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2491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创】333《外国教育史》重点归纳(背诵版)Word下载.doc

(2)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3)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拜占庭教育保存和传播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对欧洲和阿拉伯的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教育

1.机构:

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2.特点(13简、15论)

①教育目的宗教化,主要是为了培养虔诚的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②教学内容神学化:

神学、“七艺”

③教育方法机械繁琐:

背诵、抄写为主;

实行个别教学、禁欲主义;

管理严格,盛行体罚

3.评价:

基督教教育在培养僧侣和教会人员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宗教,使他们服从教会和封建统治,但其在保持和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一定客观作用。

西欧中世纪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以王室和贵族子弟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

采用问答法

2.骑士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1)教育目的:

培养勇猛善战、忠君敬主、举止得体的骑士

(2)教育过程:

①家庭教育阶段:

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礼文教育阶段:

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③侍从教育阶段:

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

2.城市学校

(1)特点

①领导权:

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数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

②内容:

城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知识的学习

③培养目标:

主要满足城市对手工业、商业等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训练的性质

(2)意义:

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适应了新兴工商业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欧洲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世纪大学(牛津、剑桥大学等)

(1)特征

① 由师生自主创办;

内部按照领导体制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② 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③ 流动教学

④ 课程内容以实际需要为主;

⑤ 教学方法比较灵活,重视讲演和辩论

⑥ 确立学位制度

(2)课程和培养目标:

文、法、医、神四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3)评价

尽管后来被教会控制,宗教气氛浓厚,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它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发展,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人文主义教育

1.特征·

12简

人本主义:

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信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

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不是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

世俗性:

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都充满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和今生,根本区别于中世纪教育

宗教性:

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家都信仰上帝,希望用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宗教的陈腐

贵族性:

这是文艺复兴的性质所决定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或家庭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

人文主义教育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有不足之处,但它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使人的发展和世俗利益成为教育关注的内容,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2.影响与贡献

(1)教学内容变化: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经典著作;

美育、体育复兴;

关注自然知识学习

(2)教育职能变化:

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职责

(3)教育价值观变化:

重新发现人、确立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

(4)复兴古典教育理想:

形成了全面和谐的完人的教育理念

(5)复兴自由教育的传统:

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6)兴起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和天性

(7)人道主义、平等自由、合理享乐等新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道德观

(8)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首次提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

(9)建立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促进大学的改造和发展,使教育理论不断丰富,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新教

1.路德派:

由国家推行强迫的义务教育;

2.加尔文派:

提出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亲自进行免费教育的实践

耶稣会学校

(1)教学内容:

神学、古典学科,用拉丁语教学;

(2)教学方法:

重视教师讲解,推崇记忆、注重复习;

也使用讲座、辩论、竞赛等方法;

(3)高水平的师资

(4)完备的组织管理

(5)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按能力分班,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授课

(6)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亲密的师生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完善的制度和管理都服从于一个逆历史潮流的目的,必将遭到各民族的排斥和冷落

导生制

由兰卡斯特和贝尔创造的一种新教学组织形式,又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即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的困难,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但造成教育质量下降

法案部分

英国

1870《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普及义务教育

u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

u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u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u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公立学校

u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

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英国由此出现公立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为整个英国教育制度奠定基础

《巴尔福法案》·

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

u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代替地方教育委员会

u学校分地方公立和教会学校两种,教会学校得到一定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控制

u教会保留任免教师权利

建立了公立中等教育制度,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统一管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育管理上的混乱现象,但未改变双轨教育制度。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u设立教育部为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u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

u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

u提出宗教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改革要求

确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结束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为英国战后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988年教育改革法》·

贝克

u实施全国统一课程:

5-16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

核心课程、基础课程、附加课程

u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别在7、11、14、16岁参加全国性考试

u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政策

u建立新型城市技术学校:

使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培养企业急需的精通技术的中等人才

u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新规定:

废除“双重制”,中央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控制

是《巴特勒法案》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美国

公立学校运动

贺拉斯·

曼的领导下的美国普及公立学校的运动,即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推动了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

(2)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

(3)采用免费教育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展,19世纪后期扩展到中学

《莫雷尔法案》

规定政府拨出一定土地给各州,将土地收入作为设立技术学院的基金,各州成立农工学院,称赠地学院。

主要实施农业和工艺机械教育,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为农业生产、为社会服务的传统。

《国防教育法》

苏联卫星升空引使美国教育改革呼声高涨、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各界批评,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

(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

(2)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4)强调天才教育

(5)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6)资助高等学校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7)开放大学生学习贷款,建立“国防奖学金”,以鼓励清寒子弟努力学习和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

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

《国家在危机中》·

13论

u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教育

u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

u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学习时间;

u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u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

确定学术学科在中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课程的统一性,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统一要求;

增强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信心及资助。

但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

法国

《帝国大学令》·

大学区制·

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设帝国大学为全国最高教育领导机构,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实行大学区制。

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全国实施学区制管理;

学校机构必须有国家的统一批准;

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费里法案》·

费里

①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免费;

②教师任教须获得国家颁布的证书,学校不得设宗教课程等。

③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世俗性的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实行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提出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

①社会公正;

②承认社会上一切工作的价值平等;

③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

④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

⑤各级学校教育实行免费;

⑥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地位。

它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由于条件限制并未付诸实施,但它成为法国战后历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课程改革

(1)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和潜力;

(2)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

(3)用结构主义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

(4)鼓励儿童用探索发现式方法学习。

该法案对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使美国普通教育获得较大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①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②颁布《学制令》,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③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④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⑤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⑥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

⑦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思潮部分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1.主要实验:

雷迪与阿博茨霍姆学校、尼尔与夏山学校

2.主要理论

(1)梅伊曼、拉伊·

实验教育学

(2)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