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939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docx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doc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

养殖场财务管理研究【摘要】笔者基于物价上涨、供需矛盾和三农政策,以山西省祁县养殖场为例,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出了筹资采用“担保+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投资采用“批量养殖+下游加工”、运营主要借鉴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模式、成本采用“规模化养殖+管理+防疫”、信息管理采用“政府+农户”模式和风险应对措施“保险+补贴”。

【关键词】供需矛盾;养殖场;财务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2007年上半年,我国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推动CPI上涨了2.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8%,其中粮食同比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水产品价格上涨3.7%。

而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上半年的核心价格指数仅同比上涨0.9%。

(资料来源专家解析物价上涨原因)从专家分析来看,养殖产品对指数CPI的贡献率(52.3%)最大,其原因主要是供需差异所致。

据人民日报统计,近30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40余种过去从未认识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疯牛病、SARS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频频发生的与人类饮食密切相关的各种动植物疫情突发事件,给很多养殖场带来灾难,苦心经营的利润突然人间蒸发,使农场主对养殖行业望而却步。

尽管养殖产品价格翻番,但仍然难以调动农场主的积极性。

三农政策一直是人大会议的话题。

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省份出台了针对养殖农户的补贴政策。

政策导向与市场供需矛盾,势必成为养殖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如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在山西省祁县养殖场的经历展开研究。

二、山西省祁县养殖场的特征为解决农民庭院养殖的弊端,1997年,山西省祁县城赵镇里村村委会把村东南的废耕地规划为养殖小区,园区规划总面积为200亩,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使一批养殖大户迅速进驻园区。

现在,区内已建成百头以上牛场9户,万只鸡场4户,百头猪场16户,共完成投资700万元。

2008年园区可出栏优质肉牛3500头,仅此一项,纯收入即达175万元,户均20万元。

9户牛场两年半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笔者认为,该示范区的养殖场有如下特征

(一)新建养殖场面临筹资难的问题养殖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农村信用社。

几家大型的养殖场已形成一定的原始积累和相关的养殖经验。

据调查,信用社对这几家养殖场的贷款评价程序相对简单,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但是因新建的养殖场没有相关的数据来了解其经营状况,农信社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不放贷给新建养殖场,因此仍然面临着筹资难的问题。

(二)养殖场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养殖场规模不成气候,难以做到相应的职责分工。

当然,这主要是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养殖场机构基本上是“农场主几名饲养人员”。

这种结构适合于发展初期的养殖场。

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这种结构就成为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养殖场的管理难点是对人员的管理、对养殖产品的管理。

养殖场所招聘的人员大部分是外地农民,流动性大。

农场主在人员管理上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对于员工来说“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没有积极性。

养殖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农场主并没针对产品本身年龄的增长这一特征加以区分管理。

(三)养殖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现在的养殖场只是把过去的庭院养殖迁移到一块,形成养殖区。

其养殖模式不是专职养殖,大部分是根据自身的传统养殖经验来积累发展,很少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发展生产,与外地企业的类似产品进行竞争时,无法抗衡。

同时,里村养殖场的产品处于生产链的上游,未进行任何深加工,投资回报率低。

由于创新产品或者说能影响整个市场的产品极度匮乏,没有进一步的加工产品,养殖场无法成为整个市场中的领导者,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饲养成本较高且饲养周期比较长养殖场都是粗放经营,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养殖产品物价不断上涨,饲料成本(玉米秸秆、酒糟等)也是水涨船高。

农场主并没有因为售价提高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饲养周期长,变现时间也长,需要资金来支持日常的运营,无疑又增加了一笔开支。

(五)风险大,农场主规避意识低,手段缺乏农场主风险意识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尤其是体现在对重大疾病的防治、抗御能力上。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猪蓝耳传染病、鸡禽流感、疯牛病等重大疾病,给养殖行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小型农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另外,由于结构性的物价上涨,饲养成本的提升,也会给养殖户带来亏损。

在一些发达城市,人们对其周围的养殖场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这主要是因为养殖导致了污染问题。

尽管里村养殖区目前并没有有关方面的投诉,但是养殖区所处的区位离县城只有8里路程,环保问题也是养殖户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三、财务管理层面上的应对措施

(一)筹资祁县政府非常关注养殖示范区的发展,并且把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7年,针对农场的规模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大农场5万,小农场1万)。

经调查,大部分农场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形象工程。

“授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补助的发放可以另一种方式提供给农户,来缓解农户的筹资之需。

政府可以建立养殖业协会,为养殖户提供担保,或由专门的贷款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担保,以政府提供再担保的方式,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这样农村信用社就不会畏首畏尾,敢于放贷给养殖户。

农村信用社可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经济实力强、经营管理好的规模养殖户实行授信方式,在一定额度内实行信用贷款方式;农村信用社可借鉴“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解决养殖户贷款难的问题。

另外,要关注自然人之间的贷款方式。

(二)投资最近,里村有四户大型农场合并,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他们所谓的合并是指规划到一个园区,在这一园区,厂房、圈场等都是统一的,其合并仅是简单的累加,各个场主仍是自我经营,没有真正组合到一起,难以形成龙头企业。

对于大型的养殖场而言,要小心布局,大胆投资,规模上予以扩大,实行批量养殖和销售,进行规模化养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这种模式需要极为严格的管理,讲究的是科学化、效益最大化。

这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够给农户提供指导。

产品是联系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

目前,里村养殖场产品都是比较传统的,应加大对产业链上的投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政府可派遣专门的人才以授课的方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给农场主,用知识来武装他们的头脑。

里村养殖场应参考别的养殖场发展壮大的经验,整合基于养殖业、饲料供应商、屠宰场以及下游的加工企业等资源,有效发挥各个环节的资源优势,从而获得规范经营、共同发展。

(三)运营现代农业需要有高效的生产组织模式,“目前有四种模式小农场模式,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公司+现代养殖户”。

“公司+现代养殖户”模式的好处是养殖户的利益优先,可以更好地团结他们,提升内部管理,重视品牌和质量。

养殖区可以借鉴这几种组织模式。

农场主要转变观念,实施“走出去战略”,要与公司合作,积极建立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交易量,实现公司与养殖户的共赢。

(四)成本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之一是进行规模化养殖。

祁县养殖分散,形不成规模,是制约养殖场发展的瓶颈。

在查阅、研究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时,笔者发现,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因此祁县里村发展规模养殖的潜力是巨大的,要力争创建龙头企业。

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之二是重视管理。

正如前文所述,养殖区的管理机制几乎为零,农场主把精力重点放在饲料的搭配以及如何增产,缩短养殖产品的成熟期限。

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管理是不可忽视的板块。

在这一点上,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组织农场主进行再教育、再学习。

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之三是注意环境,重防疫。

疾病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农场主忽视定期的检查,不配合防疫站的工作,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

殊不知,这些是农场主自欺欺人的做法。

因此农场主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大起大落之后,要进行反思,转变观念,要把防疫工作看作是必需的程序。

(五)信息管理借鉴成功养殖的经验,通过创建养殖协会,使政府的扶持落到实处。

养殖协会是由涉及到养殖产业的所有企业建立起来的、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的联合体,其职能在于大力推广饲养加工等专业技术,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搜集传递养殖信息,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训相应人才,负责其会员的饲养加工技术的提升;协调行业内的各种关系;制订养殖饲养及产品加工的相应标准;促进养殖的品牌推广;促进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等。

另外,政府通过对信息采集、分析以及梳理,有责任和义务把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及时发布给农场主,从而使产业链中每个经营者都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六)风险应对措施养殖业是高风险行业,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险补偿机制,也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介入养殖行业开办保险业务。

笔者建议,将养殖业风险纳入国家补偿机制的范畴,当养殖户出现补偿机制条款规定的情况时,可获得政府的相应补偿。

针对所面临的重大疾病,提高农场主的风险意识,重在防御。

政府部门应组织流动工作队,到养殖户家中巡回进行家畜、家禽疫情疾病的防疫检测和治疗,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方便养殖户。

农场主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的养殖产品打预防针。

“政府+农场主”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对广大养殖户进行家畜、家禽养殖知识、防病治病培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饲养水平,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养殖业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的产业,发展养殖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把发展养殖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对民对国都是有利的。

如何发展养殖场,培育一批批农民企业家,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农场主、管理者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多方联动,需要开展更多的管理、技术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1]卢双娥.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几点建议[J].企业管理,2005(08).[2]匿名.现代养殖业何处“突围”[OL]./news/gnspzs01/200761984220454.htm,2007-06-19.[3]辜东.目前农村养殖业的现状及扶持措施[OL]./9297716/1246831/articledetail.htm,2007-09-10.[5]向国成,肖国安,李媛媛.论我国农业组织模式发展的阶段性及当前的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2(06).[6]admin.养殖业市场信息与分析[OL]./news,2007-09-10.[7]怎样有效降低养猪成本[OL].http//user.qzone.qq.om/370450847/blog/33,2007-08-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