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级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具有讲师职称的专任教师10人,占67%;
具有助教职称的专任教师2人,占13%。
在学历结构上,具有硕士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8人,占53%;
在读硕士的专任教师4人,占27%;
具有学士学历的专任教师3人,占20%。
专任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二级学院的15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5岁,绝大部分(80%以上的)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和硕士学历、学位,有2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为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专委会秘书长;
总体看,他们已逐渐成长为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
全院在校学生总数—人,其中建筑设计技术专业10个班、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7个班、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个班、—人。
2.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实训场地建设完成,不断拓展实习基地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我院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七个实训场地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十一五”期间,我院在建设和完善校内各项教学设施的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现与我院签订协议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家,涵盖了学院现有专业。
3.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十一五”期间,我院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企业请进来,让教师走出去的方式,不断修正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都不断得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处于同类专业前列,学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各专业的招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4.教学研究成果丰硕,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根据学校编制的国家示范专业建设方案,我院的园林工程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根据“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工作流程操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学院共有6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完成1门网络课的建设,承担各级课改项目。
5.科研和社会服务获得长足进步,基本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对接。
“十一五”期间,我院在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周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完成院级教、科研项目5项;
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SCI检索论文1篇,EI检索论文4篇;
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30余项。
科研经费到账()万,
6.学生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风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兼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我院学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依据学校各项日常检查和管理规章制定和完善切合学院专业特色的学生工作制度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活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风建设活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在“十一五”期间,学生共获得奖项:
7.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基本成型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我院“十一五”期间党建工作的重点,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院开展的多项党组织活动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二)基本经验
1.必须把握示范建设的办学机遇。
国家示范建设是我校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影响,转变办学模式的重要契机,我院一方面把握示范建设的办学机遇,努力从师资配置、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配合示范建设需求,另一方面以示范建设为动力,促进学院各项改革的实施和落实,实现学院的各项既定目标。
2.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
内涵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院持续进步的动力。
我院始终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在内涵建设上,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院的“软实力”。
3.必须强化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学院的发展只有与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才能够体现办学的效果。
我院在课程设置、学生活动、教学改革、实验实训等方面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要,积极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培育出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和强化办学优势,转变办学理念。
4.必须注重人本发展的办学目标。
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为师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师生素质的提高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办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形成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5.必须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机制。
院校办学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
我院通过改革创新,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使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机制。
6.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作为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学院,必须将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与企业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人文素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将学生的课堂与今后工作的实际情景融合,实现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
三赢”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尽管学院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与成效、师资配置、校企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深化,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逐步完善“双主体”育人模式。
2.师资配置结构有待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制度急需要建立和不断健全;
年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偏低。
3.校企合作内涵有待丰富
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与本地行业企业合作不够紧密;
4.经费投入不足,办学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
办学的经费和硬件设施是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这方面,我院存在着较大的经费缺口,尤其是学生实习、实训的经费不足,导致部分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效果欠佳,也阻碍了学院办学层次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5.科技服务范围有待扩大
在“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科技发展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以个人方式参与为主,局限于建筑类技术咨询和技术顾问等方面,在对地方技术人才的培训方面未能发挥高等院校应有的作用。
(四)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院作为学校核心的建筑类学院,势必要紧跟国家和江苏省高等高速发展的趋势,为区域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
江苏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徐州市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政策,都为我院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对我院各专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
以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坚持“夯实内涵、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工作方针,坚持建筑等专业特色不动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特色立院宗旨不动摇,坚持示范建设方向不动摇,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不动摇,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大力加强继续教育与培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行业发展的能力,力争在五年的时间内将我院各专业建成同类学校中的优势专业。
2、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实现稳重有升
稳步发展现有三个专业的规模,积极参与校内和校外技术培训。
到2015年,现有专业在校生人数稳中有升,规模适度,达到1000Ao
(2)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保持现有各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领先位置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设1个新专业。
到2015年,完成对现有专业的改造和新专业的设置,完成教改项目项,校级精品课程门,网络课程门,编写教材本。
(3)师资队伍配置更趋优化
到2015年,按生师比的比例,配备专兼职教师。
其中专任教师人,双师素质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
骨干教师比例达到%,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到50%。
具有教授职称的人,博士人。
(4)学院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得到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院现有每个专业建立至少3-4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完善“一师一企”联络机制,初步实现“引企入院”的目标,力争每个专业在校内建设1个结合企业现场的实训场地;
为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规模超过100人次。
(5)学生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学院将切实按照建筑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设定各专业招生计划。
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双证率”和就业能力,保证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5%以
上,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6)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机制不断创新
持续推进学生素质拓展和职业道德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构建"
学院活动围绕素质发展、社团活动围绕能力培养、班级活动围绕专业技能”的学生活动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