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925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中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10组汇编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④折冲樽俎:

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D.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境安宁。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处于如此之境,诗人感到惊心动魄。

B.颔联虚实结合,“万骑千里”是实写,写眼前所见;

“气压三江五湖”是虚写,写心灵激荡而生的内心感慨。

C.颈联写诗人在舟中凝神远瞩,江岸上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送来点点的光亮,只好坐起,静待更残。

D.陈师道的这首诗从写江上风涛入手,前四句重点在于绘景,后四句着重抒吐情怀,情在境中,深沉悲壮。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第三篇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②。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

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

②上林苑:

汉时旧苑。

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代指皇宫。

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久”写出诗人困厄的时间之长;

“空”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之情。

C.诗人以苏武和张巡自比,抒发了低落的情绪和内心的悲愤,照应了题目。

D.本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自己虽不被理解,满怀忧愤,却矢志不渝。

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第四篇

悲歌行(节选)

李白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注]。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注]商未周伐纣时,有凤凰落在岐山上,黄河里发现了一只背上有图的大龟,均为祥兆,于是周才伐纣。

微子和箕子都是纣王的至亲,因奸臣当道,微子欲振无力,辞官离去,而箕子则被人陷害,贬为奴隶。

此时的李白已经是步入了人生的晚年。

A.本诗开头直抒胸臆,运用反复手法增强气势,与《蜀道难》有相似之处。

B.酒宴上,诗人唱出了“天下无人知我心”的孤独寂寞,正应和了“古来圣贤皆寂寞”。

C.诗人认为,虽然天地长久,但富贵不能长久,生死人人如此,对富贵生死的态度很鲜明。

D.第三章运用典故,写出微子、箕子、李将军和屈原的遭遇,诗人庆幸自己无此经历。

2.本诗情感较为丰富,请简要分析。

第五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曹植诗云: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③平原客:

“平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之地,故云“平原客”。

④弹铗:

《战国策·

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

指裁剪丝帛以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阶层,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

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同学们初中学过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第六篇

世事

戴复古

世事真如梦,人生不肯闲。

利名双转毂,今古一凭栏。

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

吟边思小范,共把此诗看。

[注]南宋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

A.首联中的“世事真如梦”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功名利禄如同飞转的车轮、转瞬即逝。

诗人登高凭栏,仰慕历史上的英雄。

C.颈联写景,春水流淌、渡口一个接一个,夕阳映照,山外有山。

意境辽阔,对仗巧妙工整。

D.这首诗寄寓着诗人对世事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整首诗的基调显得有些消极。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第七篇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始怜君。

石麟③埋没藏春草,铜雀④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

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原依袁绍,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陈琳墓在下邳。

②霸才:

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

③石麟:

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

④铜雀:

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且正面点题。

“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

B.颔联中“霸才”是诗人自指;

“始怜君”的“怜”是“怜悯”之意:

我无人赏识便想起你也是个值得怜悯之人。

C.颈联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

“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消逝。

D.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水平不俗。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第八篇

赤壁

赵翼①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

[注]1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

②《楚辞·

渔父》中写渔父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

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

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

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