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7808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诗歌鉴赏2018(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二、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四、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5.⑴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⑵示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合理即可)

3..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五、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

情怀。

【答案】C【解析】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6分)

【答案】1.(3分)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2.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分)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

“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民族气节。

5.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试题解析】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表达了诗

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六、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

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

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

“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解析】D项“由近到远”应该是“由远到近”,诗人首先是远观全景,齐鲁大地青葱连绵。

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案】2.B3.这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

咏泰山的名篇。

4.A(3分)【解析】由远及近。

5.“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6.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5.(6分,每小题3分)①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1分)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分)6.A(3分)【解析】由远及近。

七、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保家卫国的感情。

解析:

D(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2.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

国都沦丧 ,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2分)B

4.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