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2251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

课程重点研究和介绍了农村金融理论基础、农村金融体系及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等知识点。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介绍上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以投资学的基本原理认识、分析和把握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农村金融学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何广文、李树生等编著的《农村金融学》一书的主要内容,参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而编写的,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程学习的总体安排、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以方便学生学习和考试。

第一章农村金融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2)弄清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旧范式;

(3)把握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各种农村金融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1)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2)农村金融理论。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自学

教学手段:

网络视频

教学内容:

一、农村金融概述

(一)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

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

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

1、涉及面广

2、风险较高

3、政策性强

4、管理较难

(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农村金融活动的规模与发展程度;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农村金融活动方式与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变革;

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农村金融效益的提高。

2、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运行中的能动媒介,通过融通农村货币资金,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神经中枢,通过稳定农村货币流通,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信息网络,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可以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完善。

二、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

(一)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1.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3.金融约束理论

(二)农村金融理论

1.农业信贷补贴论

2.农村金融市场论

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4.金融创新理论

5.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二章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1)了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特征;

(2)把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历程;

(3)弄清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体系构成与特征;

(2)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构成与特征

(一)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及其构成

从构建有利于包括所有中低收入群体在内的所有金融需求者都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角度而言,需要构建一个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竞争的基础上也能为农户和微小企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层次,保障竞争良性运转的制度基础。

第三层次,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1.农业政策性金融

2.农村合作金融

3.农村商业金融

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需要

1.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发展的步调不一致。

2.农产品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对称。

3.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与农村金融工具的单一性不相适应。

4.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匹配。

(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差,缺乏持续经营能力

(三)农村资金流失严重,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1.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渠道流出。

2.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是农业剩余净流出的主渠道。

3.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开始从县域经济实施战略性撤退。

(四)农业风险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

(五)农村金融组织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

(六)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

(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1.农村金融秩序混乱。

2.行政干预严重。

3.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八)非正规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

(九)农村金融立法滞后

第三章中国农村金融机构

(1)了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的格局;

(2)把握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所经历的5个阶段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所经历的7个阶段;

(3)弄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改革历程以及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国农业银行;

(2)农村信用社;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一、农村金融体系概述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确立政策金融的主体地位,通过宏观调控和优惠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渗透与扩张,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不断发展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通过价值规律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比较利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

协调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动作,在中央银行统一领导下,实现金融运作的良性循环和持久发展。

(二)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的格局

目前,中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农村金融部分、其他有关农业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农业信贷部分等。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全部农村金融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并呈三足鼎立之势。

(三)对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评价:

正效应

新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区别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能够完善各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建立明确的责任制;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能够调动各种经济实体的力量,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能够优惠支持重点地区、产业、行业、部门、项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中国农业银行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主要职责

中国农业银行是以经营农村商业性信贷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按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国家只凭借对资产的所有权取得红利,其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中国农业银行除在农村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外,还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并相应开展了各种城市金融业务。

其主要职责有:

组织农村资金,办理各项农村存款;

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受理各项贷款;

办理转帐结算;

提供有关情报、咨询服务;

办理农村信托、租赁业务;

管理国有农场、供销社的流动资金,监管工资基金;

办理外汇业务;

办理国际金融组织的农业信贷和中间业务;

发行金融债券,代理股票、债券发行及转让业务;

办理国家、人民银行委托业务。

(二)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三、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一般按乡、镇设立,信用社之间、信用社与各银行之间可以发生横向的业务联系,一般的县建有县联社。

从规范的合作金融标准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应由农村居民自愿入股,其财产属于入股社员集体所有。

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信用社的盈余除按股金分红外,其余转为公共积累,充实信贷基金,由信用社支配使用。

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性质不清、地位不明等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称为合作社,但它们仍主要按国有银行同样的规定进行管理。

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其主要业务是:

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所谓政策性金融业务是与商业银行的一般性业务相对而言,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平衡和国家经济政策贯彻的须要,对农业发放低息贷款。

第四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了解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新政的适用范围和原则以及新政的主要内容;

(2)弄清村镇银行的界定和性质;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

贷款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

(3)把握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以及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

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

(1)村镇银行;

(2)贷款公司。

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放宽

(一)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1、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较少,覆盖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

农村信贷资金供应与新农村建设形势不适应,除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过少。

2、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背景

3、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意义:

新政的出台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必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必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中国银监会新政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三)中国银监会新政的主要内容

1.中国银监会市场准入政策的内容

2.中国银监会市场准入政策的创新点

3.市场准入资本要求

二、村镇银行

(一)村镇银行的界定及性质

1、村镇银行的界定: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截止2007年年底,中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9家。

2、村镇银行的性质:

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村镇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村镇银行是按照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设立的,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业务品种较为丰富。

村镇银行是不同于小额信贷组织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的设立要求

1.村镇银行的名称:

村镇银行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

2.设立村镇银行的条件

3.设立村镇银行的步骤及要求

(三)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1.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要求:

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