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099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docx

《行政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docx

第一章

1.西方学者对行政的理解?

答:

1、三权分立说

 也就是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从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来说明行政。

最先提出三权分学说的是英国的政治学家洛克,他在其所著的《政府论》中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把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类,主张这三种权力由三个独立的部门掌管,以便相互制约和平衡。

这里所说的行政,就是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现代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方早期的一些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把政治与行政相分离,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活动领域,主要指国家政策的制定;行政是实现国家目的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指国家政策的执行。

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其名著《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明确提出国家功能两分法,认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的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称为行政。

3、管理行政说

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20世纪20年代之后,西方学者把科学管理理论和原则引入行政管理研究中,从管理的功能和特点方面说明行政的涵义。

持这种观点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

1)从管理学的角度将行政学定为通过运用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政务的活动(如怀特);

2)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将行政理解为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如戈德特纳)。

(过程、活动、目标)

持管理行政观的学者认为,行政是如何使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取得成功的各种方法;是完成或实现一个权力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制定采取的一切运作;是一切活动或程序;是通力完成共同目标的团体行动;行政特别注重管理方法、程序具体操作,是研究政府做些什么和如何做的理论;是经由集体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艺术。

他们是从科学管理的原则出发看待行政的,将行政理解为一个实际而广泛的运作过程。

他们所注重的是行政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及其有效性。

基于以上论述行政的概念包含了如下的基本内容:

(1)它有特定的主体——或者是广义的政府或国家(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或者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部门;

(2)它是一种活动和过程,包括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环节或手段;

(3)它有特定的目的或目标,或者为了推行政务或公务,或者为了制定和执行政策,实现特定的公共目标;

(4)它是一个有别于私人管理领域的领域,即以政府的政务或活动为对象。

2.理解公共性

答:

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基本范畴,公共性主要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

在一般情况下,它指政府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应根据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以求最大可能地保证公民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说,政府产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

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下,“私”相对于“公”,只是人群集合规模的大小。

小的人群对于大的人群中的事来讲,就是私;个人的事再大,对于群体来讲也是私;反之亦然。

所以,公私概念只是人的集合状态或规模的状况,所指的只是一种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公众性与广泛性的体现。

公共性是与公共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政府极力追求的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公共性,特别是实质上的公共性(服务性),来提高公众对其合法性的认同

3.行政学被当做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最早出现在美国。

1887年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学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

1900年曾担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的著名行政学家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扬弃了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更为明确地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从而使威尔逊开创的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而最早对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则是另外两位美国学者-怀特和魏洛比,他们分别于1926和1927年出版了《行政学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行政学理论和体系的形成正是以这两本大学教科书为标志的。

1930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从此,行政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威尔逊:

批判了美国原有民主政治体制的各种弊端,主张重新认识权力和授权,认为如果对权力控制和使用得当,那么集中权力则能够更好地为国民造福;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要加强政治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主;认为国家权力主要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在此基础上,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是一个良好政府的两大支柱。

古德诺:

系统进阐述了两分法理论,认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司法只不过是行政的一注部分而已;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也是民意的表现和政策的决定,它是由议会掌握的制定法律和政策以表达国家意志的权力;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民意的执行和政策执行,它是由行政部门掌握的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权力;主张行政应排斥政党和政治因素,将政府文职官员分为政务官和常务官,常务官政治中立

怀特:

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

在书中,他比较全面地概括和介绍了行政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指出,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研究行政事务,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得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建立相关的原理、法则和知识体系;他认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应是行政学的基本内容。

魏洛比:

代表作是《行政学原理》,在书中他指出,财政、预算和物资管理是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研究范畴之一,而这些内容常常被人们忽视。

通过相关的论述,他拓宽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4.我国近代行政管理学的标志性成就

答:

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金鉴教授的《行政学理论与实践》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行政学专著,它代表这一时期我国行政学研究的成就,(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分立思想与实践,标志着我国由封建行政体制开始转向现代的行政体制)。

1943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行政学会出版了《行政学季刊》等刊物。

5.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三个途径

答:

政治途径:

推崇的价值观是:

代表性、政治回应、责任等,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性与公众参与程度。

法律途径:

将公共行政视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应用法律与施行的活动,特别重视法治和裁决活动。

管理途径:

追求效率、效能以及经济的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政府的更为彻底的企业化改革。

第二章

1.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

1、广泛性:

由于公共行政系统极为庞大,作用范围极为广泛,与其构成有机联系的环境因素也因之具有极为广阔的范围。

公共行政生态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因此,凡是作用于行政系统的外部条件和要素,从地形分布、山川河流,到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从人口数量、民族状况,到阶级状况、历史传统;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到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乃至人际关系、道德水准等,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种种因素都属于(纳入到)公共行政生态的范畴。

2、差异性:

构成公共行政生态的综合要素,(各个要素作用的向度、力度和维度是有差别的)对于行政主体来说,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行政主体对于公共行政生态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

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习惯也不相同。

各种不同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和产物。

3、复杂性:

公共行政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具有广泛性,更具有复杂性。

众多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和要素本身,以及这些要素之间,构成纵横交织的复杂关系网络。

4、可变性:

一方面是公共行政生态自身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公共行政生态在公共行政活动的引导下发生改变。

公共行政生态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环境中人的因素。

人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就是人的组合,而自然环境也会被人为活动在一定程度改变。

只要人是活跃的,公共行政生态就会不断变化。

5、互动性:

行政环境各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作用于行政管理;行政组织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方式、途径反作用于外部环境因素,从而改造客观世界。

它们之间呈现出互动性。

2.行政环境的分类

答:

1、根据内容的划分: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与行政管理发生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

社会环境:

指人与人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对行政管理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作用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政治、经济、文化,也叫人文环境)

2、根据地域的划分:

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一个国家国内对行政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之和。

国际环境:

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家、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与国之间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际政治局势的稳定程度、国际经济与科技发展状况、国际文化发展趋势等等。

3、根据规模和层次程度划分:

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

宏观行政环境:

主要是指基本国情,广义地说也包括国际的公共行政生态和国内的公共行政生态

中观行政环境:

是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职权划分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顺畅,制度是否健全等。

微观行政环境:

是指一个行政机构内部甚至一个领导班子内部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是否合理,责任是否明确,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工作方法技术是否正确有效等。

另外,从不同作用上分,可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

3.三种模式的提出

1957年和1961年,哈佛另一学者利格斯分别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及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公共行政生态学》等相关著作,把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与行政社会背景相联系起来进行相关的研究,提出了三种模式。

1、融合型模式(农业社会)

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政治与经济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

政府与民众沟通较少;

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2、棱柱型模式(过渡社会)

政府的制度和法规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已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

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出现。

(1)异质性。

传统与现代并存,工农社会特征并存。

(2)形式主义。

理论与实际脱离,法规与执行背离,人情关系占相当大比重。

(3)重叠性。

即机构叠床架屋、重复设置。

表现为若干机构职能相同;法定职能机构不能或不去履行职责,而其它机构组织大行其道。

其原因在于传统组织向现代组织过渡的不彻底性所导致的权责交叉、重叠。

在外部影响下,技术-制度-思想的变迁轨迹

3、衍射型模式(工业社会)

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

民众有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

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沟通渠道发达;

行政的主要问题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与统一

4.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1、行政管理要适应行政环境的性质;

2、行政管理要适应行政环境的现状;

3、行政管理要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方向

(二)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1、行政管理可以利用行政环境所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心理等条件,对所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决策、制度和办法,并迅速有效地加以实施。

这是沿着行政环境的同一方向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行政管理主体,面对行政系统外部各种有利不利的环境要素,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价值权衡,充分利用现有的政治条件、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选择正确的行政目标,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各项行政规划和行政战略,并以此达到改善行政环境的目的。

当前,我国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