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Word格式.docx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心得体会……………………………………………………………………29
11.参考文献……………………………………………………………………30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是继《微电子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工艺》和《半导体物理》理论课之后开出的有关微电子器件和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有关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我们在熟悉晶体管基本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掌握晶体管的设计方法。
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晶体管电学参数的设计指标,完成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参数设计→晶体管的图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的选取和设计→制定实施工艺方案→晶体管各参数的检测方法等设计过程的训练,为从事微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2、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型双极晶体管,使T=300K时,β=120,VCEO=15V,VCBO=80V.晶体管工作于小注入条件下,最大集电极电流为IC=5mA。
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
3、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
(2)根据设计指标设计材料参数,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掺杂浓度NE,NB,
和NC,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
等。
(3)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包括集电区厚度Wc,
基本宽度Wb,发射区宽度We和扩散结深Xjc,发射结结深Xje等。
(4)根据扩散结深Xjc,发射结结深Xje等确定基区和发射区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
散温度和扩散时间;
由扩散时间确定氧化层的氧化温度、氧化厚度和氧化
时间。
(5)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
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
(6)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
4、物理参数设计
4.1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击穿电压主要由集电区电阻率决定。
因此,集电区电阻率的最小值由击穿电压决定,在满足击穿电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阻率,并适当调整其他参量,以满足其他电学参数的要求。
对于击穿电压较高的器件,在接近雪崩击穿时,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已扩展至均匀掺杂的外延层。
因此,当集电结上的偏置电压接近击穿电压V时,集电结可用突变结近似,对于Si器件击穿电压为
,由此可得集电区杂质浓度为:
由设计的要求可知C-B结的击穿电压为:
根据公式,可算出集电区杂质浓度:
一般的晶体管各区的浓度要满足NE>
>
NB>
NC,根据以往的经验可取:
即各区的杂质溶度为:
图1室温下载流子迁移率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器件物理P55)
根据图1,得到少子迁移率:
根据公式可得少子的扩散系数:
图2掺杂浓度与电阻率的函数关系(器件物理P59)
根据图2,可得到不同杂质浓度对应的电阻率:
图3少子寿命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半导体物理P177)
根据图3,可得到各区的少子寿命
根据公式得出少子的扩散长度:
4.2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
根据公式求出集电区厚度的最小值为:
WC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rcs的限制。
增大集电区厚度会使串联电阻rcs增加,饱和压降VCES增大,因此WC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限制。
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故选择WC=8μm
4.3基区宽度WB
(1)基区宽度的最大值
对于低频管,与基区宽度有关的主要电学参数是,因此低频器件的基区宽度最大值由确定。
当发射效率γ≈1时,电流放大系数
,因此基区宽度的最大值可按下式估计:
为了使器件进入大电流状态时,电流放大系数仍能满足要求,因而设计过程中取λ=4。
根据公式,求得低频管的基区宽度的最大值为:
由公式可看出,电流放大系数β要求愈高,则基区宽度愈窄。
为提高二次击穿耐量,在满足β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将基区宽度选的宽一些,使电流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分散开,以提高二次击穿耐性。
(2)基区宽度的最小值
为了保证器件正常工作,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基区绝对不能穿通。
因此,对于高耐压器件,基区宽度的最小值由基区穿通电压决定,此处
,对于均匀基区晶体管,当集电结电压接近雪崩击穿时,基区一侧的耗尽层宽度为:
在高频器件中,基区宽度的最小值往往还受工艺的限制。
则由上述计算可知基区的范围为:
(3)基区宽度的具体设计
与PN结二极管的分析类似,在平衡和标准工作条件下,BJT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独立的PN结构成,它在平衡时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4平衡条件下的PNP三极管的示意图
具体来说,由于
,所以E-B耗尽区宽度(
)可近视看作全部位于基区内,又由
,得到大多数C-B耗尽区宽度(
)位于集电区内。
因为C-B结轻掺杂一侧的掺杂浓度比E-B结轻掺杂一侧的浓度低,所以
>
。
另外注意到
是基区宽度,
是基区中准中性基区宽度;
也就是说,对于PNP晶体管,有:
其中
和
分别是位于N型区内的E-B和C-B耗尽区宽度,在BJT分析中
指的就是准中性基区宽度。
E-B结的内建电势为:
C-B结的内建电势为:
根据公式,E-B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宽度
为:
∵
,可以当成单边突变结处理
C-B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厚度
对于准中性基区宽度W,取基区宽度
,则
验证其取值的准确性,根据公式有:
解得的β接近于设计的要求,符合设计指标,所以基区宽度为
,
满足条件
4.4扩散结深
在晶体管的电学参数中,击穿电压与结深关系最为密切,它随结深变浅,曲率半径减小而降低,因而为了提高击穿电压,要求扩散结深一些。
但另一方面,结深却又受条宽限制,由于基区积累电荷增加,基区渡越时间增长,有效特征频率就下降,因此,通常选取:
反射结结深为
集电结结深为
4.5芯片厚度和质量
本设计选用的是电阻率为
的P型硅,晶向是<
111>
硅片厚度主要由集电结深、集电区厚度、衬底反扩散层厚度决定。
同时扩散结深并不完全一致,在测量硅片厚度时也存在一定误差。
因此在选取硅片厚度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的余量。
衬底厚度要选择适当,若太薄,则易碎,且不易加工;
若太厚,则芯片热阻过大。
因此,在工艺操作过程中,一般硅片的厚度都在300um以上,但最后要减薄到150~200um。
硅片的质量指标主要是要求厚度均匀,电阻率符合要求,以及材料结构完整、缺陷少等。
4.6晶体管的横向设计、结构参数的选择
(1)横向设计
进行晶体管横向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晶体管主要电学参数指标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几何图形,确定图形尺寸,绘制光刻版图。
晶体管的图形结构种类繁多:
从电极配置上区分,有延伸电极和非延伸电极之分;
从图形形状看,有圆形、梳状、网格、覆盖、菱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
众多的图形结构各有其特色。
此次设计的晶体管只是普通的晶体管,对图形结构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只是采用普通的单条形结构。
三极管剖面图如图5,三极管俯视图如图6。
图5:
三极管剖面图
图6:
三极管俯视图
(2)基区和发射区面积
发射区面积取
基区面积取
5、工艺参数设计
5.1工艺部分杂质参数
杂质元素
磷(P)
3.85
3.66
硼(B)
0.76
3.46
表1硅中磷和硼的
与
(微电子工艺基础119页表5-1)
5.2基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
5.2.1预扩散时间
PNP基区的磷预扩散的温度取1080℃,即1353K。
单位面积杂质浓度:
由上述表1可知磷在硅中有:
为了方便计算,取
由公式
,得出基区的预扩散时间:
5.2.2氧化层厚度
氧化层厚度的最小值由预扩散(1353K)的时间t=964.84s来决定的,且服从余误差分布,并根据假设可求
,由一些相关资料可查出磷(P)在温度1080℃时在
中的扩散系数:
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基区氧化层厚度取为6000
5.2.3基区再扩散的时间
PNP基区的磷再扩散的温度这里取1200℃。
由一些相关资料可查出磷的扩散系数:
由于预扩散的结深很浅,可将它忽略,故,
由再扩散结深公式:
而且
故可整理为:
即
经过化简得:
解得基区再扩散的时间:
t=9050s=2.5h
5.3发射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
5.3.1预扩散时间
PNP发射区的硼预扩散的温度这里取950℃,即1223K。
由上述表1可知硼在硅中有:
,得出发射区的预扩散时间:
5.3.2氧化层厚度
氧化层厚度的最小值由预扩散(1353K)的时间t=1683s来决定的,且服从余误差分布,并根据假设可求
,由一些相关资料可查出硼(B)在温度950℃时在
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基区氧化层厚度取为7000
5.3.3发射区再扩散的时间
PNP基区的磷再扩散的温度这里取1170℃,即1443K,则
t=8700s=2.4h
5.4氧化时间的计算
5.4.1基区氧化时间
由前面得出基区氧化层厚度是6000
,可以采用干氧-湿氧-干氧的工艺,
将6000
的氧化层的分配成如下的比例进行氧化工艺:
干氧:
湿氧:
干氧=1:
4:
1
即先干氧1000
(0.1um),再湿氧4000
(0.4um),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