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7636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针灸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Word格式.docx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

阳脉之海

任脉:

阴脉之海

冲脉:

十二经之海;

血海

带脉: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涩脉:

调节肢体运动;

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

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沟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

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

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

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

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

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主要作用:

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

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

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三、经络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四、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手太阴肺经11穴、

手厥阴心包经9穴、

手少阴心经9穴、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足太阴脾经21穴、

足厥阴肝经14穴、

足少阴肾经27穴、

足阳明胃经45穴、

足少阳胆经44穴、

足太阳膀胱67穴。

头部:

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

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五、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

1、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印堂至前发际  3

第7颈椎至后发际 3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18

前额两发角(头维)9

耳后两乳突(完骨)9

2、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至胸剑  9

胸剑(歧骨)至脐中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

两乳头之间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

3、背腰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

4、上肢

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

肘横纹至腕侧横纹 12

5、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 13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6、胸部:

距正中线:

旁开2寸→足少阴肾经;

旁开4寸→足阳明胃经;

旁开6寸→足太阴脾经。

7、腹部:

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

旁开2寸→足阳明胃经;

旁开4寸→足太阴脾经。

8、背部:

1.5寸→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3寸→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

9、侧面:

足少阳胆经

10、相距12寸:

前发迹正中至后发迹正中,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1、相距9寸: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岐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12、八会穴:

筋会→阳陵泉;

脉会→太渊;

骨会→大杼;

髓会→悬钟;

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13、四海:

髓海→脑;

气海→膻中;

水谷之海→胃;

十二经之海→冲脉;

14、附近穴位:

⑴脐相平的腧穴:

肓俞,天枢,大横,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第16椎的华佗、夹脊穴。

⑵膻中相平的腧穴:

神封,天池,乳中。

⑶瞳孔之下的腧穴:

承泣,四白,巨廖(骨),地仓。

⑷肘横纹附近6穴:

①小海②天井③曲池④尺泽⑤曲泽⑥少海。

⑸腕横纹附近6穴:

①阳谷②阳池③阳溪④太渊⑤大陵⑥神门

⑹与脑连:

督脉,膀胱

⑺耳前穴位3个:

听宫,听会,耳门

15、肩三针:

肩中,肩髃,肩髎

16、四关穴:

合谷,太冲

17、七星台:

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18、四天穴:

天窗,天容,天牖,天鼎

19、四弯穴:

曲泽,委中

20、三小胆:

耳门,听宫,听会

21、治疗中风后遗症:

天柱,完骨,风池

22、治疗面神经麻痹:

翳风,完骨,风池

23、孕妇禁穴:

除小腹部诸穴还有三阴交,合谷,次髎,中极,昆仑、至阴。

24三合穴: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25、前发迹上0.5寸6穴:

神庭,眉冲,头临泣,曲差,本神,头维

26、任脉上特定穴:

(木)中极膀胱募穴,关元小肠募穴,气海肓之原穴,石门三焦募穴,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巨阙心募穴,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鸠尾络穴膏之原穴。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

①捻转:

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

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

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

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

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晕针表现及定义:

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4、三棱针又称锋针;

刺法4种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5、豹纹刺:

(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6、行针:

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7、得气: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8、侯气:

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9、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辅助手法: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七、拔罐方法

几种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八、常用灸法

1、艾灸:

⑴艾炷灸→直接灸→①瘢痕灸;

②无瘢痕灸

→间接灸→①隔姜灸;

②隔蒜灸;

③隔盐灸;

④隔附子饼灸

⑵艾条灸:

悬起灸→①温和灸;

②雀啄灸;

③回旋灸

实按灸→①太乙针灸;

②雷火针灸

⑶温针灸:

针和灸并用,不属于艾条灸

⑷温灸器灸

2、其他灸法:

⑴灯火灸

⑵天灸→①白芥子灸;

②蒜泥灸;

③斑螯灸

隔蒜灸作用(不治呕):

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属实按灸

施灸注意事项: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一般不适宜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适宜施灸

 

第二部分

主要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中府(肺之募穴)

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

肩背痛。

2、尺泽(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肺系实热病;

肘臂挛痛;

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3、孔最(郄穴)

位于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咳嗽、咳血、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肘臂挛痛。

4、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肺系病证;

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输穴、原穴;

八会穴之脉会)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肺系疾患;

无脉症;

腕臂痛。

6、鱼际(荥穴)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

肺系热性病(失音);

小儿疳积。

7、少商(井穴)

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

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

癫狂。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商阳(井穴)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

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2、合谷(原穴)

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头面五官诸疾;

外感;

热病;

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

3、阳溪(经穴)

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手腕痛;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4、偏历(络穴)

屈肘,在阳溪穴和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

手臂酸痛;

腹部胀满;

水肿。

5、手三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上肢病证;

腹痛、腹泻;

齿痛,颊肿。

6、曲池(合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高血压;

癫狂;

腹痛、吐泻等胃肠病;

五官热性病;

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7、臂臑

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肩臂疼痛不遂,颈项病;

瘰疬;

目疾

8、肩髃

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

瘾疹。

9、扶突

位于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咽喉肿痛、暴喑等咽喉病证;

瘿气、瘰疬;

咳嗽、气喘;

颈部手术针麻用穴。

10、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鼻塞,鼻衄,口眼歪斜;

胆道蛔虫症。

三、足阳明胃经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1、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疾,夜盲等目疾;

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2、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目赤痛痒、眼睑瞬动、面痛、目翳等目疾;

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

头痛、眩晕。

3、地仓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

4、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

5、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面口病;

耳部疾病。

6、头维

额角发际上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