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8983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逐渐升高

熔沸点逐渐降低(反常)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㈢卤素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正常)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液态~固态

溶解性逐渐减小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

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

F2>

Cl2>

Br2>

I2

氢化物稳定性HF>

HCl>

HBr>

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HF<

HCl<

HBr<

HI(HF为弱酸,一弱三强)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㈣核素

原子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核素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质子数相同,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素是指单个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则是指核素之间关系。

特性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㈤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

层序数

1234567

电子层符号

KLMNOP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

能量由低到高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

12=2、2×

22=8、2×

32=18、2×

42=32、2×

52=50、2×

62=72、2×

72=98(2×

n2,n≥1的整数)

㈥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

4

易失

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

>

易得

非金属性

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判断:

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水(酸)反应放氢气越剧烈越活泼

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

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

㈦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⑴A、越左越下,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离核越远,还原性越强。

越易和水(或酸)反应放H2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越右越上,非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离核越近,氧化性越强。

越易和H2化合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⑵推断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框框图:

A第二周期若A的质子数为n时

CBD第三周期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n2+a

n+7n+8n+99+a10+a11+a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质子数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

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相关概念:

B.离子化合物:

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

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所有燃烧反应;

B.中和反应;

C.大多数化合反应;

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

(重点)

A.概念:

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B.工作原理:

a.负极: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负极:

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元素化合价降低

E.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难点)

a.负极反应:

X-ne=Xn-

b.正极反应:

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

(三部分+导线)

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金属腐蚀的防护:

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不锈钢。

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

(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干电池(锌锰电池)

Zn-2e-=Zn2+

b.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充电电池

a.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

Pb+SO42--2e-=PbSO4

正极:

PbO2+4H++SO42-+2e-=PbSO4+2H2O

b.氢氧燃料电池:

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

2H2+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A.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B.计算(重点)

a.简单计算

b.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

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外因:

a.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f.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

A.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B.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

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