祖、宗法建构和制礼作乐

二、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和而不同-轴心时代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是为东周。

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多元繁荣,各派竞相著书立说,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灿烂景观。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 

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

时代背景:

政治条件。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被打破。

封建制与宗法制结合: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政治关系融入血缘关系,或者说是将血缘关系政治化。

各层贵族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有父子、兄弟、宗族关系。

是“亲亲”与“尊尊”的结合。

)周郑交质到繻葛之战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

春秋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趋势!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经济条件: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春秋时代是贵族分层秩序从上到下逐层垮塌的时代。

士崛起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矛盾加剧,大国争霸,诸侯混战,有卓识的诸侯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尽量揽人才,任用一些有才能的士人。

齐建稷下学宫。

私学的出现。

孔子是在民间聚徒讲学的第一人。

春秋战国之际,又有墨子聚徒讲学。

“群星纷呈”:

思想家:

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邹衍。

政治家:

管仲、晏婴、商鞅。

军事家:

吴起、孙武、孙膑。

外交家:

苏秦、张仪。

教育家:

孔子、少正卯。

史学家:

左丘明。

文学家:

庄周、屈原、宋玉。

医学家:

扁鹊。

农学家:

许行。

水利学家:

李冰、郑国。

天文学家:

甘德、石申。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订,共三百余篇,故又称“诗三百”.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

风:

“国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

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颂:

宗庙祭祀的舞曲

《离骚》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庄子散文《逍遥游》。

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

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

司马迁父亲司马谈: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

《汉书·

艺文志》: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十家为: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

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儒家

儒在古代指的是精通六艺的知识阶层的“士”,也就是学者或教师。

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

《论语》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关于古代知识分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事功的讨论。

.2仁政、“王道”思想。

(1)以宗法亲情维护等级。

(2)以宽猛相济为统治方略。

(3)以教化任贤为治国之本。

3、以“礼”为行为规范4、以“义”为价值准绳

超逸的道家

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

以“道”为核心内容的学派称道家。

道家的特点:

尊崇“天”、“道”。

向往自然,道法自然,朴素自然就是艺术的最高生命和审美的最高标准。

向往自然,道法自然,朴素自然就是艺术的最高生命和审美的最高标准。

倡导“无为”。

主张“出世”。

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出世为仙。

老子的‘道’,本体论与宇宙论的意味较重,而庄子则将它转化而为心灵的境界,求精神境界的超升。

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

谨严的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徒多是下层群众。

墨家强调“尚贤,节用,兼爱、非攻,强调尊崇天神”(“天之爱民之厚”)。

墨家特点:

严明的军事团体作风,严密的“天志”观。

冷峻的法家

先驱人物是齐国管仲和郑国子产,申不害、慎到相继提出重术、重势的思想。

韩非子则集法、术、势之大成,建构起完备的法家理论,是秦朝统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1.对世相的冷静观察。

2.“帝王之具”——法术势。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

儒、墨以鲁为中心,儒家传播于晋、卫、齐;

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源于南方楚、陈、宋,后北上于齐.法家源自三晋,成就于秦。

阴阳家从燕发端,在齐拓展.周、魏则盛产纵横家。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都根源于周文化.齐是姜太公的封地,鲁是周公的封地.鲁文化重传统;

齐文化重变通。

三晋文化

晋俗质实俭约,故成为法家文化的策源地。

荀子为赵人。

韩非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三晋民风强悍,任侠好气,多慷慨奇节之士。

很多刺客出于其间,如豫让、聂政、侯嬴、朱亥、荆轲、高渐离等。

韩魏之地处天下咽喉要冲,纵横之士应运而生。

秦文化

思想文化大一统(天下一统,四海一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

秦帝国是与地中海的罗马并立的世界性大国,15年后被汉取代。

经过秦汉王朝的统一整合,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主潮流被确定下来。

汉赋,《史记》,无一不是在秦汉宏阔文化精神的统摄下产生出来的辉煌制作物,带有明显的傲视和霸道特征。

(一)秦的一统

秦始皇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秦朝的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

文化上的统一措施: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制、地同域等一系列措施。

秦的统一及其加强统一政权的各种努力增进了帝国版图内各地人的生活与心理的同一性,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王朝创立的许多政治制度为后世各朝所沿袭,影响久远。

然秦二世而亡,历年十五,制度虽定,文化未融,一统格局,有待汉兴。

(二)汉一统文化

对楚文化的继承:

亡秦必楚。

汉朝统治者是楚人,他们必然继承并发扬楚文化。

汉王朝是继“暴秦”之后建立的一个王朝,他也必然会对周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以东皇太一为最高神。

汉赋源于楚辞。

汉朝对秦文化的继承。

汉朝官制与朝廷礼仪也大都沿用秦朝体制。

从黄老之术到独尊儒术。

从封国到削藩。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推恩令。

反击匈奴。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回中央。

罢百尊儒:

思想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入则仕,出则隐”的中国主流文化格局被确定下来。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今古文经

何为“今文经”:

焚书坑儒后,老儒们凭记忆背诵,口耳相授,由弟子们以当时流行的隶书文字抄写整理而成的儒家经典称为“今文经”。

何为“古文经”:

古书,这些书籍均用先秦古籀文写成,故称为“古文经”。

今文经:

齐诗、鲁诗、韩诗;

《公羊传》、《谷梁传》;

伏生《尚书》;

《仪礼》、《礼记》。

古文经:

毛诗;

《左传》;

孔壁《尚书》;

《周礼》。

西汉之际,国家官学主要传授今文经。

佛教东来,道教创立

佛教的传入:

西汉末年,中亚,经丝绸之路(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

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族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发展出历史。

奉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主,其思想基础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中国传统的原始宗教和神仙学说;

二是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三是杂糅儒学和阴阳五行学说。

道教创立的两条支脉:

五斗米道:

太平道:

东汉末年张角曾利用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起义失后败,太平道以受到镇压而衰败。

道教的目标——得道成仙:

道教乐生、重生、贵术。

道教的修炼方法很多:

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

史学的巨大成就:

《史记》与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52万6千多字。

文学成就

两汉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赋、散文和乐府诗歌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汉赋。

西汉早期的贾谊、中期的枚乘、杨雄和司马相如、东汉的班固、张衡、左思都是名垂千古的汉赋名家。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扬雄:

《甘泉赋》、《羽猎赋》班固:

《两都赋》张衡:

《二京赋》模仿《两都赋》。

汉代艺术

壁画与帛画。

楚汉帛画有“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种技法,是早期人物画的重要发明。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