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8489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7.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

8. 

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

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尽管唯心主义在总方向上是不科学的,但是就其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9.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哲学来源于实践。

10.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纠正: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

12.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3.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4. 

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雾和霾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体现。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15.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6.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

17. 

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18.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有本质的差别。

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19.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因此不能说总是融合的。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

20.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1.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22.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23.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24.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5. 

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 

 

26.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27.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8. 

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

29. 

科幻文学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源于客观存在。

30.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很重要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

31.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实践的观点才是。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是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后还会有更新的理论成果出现。

33.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社会发展规律。

34.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35.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6.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37.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38. 

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改造自然实践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39.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40. 

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41.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实践转变为现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42. 

在我国古代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

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

43.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

44. 

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45.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46. 

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47.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只有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

48. 

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着眼于全局,有助于帮助我们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但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等价于真理性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49.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50.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实践决定认识。

51.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

52.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53.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54.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认识运动是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

55.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用直接经验检验间接经验。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